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依然以一种非常顽强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但却又不易察觉的形式,在少数人的心中,悄悄地流传和发酵着。
这些人,可能是像海野伊鲁卡那样,虽然记忆被篡改,但内心深处依旧保留着对“守护下一代”的执念的普通教师。
可能是像旗木卡卡西那样,虽然表面上变得冷漠和务实,但在其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依旧隐藏着对同伴和师长(比如波风水门)的深厚情感的精英上忍。
甚至,可能是像漩涡鸣人那样,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孤独和恶意之中,但却因为血脉的传承和潜意识的引导,而对“羁绊”和“认可”抱有近乎偏执的渴望的“问题儿童”。
这种思想层面,或者说,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远比肉体上的清除,要更加难以根除!
它就像是空气一样,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
它也像是一颗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即便地面上的植被被烧毁殆尽,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和雨水,它依旧有可能重新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这个发现,让团藏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意识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铲除“火之意志”这种在他看来“软弱”而“有害”的思想的生存土壤。
那么,无论他如何清除“个体”,如何改变“制度”,都无法真正实现他对木叶村的“绝对掌控”和“彻底净化”。
他的“新秩序”,随时都可能被这种“死灰复燃”的“旧思想”所颠覆!
“思想……才是最顽固的敌人!”团藏在自己的密室中,眼神阴鸷地自言自语。
他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独裁者按钮”。
他知道,单靠“抹除”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他需要……一场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思想净化运动”!
他要从教育,从宣传,从文化,从每一个能够影响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方面入手。
彻底扭转木叶村民和忍者们的认知,将他所认为的那些“绝对纪律”、“集体至上”、“牺牲奉献(当然,这种奉献,最终的受益者,必须是他志村团藏本人)”等理念,如同钢印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他要让“火之意志”这种在他看来充满了“虚伪”和“软弱”的“糖衣炮弹”,在木叶村,再也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
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于他志村团藏的“铁血帝国”!
打定主意之后,团藏立刻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思想净化运动”。
而首当其冲,遭到他“重点关照”的,便是负责培养下一代忍者的重要机构——木叶忍者学校。
他认为,思想的塑造,必须从娃娃抓起。
只有在孩子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向他们灌输“正确”的理念,才能确保他们未来能够成为最“合格”,也最“忠诚”的“工具”。
于是,木叶忍者学校的教材,在一夜之间,遭到了大规模的,也是颠覆性的修改。
那些曾经强调个体才能的展现,强调情感羁绊的重要性,强调守护同伴的意义的章节和段落,都被毫不留情地删除或者篡改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充斥着“纪律至上”、“服从命令是天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当然,这个‘集体’,最终的解释权,也归团藏所有)”等内容的“新思想”。
教材中,不再鼓励学员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像军队一样,做到令行禁止,绝对服从。
任何“特立独行”的行为,任何“质疑权威”的想法,都会被视为“异端”和“危险信号”,并遭到严厉的批评和“纠正”。
教材中,关于“火之意志”的阐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它不再是那种强调“爱”与“守护”的温暖理念。
而是被扭曲成了一种要求个体为了“村子”(实为团藏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无条件地牺牲自我,奉献一切的冷酷教条。
甚至,连木叶村的历史,也被重新进行了解读和塑造。
那些曾经被视为英雄的人物和事迹,如果与团藏的“新理念”相悖,就会被刻意地淡化,甚至是被歪曲和抹黑。
而一些原本并不那么起眼,但却符合团藏“价值观”的人物和事件,则会被无限地拔高和美化,成为新的“学习榜样”和“精神偶像”。
比如,初代火影千手柱间那种“过于理想化”的“和平主义”思想,在新的教材中,就被解读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导致后续忍界战乱不断的“根源”之一。
而二代目火影千手扉间那种强调“铁腕”和“现实”的治村理念,则被大加赞赏,奉为圭臬。
当然,在这些被篡改过的历史中,志村团藏本人,以及他所领导的根组织,也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更加“光辉”和“正面”的形象。
他们被描绘成在木叶村历次危机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无名英雄”,是“火之意志”最坚定,也最纯粹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这一切的修改和塑造,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巩固志村团藏的个人权威和统治地位,将他的意志,凌驾于整个木叶村之上。
他要让所有的木叶村民和忍者,都从思想的根源上,彻底臣服于他。
这种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思想净化运动”,如同一场无声的瘟疫,迅速地在整个木叶村蔓延开来。
它不仅仅改变了忍者学校的教材。
更渗透到了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村子里的宣传机构,开始大量地刊登和播放那些宣扬“团藏思想”的文章和影像。
比如,村子里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任何被认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都会被禁止传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