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把它给我砸了!

换源:

  虚有其表?

韩老简直不敢相信,

如此具有标志性的特征,

在对方的口中,仅仅是这个评价,

这到底是真懂?还是不懂装懂?

而在旁边的苏兴怀,

脸色更是有些发白,

林凡这个刚来的年轻人,不懂韩老的分量,

可他这几天一有空就来探讨会交流,

打听之下,早就清楚了对方的身份背景,

其早年在苏州经商,身家颇厚,人脉颇广,

儿子辈也争气,要么从政要么从军,

待到第三代,更是开枝散叶了,

可以说在那一片地域,

跺一跺脚,地都要震上三分!

这次来京城,

就是要走通上层人脉,

古玩交流便是一个敲门砖,

这里的小型拍卖会只不过是明面上的,

对方肯定还有更为珍贵的藏品,

来和真正的高层探讨交流!

自己虽然是京城人士,

可仅仅只是小有家资,

面对这样的过江龙,

只会寻求合作,

哪敢有任何顶撞之意。

可女儿请来的这个年轻人,

明显还有着年少轻狂之气,

说话间一点都不在意对方脸面,

真的是什么话容易破防,就专说什么话,

心态不好的人,

多听几句,

真有崩溃的可能!

“小伙子,”

韩老眼中流露出嘲讽的神色,

“你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他承认,

之前林凡说的一些点评,

的确有些动摇了他对这件藏品的信心,

毕竟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虽然大多都是靠观感,靠触感的个人感受,

但古玩这一行,想玩的精,不就是靠眼力么,

眼力不够,

被坑了也不敢说话!

而韩老当初敢出高价拍下这件瓷碗,

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个席纹款,

它的清晰和真实,

连带过去的专家都赞不绝口,

从而确定了其真品的身份,

现在林凡口口声声说其虚有其表,

不正是撞枪口上了?

对方要是不能给出合理的说法,

恐怕无法平息他当众扫落自己面子的罪过,

虽然基于礼仪,不会驱赶离场,

但肯定也无法进入他们的圈子了!

“是么?”

林凡不置可否的将瓷碗翻过来放在展台上,

移动旁边的灯光,对准那个底款,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这个底款,有一些晕散!”

周围几人纷纷将脑袋凑过来,

仔细观看款识上的蓝色纹路,

只见线条的颜色,的确有微微的向两边散开,

幅度很是轻微,

可是与清晰的线条相比,

的确有种朦胧感,

就像纸张沾了水后,

上面字的颜色会有些荡开一般!

“还真的是!”

苏雨妃自然不清楚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

此刻听话的按照林凡的指示去看,

不由惊呼一声:

“线条是不清晰,”

“这代表了什么?”

林凡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解释道:

“只有在明代的空白期,”

“也就是永宣之后,成化之前,”

“青花瓷器才会出现晕散状态。”

“可这件却是清代的蓝釉大碗,”

“要知道在清三代,尤其是雍正时期,”

“胎釉结合的相当好,是不会出现晕散现象的!”

历史上,

永乐与宣德,为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

成化朝,则因斗彩的空前绝后,而久负盛名。

而在其中间,

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的政治极度动荡,

短短二十九年时间,

二帝三朝引发的宫廷政变,也影响到了官方对于瓷器的需求,

由于皇家对瓷器的需求减少,造成创新也减少,

使得这段时期,用作观赏用的瓷器,

其精美度和艺术性,就没有前朝和后世那么耀眼。

这段空白期,

导致了青花瓷器的青花发色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

指的是它既有接近永宣时期的浓艳发色,

也存在和成化青花淡雅的发色,极其相近的状态,

还有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

有的发灰,有的泛蓝,有的晕散,

这是因为青料的配比不同!

那时进口的钴料逐渐见底,

开始时还能和国产土料混合,产生不同的发色,

后来彻底用完,只能国产土料独自支撑,发色质量更进一步的降低,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成化时期发现了“平等青”后,才彻底解决。

而在清朝时期,

青花瓷器已然发展到巅峰,

根本不会有发色不稳定的情况,

自然也不可能有青花晕散这种现象出现!

如今这个瓷碗的款识出现这种情况,

要么它不是清代,还是明朝的,

要么它不是正品,而是个假货!

这两种选择,

哪个可能性更高,

在场的几人心底,

都是有答案的!

唐装老者脸色大变道:

“这个款识不可能是假的,”

“如果出现晕散的话,”

“只有可能,”

“是出现在复窑以后,”

“青花纹路因为再次入窑烧制,”

“所以被烧飞了!”

作为主办方请来的鉴定师,

他这几天自然也看过所有的藏品,

之前因为只是草草观看,

见有席纹款后,便觉得它为真品,

此刻被林凡点出这个瑕疵后,

他连忙亡羊补牢,显出一些真本事,

直接说出发生这种现象的真实原因,

好挽回自己之前走眼的失误!

同时心中一阵后怕,

要是这件瓷器在拍卖后被发现为假,

不仅自己,连带藏主的名声都得被坏!

看向林凡的目光中,带有深深的忌惮,

之前对方鉴定铜炉时,

由于那是一眼假的物件,

所以他只是觉得,林凡在古玩这行有点本事,未来可期,

可这次连自己都走眼了,

代表对方的眼力和见识,远超自己!

这少年很有能耐啊,不能小觑!

韩老则一直默不作声,

最明显的证据摆在眼前,

事实证明了一切!

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如果现在承认,

那自己之前的言行就如同小丑一般,

若是不承认,

那传出去后,名声更差!

正当他陷入两难时,

却没想到林凡主动开口给了台阶,

“这个瓷碗的确容易走眼,”

“因为它采用了接底技术,”

“它的底部和圈足是老的,”

“所以看上去比较深,修足也比较规矩!”

“但碗壁是后接上去的,重新进行烧制,”

“所以才有之前说的那些漏洞!”

“如果光看底的话,”

“是一个很开门的物件,”

“明显的雍正时期蓝釉大碗!”

“可一旦上手,”

“会觉得手头很重,”

“就是因为它有两个老底!”

韩老听完林凡的分析,

将面前的蓝釉大碗,端在手中颠了颠,

的确感受到了一份沉重,

原本以为是它本身用料扎实,

却没料到是因为有两个老底!

一时之间,

被坑骗的恼怒之火直冲天灵盖,

不由恨恨道:

“既然是假的,”

“也没必要留着了!”

“把它给我砸了,”

“我倒要把这老底揭开,”

“看看它的真面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