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何为真,何为假!

换源:

  楼下的拍卖会,自有专人负责,

苏雨妃也觉得自己身份不够,便和其父亲一起参加拍卖会了,

林凡便跟着两位老者上了楼,

进了一间布置典雅的办公。

林凡本想体现下小辈的主观能动性,帮忙去泡下茶,

结果被唐装老者给拦下了,

让林凡坐下,由他亲自来泡,

一是因为他对茶艺颇有研究,更知晓如何蒸茶煮茶,

二是林凡的表现,的确让他颇为震惊。

正所谓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

自己好歹也从事鉴定古玩几十年了,

手上走过的东西数不胜数,

否则也不可能被韩老聘请为这一趟的鉴定专家,

来为对方的运作活动保驾护航。

可是那件蓝釉大碗,

就放在展品室内,

天天出现在他的眼皮底下,

可他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之处,

结果林凡进来后,

只不过是随意一瞥,

就断定其为仿品,

并将所有破绽一一点出,

这等眼力,自己明显要逊色太多!

更是上手一颠,

就指出大碗有着双底,

这等阅历和经验,

他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本来第一眼见林凡,

看他对那铜炉侃侃而谈,

他还以为是学了点本事的年轻人,靠关系进来这边,

为的就是出出风头,以便在众人心中留下印象,好为以后扬名做准备。

他自然知道如今的年轻人出头有多难,

毕竟古玩这行更看重阅历和经验,更多的是奉老者为前辈,

对于毛头小子有着天然的鄙视和不信任,

所以那时他也就坐于一旁,

虽未拆台,但也没有多么重视。

可是对于蓝釉大碗的鉴定,

让他真正的对其刮目相看,

直叫他心服口服!

林凡也很听劝,

既然唐装老者代为煮茶,

他也就不上去献丑了,

对于茶道,

他还真的研究不深,

毕竟其是心境上的一种展现,

讲究的是五境之美,

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同时还要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林凡自认自己还年轻,心境也很俗,

追求的还是美女和金钱,

没有那么高深的意境,

让他鉴定茶叶的品种和年份,那没有问题,

让他动手用十几道程序来煮一壶茶,

只能说没那个耐心!

趁唐装老者做功夫茶时,

韩老也从保险箱里,取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字画盒,

“小友,请看!”

他将盒子打开,展开画作,

将之铺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两边用镇石压住后,邀请道:

“这是我前些年收购的一副画,”

“当时我以为是真品,”

“但后来一查资料,又觉得不对,”

“可是找了好几个专家教授,他们也众说纷纭,难以下断定,”

“我就一直收藏着,每到一处地方,都会邀请当地的高手鉴定一番,”

“至今都还未有结论!”

林凡听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也起了一些兴趣,

先是用自身的眼力进行观察,

这画的尺幅不小,大概四尺见方,

远山近水,松柏小桥,

正中则是一处庭院,

描绘了高山流水一幽静之处,宽敞的庭院里茅屋一间。

而在离大门不远的流水小桥上,

正有两人在过桥,

一人身穿对襟长衫,

旁边还有个抱琴的孩童,

好似欲要携琴会友!

看完画心内容,

林凡又开始看画上的文字,

题识为,嘉靖丙戌三月既望徵明制!

嘉靖丙戌,也就是嘉靖五年,

既望是农历一个月中,对于某天特定的称呼,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

“既”表示已经达到后的状态,

既望,就表示满月后的一天,

小月是农历十六日,大月是农历十七日,

这副画便是公元1526年3月17日所作!

而后面的“徵明”,

说的是明代画家文徵明!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拜了不少大师,少时即负盛名。

只不过他在书画上有天赋,但在科举考试中,却是一塌糊涂,

参加了十次科举,全都被刷下来了!

一直蹉跎到四十多岁,才当上了官,

还不是考上的,而是被苏州巡抚举荐的!

结果呢,他也不是当官的料,

在翰林院当了三年待诏,就辞官南归,

宅在家里以翰墨自娱,倒是在书画上闯出一番名声,

成为了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

最后活到了九十岁,算是长寿之人!

他的画作中,

山水画为其艺术创作的主要方面,

传世作品数量最多,风格也多样。

这样一幅画,若是真迹,

也是价值几百万!

而在题识旁边,则是一篇题跋,

题跋,属于作者的介绍或者评论,

不仅是对作品的描述,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时候比作品本身还要重要。

而这副画中的题跋,

便是一首诗,

“柳风吹发日融融,山雨浮溪有落红。

啼鸟唤醒三月梦,春光都在画桥东!”

写明了他与友人抚琴做客、相聚山林,

享受着桃源般的逸趣,

也代表着他隐逸遁世后的闲情雅致!

整幅画创作的极好,

整体淡墨,清润幽雅,

内容格调高雅,让人如沐春风,

一时之间很难挑出毛病,

只有一个问题,

林凡疑惑的说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十几年前的一场大型拍卖会上,”

“这幅画以接近600万的高价被人拍走,”

“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难道那个买家就是老先生您?”

韩老听到这话,露出一丝苦笑道:

“若真的是我所拍,那怎会纠结这副画的真伪!”

“这幅画是我在乡间于一老者手上买的,说是祖传下来的画作!”

“后来我知道它曾是拍品后,就默认自己手上的是仿品,”

“可拿它找过很多的专家后,却鉴定不出哪里为假!”

“这又让我的看法产生了动摇!”

林凡懂了对方的纠结所在,

这幅画既然不是拍卖所得,

那自然应该是仿品,

可无论是字迹还是画风,以及上面的钤印,

都鉴定是真!

矛盾之处就出现了,

要么当年文徵明闲极无聊,

画了两幅一模一样的画,

要么其中有一副画就是仿品!

拍卖会的那副,有拍卖行背书,

公信力自然十足。

可韩老的这副,也是一直找不到疑点,

没有证据证明为假!

因此他才将自己请来,

想要知晓答案!

林凡想到这,

便果断的开启了金手指,

随着这幅画的真实信息显露出来,

问题的谜底也彻底揭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