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兖州风云曹操崛起

换源:

  长安城中,往日的庄严与肃穆在李傕、郭汜的掌控下消失殆尽。

自击败西凉兵后,这二人仿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行事愈发乖张跋扈。

朝堂之上,李傕时常毫无征兆地拍案而起,声嘶力竭地宣泄着内心的不满,唾沫横飞间,群臣皆战战兢兢,无人敢出一言反驳。

郭汜则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亲兵,在城中横冲直撞,所到之处鸡飞狗跳。

百姓们但凡远远瞧见他们的身影,便吓得紧闭家门,瑟瑟发抖。

各路诸侯虽在心底对李傕、郭汜的行径厌恶至极,可一想到他们手中那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飞熊军,便都选择了沉默,无人敢站出来公然质问,整个长安被压抑的氛围所笼罩。

谋士贾诩,这位心怀天下、目光如炬的智者,看着李傕、郭汜这般胡作非为,内心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这看似安稳的局势实则如履薄冰,暗流涌动。

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若不加以安抚,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变故。而贤才则是稳固朝堂、成就大业的关键,必须广纳善用。

于是,贾诩多次寻机,苦口婆心地劝诫李傕、郭汜:“二位将军,如今局势看似太平,实则暗藏危机。百姓若生活困苦,民心必失;贤才若不为我所用,朝堂难安。还望将军们以大局为重,安抚百姓,广纳贤才啊。”贾诩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期待,然而李傕、郭汜只是表面点头敷衍,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好在贾诩并未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谋略,四处奔走协调。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朝廷总算有了些许好转的迹象。原本破败不堪、满是断壁残垣的街道得到了修缮,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百姓也被妥善安置下来,重新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集市上,再度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买卖吆喝声;田间地头,又能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可这短暂的安宁,终究无法掩盖天下局势的动荡不安,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青州之地,风云突变。青州黄巾再次揭竿而起,犹如燎原之火,短短时间内,便聚众数十万之多。

这些黄巾军,大小头目众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与纪律。

他们四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房屋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财物被洗劫一空,百姓们哭声震天,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太仆朱儁,这位心怀天下、忠肝义胆的臣子,眼见局势危急,心中满是忧虑,彻夜难眠。

他深知,若不尽快平定黄巾之乱,天下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百姓将遭受更多的苦难。于是,朱儁挺身而出,向李傕、郭汜保举一人,坚信其可破群贼。

李傕、郭汜听闻,脸上瞬间露出一丝急切之色,异口同声地追问道:“是何人有如此能耐?”

朱儁神情镇定自若,眼中透着坚定无比的光芒,不紧不慢地缓缓说道:“要破山东群贼,非曹孟德不可。”

李傕闻言,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曹孟德究竟是何许人也?从未听闻有这般厉害的人物。

他随即追问道:“孟德今在何处?”

朱儁回答:“现为东郡太守,麾下广有军兵。此人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深谙兵法韬略,若命他讨贼,贼可克日而破也。”

李傕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之色,当即下令星夜草诏,差人快马加鞭往东郡送去。使者一路快马疾驰,扬起漫天尘土,马不停蹄,终于将诏书送到了曹操手中。

曹操接到圣旨,心中顿时明白此事责任重大,关乎天下苍生的安危,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刻派人快马会合济北相鲍信,点齐兵马,准备出征。

出征前,曹操身着一身威风凛凛的战甲,英姿飒爽地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看着台下整齐排列、士气高昂的士兵,大声说道:“此次出征,乃是为了平定贼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诸位皆是我军的精锐,务必奋勇杀敌,勇往直前,莫要辜负了百姓的期望,莫要辱没了我军的威名!”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齐声高呼:“愿为将军效命!”声音响彻云霄,气势磅礴。

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寿阳进发,一路上军旗烈烈飘扬,尘土遮天蔽日。抵达寿阳后,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无比的战斗随即展开。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鲍信一马当先,如同一头勇猛无畏的雄狮,冲入敌阵,奋勇杀敌。他手中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犹如蛟龙出海,寒光闪烁间,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然而,贼军人数众多,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鲍信一时不慎,杀入贼军重地,陷入了重重包围。尽管他奋力拼杀,左冲右突,却寡不敌众,最终为贼所害。

曹操得知鲍信战死的消息,悲痛万分,泪水夺眶而出,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誓要为鲍信报仇雪恨。他亲自率军追赶贼兵,一路上穷追猛打,毫不留情。

曹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犹如战神下凡,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无畏,也都深受鼓舞,士气高涨,个个奋勇争先。贼军见曹操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军心大乱,纷纷投降,降者多达数万。

曹操灵机一动,巧用降贼为前驱,大军所到之处,贼军望风而降。在接下来的百余日里,曹操凭借着出色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

曹操从降兵中精心挑选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他亲自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对青州兵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排兵布阵到兵器使用,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无一不悉心教导。其余降兵则尽令归农,让他们回归田园,重操旧业,过上安稳的生活。

经此一役,曹操威名日重,成为各方势力不可小觑的存在。捷报飞速传到长安,朝廷为嘉奖曹操,加其为镇东将军。此时的曹操,已然成为了乱世中的一颗耀眼新星,吸引着各方的目光,天下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崭露头角的枭雄。

曹操在兖州,深知人才对于成就大业的重要性,于是广开大门,求贤若渴,以礼相待每一位前来投奔的贤才。一日,有叔侄二人前来投奔曹操。

这叔侄二人乃颍川颍阴人,叔叔姓荀,名彧,字文若,是荀绲之子。荀彧原本在袁绍麾下效力,然而袁绍刚愎自用,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荀彧多次进言献策皆被无视。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徘徊思索自己的未来,心中对袁绍的失望也与日俱增。终于,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荀彧毅然弃绍投操。

曹操与荀彧一番交谈,顿时大悦。荀彧对天下局势的深刻分析,对军事谋略的独到见解,都让曹操赞叹不已。曹操不禁赞叹道:“此吾之子房也!”当即任命荀彧为行军司马,委以重任。荀彧的侄子荀攸,字公达,亦是海内名士,曾官拜黄门侍郎。他因不满朝政的腐败和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弃官归乡。如今与其叔一同前来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行军教授。

一日,荀彧向曹操进言:“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曹操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忙问是谁。荀彧回答:“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此人智谋过人,腹有良谋,若能得他相助,必能如虎添翼。”曹操点头道:“吾亦闻名久矣。”于是,曹操立即派人前往程昱的家乡寻访。使者翻山越岭,四处打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访得程昱在山中读书。

曹操得知后,亲自带着厚礼,诚恳地前往山中拜请。山路崎岖蜿蜒,怪石嶙峋,曹操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终于,他们见到了程昱。

曹操见到程昱后,立刻上前,恭敬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特来拜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拯救天下苍生。愿先生能以天下百姓为重,出山相助。”程昱见曹操如此诚意满满,言辞恳切,深受感动,欣然出山来见曹操。曹操见程昱到来,大喜过望,一番交谈后,对程昱的才学和见识赞赏有加。

之后,又有武城人吕虔,字子恪,前来投奔。曹操对吕虔的名誉也早有耳闻,当即就聘他为军中从事。吕虔心怀感恩,一心想要为曹操举荐贤才。

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陈留平邱人毛玠,字孝先。毛玠为人正直,刚正不阿,颇有才华,于是他向曹操推荐了毛玠。曹操对毛玠的名声也有所耳闻,随即派人前去聘请,毛玠欣然应聘,成为曹操麾下的从事。

随着这些贤才的纷纷加入,曹操的势力愈发壮大。兖州这片土地上,也因曹操的崛起,风云初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