第七十四章郭嘉赴平原投刘备

换源:

  刘备回到平原后,对之前俘虏的徐荣好生招待。

徐荣,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本以为落入敌军之手,等待自己的会是残酷的刑罚或是死亡,可刘备的举动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每日,刘备都会命人给徐荣送去精致的饮食,饭菜种类丰富,营养搭配合理,从主食到菜肴,无一不精心准备。

住宿之处也干净整洁,床铺柔软舒适,还配备了各种生活用品,让徐荣仿若身处自家府邸。

不仅如此,刘备还时常亲自前来探望徐荣,与他交谈,言语之间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傲慢,反倒充满了对徐荣的尊重与关切。

起初,徐荣心中满是戒备,对刘备的这般优待持怀疑态度。

他暗自揣测,刘备或许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软化自己,从自己口中套取重要情报。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备的言行始终如一,那份真诚与仁义渐渐打动了徐荣。

一次,徐荣在庭院中散步时偶感风寒,发起了高烧。

刘备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刻命人去请城中最好的大夫为徐荣诊治,还亲自监督煎药过程,待药熬好后,又亲手端到徐荣面前,耐心地看着他服下。

在徐荣养病期间,刘备每日都会来询问病情,关怀备至。这份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徐荣内心的坚冰开始慢慢融化。

徐荣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战场上的种种经历,见过太多因战败而被残忍对待的俘虏,或是被折磨致死,或是沦为奴隶。可刘备却以如此宽厚仁义之心对待自己这个阶下囚,实在令人动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荣对刘备的仁义有了更深的体悟。

他发现刘备对待自己的士兵、百姓,同样是关爱有加。在刘备的治理下,平原百姓安居乐业,士兵们也对刘备忠心耿耿。

这种上下一心、充满温情的氛围,与徐荣之前所经历的诸多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终于,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徐荣找到刘备,单膝跪地,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之情,说道:“刘公,自被俘以来,您对我恩重如山。我本以为落入敌手只有死路一条,却不想您如此仁义待我。我徐荣愿为您效犬马之劳,以报此恩。”

刘备赶忙上前扶起徐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徐将军能有此心,实乃我之幸事。我刘备一直坚信,仁义二字乃立身之本,无论是对待自己人,还是对待他人,都应以诚相待。如今得徐将军相助,平原又添一员猛将,何愁不能发展壮大。”

各地豪强并起,似饿狼环伺,都妄图在这乱世中,撕下一块属于自己的肥肉,逐鹿中原的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冀州,这片土地沃野千里,粮草丰饶,又处于天下要冲,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自然而然成为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焦点。

彼时,袁绍帐下谋士逢纪,眉头紧锁,在营帐中踱步沉思,而后向袁绍献上奇谋。他建议袁绍暗中联络公孙瓒,一同谋取冀州,公孙瓒被利益驱使,欣然应允。

这消息如巨石投入韩馥心中的深潭,令他惊恐万分。逢纪又趁热打铁,劝说韩馥主动将冀州让与袁绍,以保自身安危。韩馥本就生性怯懦,在这内外夹攻下,乱了方寸,竟真的拱手让出了冀州。

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入主冀州,一时间,成为各方势力眼中不可小觑的存在。袁绍入主冀州后,迅速广纳贤才,扩充军备,整顿吏治,企图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进而图谋天下。

时光回溯,回到当时刘备在京城帮助了郭嘉,但由于郭嘉家中突然传来噩耗,老父病重,生命垂危。郭嘉心急如焚,他顾不上许多,匆匆向刘备辞行,星夜兼程赶回颍川。

回到家乡后,郭嘉日夜守在父亲病榻前,端茶送药,悉心照料。家中的事务也需要他一一打理,一时间,他被琐事缠身,分身乏术。尽管心中一直牵挂着刘备,渴望能早日投身于刘备麾下,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也只能无奈地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在颍川的日子里,郭嘉一边操持家务,一边时刻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变化。他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对当下乱世的局势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这些日子,他听闻了许多关于各方诸侯的消息,其中刘备在平原的作为,让他格外留意。

刘备在平原任职期间,轻徭薄赋,致力于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还亲自下乡走访,了解百姓的疾苦,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得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还重视商业,整顿集市秩序,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刘备的治理下,平原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郭嘉听闻这些事迹后,对刘备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回想起早年在京城受刘备帮助的经历,心中的那份感激与追随之意愈发强烈,如今终于有机会,他决定不再错过。

现如今父亲已然去世,自己孜然一身无牵无挂,于是,郭嘉毅然决然地收拾行囊,告别了家乡。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路过繁华的城镇,却只见街市萧条,店铺关门,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他也经过破败的村庄,断壁残垣间,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战争的残酷景象让他痛心疾首,也更加坚定了他寻找明主、结束乱世的决心。

终于,郭嘉来到了平原。踏入平原的那一刻,他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街道上,百姓们往来穿梭,虽然他们的脸上带着生活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安居乐业的满足感。街边的店铺生意兴隆,人来人往,伙计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店老板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那时孩子们在街头巷尾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集市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摊主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郭嘉心中暗自点头,看来刘备确实治理有方。他向路人打听刘备的府邸,一路寻去。当他站在刘备府邸前时,心中不禁有些激动。他整理了一下略显风尘的衣衫,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上前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此时的刘备,正在府中独自思索着当下局势。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各地传来的情报。他时而拿起一份情报仔细研读,时而又陷入沉思。听闻有一位名叫郭嘉的贤士前来拜访,他先是一怔,随即大喜过望,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在京城帮助郭嘉的场景。

他连忙起身,快步走出书房,亲自出门迎接。远远看到郭嘉,他便张开双臂,大笑着说道:“奉孝,好久不见,可把我盼来了!”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

郭嘉连忙行礼,说道:“刘使君仁义之名远扬,嘉慕名已久,承蒙您昔日相助,又盛情邀请,今日特来投奔,愿能为主公效力,共图大业。”

刘备拉着郭嘉的手,走进府中,两人分宾主落座。刘备迫不及待地说道:“奉孝,如今这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不断,你对当下局势有何高见?”

郭嘉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各路诸侯皆心怀异志。袁绍虽坐拥冀州,兵多将广,但此人刚愎自用,外宽内忌,多谋少决,难成大事。他表面上礼贤下士,实际上对人才猜忌颇多,不能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公孙瓒虽有白马义从,勇猛善战,却不恤百姓,且谋略不足,亦非明主。他只知凭借武力征讨四方,却不懂得安抚百姓,赢得民心,根基不稳。”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追问道:“依奉孝之见,我当如何?”

郭嘉目光炯炯,看向刘备,缓缓说道:“主公以仁义立身,深得民心,此乃最大优势。当务之急,是积蓄力量,扩充军备,招揽人才。如今袁绍与公孙瓒在冀州边境对峙,即将爆发大战,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元气大伤。我们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之时,再寻找机会,扩充势力。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行仁政,安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还要加强与周边势力的联系,广结盟友,为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刘备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郭嘉的谋略更加钦佩:“奉孝所言极是,有你相助,实乃我之大幸。”

两人相谈甚欢,从天下局势谈到未来规划,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却仍意犹未尽。而此时的冀州,袁绍与公孙瓒的大战一触即发,双方的军队在边境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