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刘艺顺名义上处理朝中大事,可华明朝廷必竟初建,朝中未必就有多少政务需要打理,开疆拓土依然是华时新朝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
刘艺顺向大成皇帝辞行,带上郭子祺及川军降将一干人前往四川。此前,刘艺顺已经在重庆属下的綦江、德干、临江一带传播过灯花教,当地民众对刘教主所传灯花教宣导的诸如“生命粮”之类的理念十分信奉。其实,灯花教的那一套学说刘艺顺自己也不是完全相信,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总希望有救世主能够拯救他们,灯花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凝聚民众,以教的名义去教化信徒,教徒对神的旨意总是不会违背的,以达到在教徒中树立威性举事的目的。
刘艺顺能说会道,天知聪慧却又平实待人,又以神教的使者身份出现,自然得到许多人的追捧。刘艺顺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上一波地方的人为其引路,帮他做义务宣传。刘艺顺向教徒悄悄宣传神教料定清廷气数将尽,上苍将委派一位盖世英才将其推翻,改朝换代已是必然。
刘艺顺未认识朱明月之前,他的这种理想化的宣导还有几分神密,神密得底气不足,让人觉得有几分故弄弦虚,可当他认识了朱明月,得知朱明月光复大明的信心之后,他的所谓盖世英才便具体有所指了。思南英武溪举事成功,刘艺顺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当朱王来到英武溪,当地的百姓更是倒头便拜,直呼万岁。
华明朝廷建立之后,刘艺顺更加有底气了,他理直气壮的告诉他的教民,这位盖世英才便是在贵州举世的朱明月,朱明月已经建立了华明政权,很快就要完成他的光复大业,他要巴蜀民众做好充分准备,准备迎接大成皇上打过长江拯救他们于水火。
德干坝濒离临长江与永川仅数十里之隔,当地的农民靠水吃水依赖长江而生存。谢氏算德干坝的大姓,谢老爷靠航运发家,有几十条船在长江上穿行,单船工就达数百之众。谢老爷听说灯花教的事心中生疑,看到自己手下的许多船工每到晚上刘去到江边码头废船上听刘教主传教,出于好奇也乔装打扮串入刘艺顺传教现场。谢老爷听了刘艺顺教化信徒的那些话十分认同,觉得灯花教教化教民逆来顺受,要大家积德行善厚德方可载物。
谢老爷虽家中殷实富有,算是德干坝的首富,可他向来不欺压百姓,他家的船工、码头劳工给的工钱最高,福利也是最好的。刘艺顺到德干传教以来,他倒觉得自家的劳工更加卖力气了,怨气也少了许多。他想找个机会把刘艺顺请到家里设宴款待,可刘艺顺好长时间不见踪影。
谢老爷正准备去码头上看看,不巧正遇上刘艺顺一行十数人从横渡趸船上下来,连忙上前拱手行礼:多日不见教主,不知肯否赏光到寒舍小坐!
刘艺顺:是谢老爷,刘某这厢有礼了!刘某在贵地行教多日,原本想找机会登门拜会老爷您。今蒙谢老爷相邀,我等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艺顺与谢老爷相互客套一番,然后并肩向岸上谢家大院而去。郭子祺及他的属下几位头领便衣装束,见刘丞相与谢老爷说话,他们一改往日的粗鄙,毕恭毕敬跟在刘艺顺的后面。郭子祺一干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改变,还真得感谢朱二太爷与赵皇后的卫育观的教化。
谢家大院恢弘大气,前面是一个四合天井的大院子,青石阶檐、青石镶成的地板,上房的后面还有几个相连的院落,体现出主人的富庶与格局。前院前厅龙门有家丁值守,见老爷带着客人进来,毕恭毕敬笑脸相迎。家丁们青衣青裤,系上青布腰带,头裹青丝锅圈帕,站立得勾腰脱背的样子,看上去很是滑机。
郭子祺与他的属下都是带兵之人,如此家丁之流自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可郭子祺他们并没表现出任何鄙挗之意,见家丁们笑脸欢迎他们,他们也哪着点头微笑,只是那笑有些勉强而牵强。
谢老爷将将刘教主迎进上厅的堂屋,则让下人把郭子祺他们这些刘教主的随从安排在隔离的小二间休息。他是有重要的事与刘教主商谈。谢老爷说起话来有些吞吞吐吐,看得出他想说的事有些难以起齿,尤其是在像刘教主这样的人面前。
谢老爷真名谢敬尧,谢家原本就是德干坝的大户,在德干乃至整个巴蜀也都算是有些名气,可在明末清初那个时代,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打富济贫惩治恶霸,谢老爷祖上被张献忠给查办,将谢家全部产业充公,谢氏数百口人落得个流离失所居无定所的下场。一直到了谢敬尧的时候,先是在长江边上做船工,后来有了自己第一条船,苦心经营到现在,总算是恢复了当年谢氏在德干的辉煌局面。
谢敬尧从刘教主几次讲道时获悉,有盖世英才的人将光复大明一统天下,而且这人已经横空出世在南面的贵州打开了局面。打那以后,谢敬尧就始终于揪心着这件事,只要人从贵州来到德干坝,他都要打听一番。半年前联得川军在与贵州的一支义军交战时全军覆灭,谢老爷料定那支义军一定就是刘教主所说的盖世英才所领导的队伍。谢老爷对谁打败了谁不关心,他担心的是光复大明之后,自己好不容易经营的产业是不是会如当年张献忠入川一般悉的充公而去……
刘教主长期游走江湖,见多而识广,只刘教主口气,他似乎与这位盖世英才交谊尚厚,谢敬尧是想托刘教主从中周旋一番,自己愿出些银两支持盖世英才之人,只希望将来光复大明之后念在自己有功的情况下网开一面。
刘艺顺听了谢老爷的话,感觉到谢老爷的真诚与纯朴,谢老爷到底是那种靠勤巴苦挣勤俭持家的人,对自己苦心积攒的家业当然担忧。刘艺顺没有直接回答谢老爷的话,而是了解德干坝地方宗族实力情况。
谢老爷如实告诉刘教主,谢氏在德干共有三千余火堂,行署干坝码头几家大的船业也都由谢氏把持,当然谢老爷没忘记告诉刘教主,这其中数他谢敬尧产业最大。
听了谢老爷的介绍和诉求,刘艺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突然来了灵感:谢老爷既有助朱氏光复汉明的意愿,何不利用德干的有利地势建立起自己势力极力配合朱氏光复大明,功成之时您谢老爷不仅不是打击的对象,还能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何乐而不为呢。
谢老爷听得眼都亮了,可这种兴奋转瞬即逝,谢老爷有自己的担忧。谢老爷嘴上不方便说出来,可心里耿耿于怀,你刘教主说的虽然轻描淡泻,可这事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再说如此逆天之举单自己一个谢氏岂能完成。再者,自己又该如何得到朱氏的认可呢,如果贸然行事即得罪了清廷,又得不到朱明新朝的助力,那自己岂不是孤独无援……
刘艺顺何许人,自然看出了谢老爷的顾虑,先不去理会他,无所事是的样子,就当他们刚才的谈话就是一种平常的闲聊。
谢老爷到底沉不住气了,还是把自己心中的顾虑倒了出来,说话时显然表现出几分慌恐。谢老爷如此野心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如今是刘教主洞穿了自己的心思,也量刘教主是一位游走江湖传教之人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方才敢稍敞心扉。
刘艺顺笑笑:谢老爷多虑了,在朱明新朝之中如谢老爷这般富甲一方的大有人在,如今他们拥立朱王,得新明皇上赏识,委以重任官居要职。
谢敬尧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刘教主,似乎要洞穿眼前这人的真实身份。莫了才冒出一句质疑的话:莫非你……
刘艺顺依然微笑着面:谢老爷既有归顺之心,刘某也就不瞒你了,本人是新明朝廷任命的丞相刘艺顺。
谢敬尧听到丞相二字,吓的可不轻,只见他目瞪口呆看着刘艺顺。过了好一会,回过神来的谢敬尧倒头便跪伏在刘艺顺面前:不知刘丞相驾到,小老儿有眼无珠!
刘艺顺忙扶起谢老爷:谢老爷不必多礼,刘某行走江湖之中,不受朝廷之礼……
接下来,刘艺顺与谢老爷谈到了本次重返四川以传教隐藏身份,实则寻找志同道合的开明人氏,共同辅佐大成皇帝,共谋光复大业。经过刘艺顺几次到德干地方对谢老爷的了解,以为谢老爷是一位德高望重却又体恤百姓的人,符合新明朝廷开疆拓土动员有识之士壮大势力的人选要求,即便谢老爷不找到刘艺顺,刘教主也会在适当时间亲自登门造访。
一边说着话,刘艺顺与谢老爷来到隔离的小二间,刘艺顺先将郭子祺及属下的将领介绍给谢敬尧,郭子祺此时的身份是华明朝廷四川号军筹务统领,属下的也分别是总兵、千总的头衔,谢敬尧与各位拱手相识,那高兴劲看上去就像一位兴高采烈的孩子。
谢老爷在大后院大摆筵席,并叫来行船、码头的十数位管事,要与刘丞相及各位将军一醉方休。席间,谢敬尧举起碗中醇正的高梁酒向各位将军一一敬酒,把他的爽性与直率表现得淋漓尽致。刘艺顺看了,心里十分喜悦。
郭子祺的大名,德干人大多是知道的。川军第一猛将,这名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完全是凭真本事打出来的威望。人们在与郭统领碰杯喝酒之际,似有许多狐疑,一位川中名将怎么就在攻打贵州时全军覆没了呢,更令人费解的是身情况简欧赫的郭将军兵败之后竟投在了华明朝廷的名下,还听从了大成皇上四川统领的策封。
郭子祺虽行事粗犷,可并不愚笨,他知道大家心中有狐疑。酒酣之时高举杯中之酒,站立于筵席中央:各位老板、掌柜,郭某行伍出身,身性粗鲁,不会说话,今日在此有一句话不吐不快,如果说得不对大家多多包函。郭某在行伍二十年,经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事,以往出征皆马到功成,三年前与号军在遵义的首次交锋失利,然后处处受阻,直到关年前在长沟子的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号军俘虏。在华朝庭所在的姜家山几个月的时间,我亲眼目睹了号军队伍的纪律严明,亲耳听到当地百姓对华明新朝的拥护,亲身感受到华明圣上对我等作为俘虏的敌将的恩泽,于是我意识到,这几年与号军交战屡屡受挫,扔败的原因并非我们的力量不强大,不是计某不周密,而是我们的代表清廷出战没有得民心,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也包括我们在坐的将军们,以往每到一处都是高高在上,脱离民众,自然得不到民众的帮助。而华明号军却不一样,号军所到之处均人民众利益至上,考虑的是百姓的疾苦,深得民心民心所向,岂有不胜之理……
郭子祺见场内的人都紧紧盯住自己,那份激越就更加彰显:通过与号军、与华明朝廷上至圣上、下至普通兵士的接触,让我明白这几十年来,我虽获得了些虚名,但真正没有做多少为天下百姓鼓与呼的事,于是我郭某蒙大成皇上和刘丞相等人的器重,让我以带罪之身重返巴蜀,与蜀中乡亲父老共谋生存大计,共镶义旗拥戴华明朝廷我复汉名江山。今日有幸与谢老爷属下的各位老板、掌柜相识,郭某甘心情愿与大家肝胆相照,辅佐谢老爷在德干率先举旗……
郭子祺激情昂扬的一通话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即便是刘丞相在此之前也不曾听到过郭子祺发自肺腑的心声。为此,刘艺顺更加相信自己对郭子祺的判断了……
黄瓜山是永川城南的一座高山,山势连绵蜿蜒二百里,北起永川县城,南抵长江北岸。
郭姓并非黄瓜山大姓,却因郭子祺做了总兵,在当地的地位陡然显赫,郭家大院成为黄瓜山当地民众向望仰视的标的。也难怪,郭子祺能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总兵,成为蜀中第一猛将,坐镇川中腹地,那是多少人羡慕的事,郭家人也因此脸上有光。郭子祺那目不识丁的老父亲每当去到吉安、仙龙的乡场之上,即便是他多么朴素遮颜,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尊重。
可半年前郭子祺兵败长勾子的事传到黄瓜山,人们平时那种仰视的目光却变得暗淡了下去,当兵打仗扛枪吃粮天津地义,可吃军粮的人每天都得把脑袋挗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不曾想即便是身份显赫的总兵也不例外。川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黄瓜山,郭氏一族十分震惊又十分恐惧,谁会想到一个让郭氏家族声名显赫的总兵,却兵走麦城命丧他乡,人们传言中的那种惨烈之状令人毛骨悚然。
郭母整天以泪洗面、寻死觅活,即便是郭子祺在永川城中的妻子也只能辞退家人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回到黄瓜山郭宅去了。
郭父始终不相信壮得如牛的儿子会死于长勾子,悄悄奔袭三百余里前往川黔交界的地方,向当地的百姓打听自己儿子的下落。有人说当时号军堵住了长勾子的两头出口,两山之上埋伏了大量的军队,围攻川军之时杀声四起、火光冲天,整个长勾子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战后,号军召集当地民众帮助打扫战场,将那些焚烧得面目全非的川军士兵全部掩埋在长勾子北端的一个天坑之中,当地人把这里称作万人坑。
郭父无奈之下,只好来到万人坑的边上,替自己的儿子和那些死难的川军子弟烧上一柱清香,焚化一些纸钱。
郭父在回程的途中也听说号军俘虏了川军一批高级将领押往了雨台山皇城,郭父心恢意冷没有再往雨台山。雨台山是号军的大本营,听说还在那里建了朝廷,即便郭子祺也在俘虏之中,一位清军总兵除了斩首还能有别的下场不成。
郭父从川黔边境回到黄瓜山,万念惧灰,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家中为儿子设了灵堂,请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道士来为儿子超渡亡魂,整整四十九日,黄瓜山十里八乡的乡亲也来悼念这位黄瓜山百年不遇的人物。
此后,郭氏一族低调得足不出户,即便是郭子祺的妻子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立志要为亡夫守三年孝灵。郭子祺的一对可爱儿女年纪尚幼就失去了父亲,悲恸欲绝,尽管过惯了城里的生活,可他们也只能去到三里外的徐家私熟去念书。好在徐老先生早年也是郭子祺的先生,面对得意门生的遗孤自然十分怜爱。
郭子祺的衣冠种就在黄瓜山官道的路边,一座石头镶㠌的坟头威武雄壮,多多少少彰显出郭子祺一世的虎威。
郭子祺的生死没有得到最后的证实,四川抚衙及重庆府衙并没有到黄瓜山对郭子祺进行吊唁,即便是永川县衙也只是尽地主之主宜划拨了二百两文银对郭子祺的家人予以抚恤。
郭子祺是悄悄回到黄瓜山的,随从的只有自己的铁杆兄弟,也是从黄瓜山一道出来的苟老七。二人回到黄瓜山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整个黄瓜山也只看见远远的山野之间有几束微弱的灯光。
郭、苟二人凭借朦胧的月色看到路边的新坟,近前一看是竟然是郭子祺的名讳,二人一下子吓得不轻,知道在家乡人心目中自己已经战死沙场了。郭子祺此时才愰然大悟,自己昨夜进入永川的官阺时竟然黑灯瞎火不见一个人影,院落之中也杂草丛生。
郭、苟二人先去了苟老七的家,苟家没有别人,只有苟老七瞎子娘,苟老七的娘不肯随儿子进城去享福,一直住在山上的一栋瓦房里,苟老七让一个丫头照顾着她。娘一直不相信儿子战死,不肯如郭家一样为儿子建坟,照顾她的丫头因没有苟老七给的银两补给,娘让她回家去了,自己一个人整天摸索着聊以度日。
苟老七与郭子祺进屋的时候,娘听出了儿子熟悉的声音,连忙摸索着往前。苟老七一声娘还没叫得出来,早也是泪流满面。娘把儿子紧紧的搂在怀里,用那双满是皱纹的手在儿子的脸上一再的摩挲,嘴里不停的说着:我就知道我的儿没死,我的儿不会死……
苟老七没有告诉与自己一道的是郭子祺,向娘称是一位同在军中的兄弟,也是好不容易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娘又是一番感慨。
郭子祺从苟大娘那里获得了一些自己家人的情况,知道郭氏因自己兵败贵州而惨不忍睹。好在一家上下都还安好,也就放心了不小。
郭子祺此次回永川原本是要去看看自己的家人的,无奈永川的官阺已经楼去人空,而自己当初留守永川的兄弟也不知去向。按照刘艺顺的安排,郭子祺要回到永川仍以清廷总兵的身份大势招兵买马重整旗鼓,可到了永川不见妻儿,便蒙生出回黄瓜山的念头。
他们在苟老七家对付了一个晚上,没有回自己的屋头见父母妻儿,次日清晨便回永川去了。
永川县令刘武权也是黄瓜山人氏,对郭子祺敬重有加。看到朝廷对郭子祺的消失置若罔闻,心生怜悯,只以一县之父母官身份划拨了银子让其家人为其处理后事。深为这位蜀中良将表示惋惜。看到总督府在郭子祺兵败长勾子后对郭子祺的官阺抄了家,遣散了总兵府留守的役卒和士兵,封存了总兵府,心里更是感到十分心寒。
郭子祺到永川先拜访了刘县令,刘县令看到郭子祺一身百姓装束而回,虽稍感意外却并不惊讶,他就不相信郭子祺一代晓将怎么就会命丧异乡呢。
刘武权还没来得及详细听郭子祺叙述长勾子战斗呢的惨烈和自己一干人等如何从死人堆里爬出捡了一条性命,便命人准备筵席为郭总兵及各位将军洗尘、压惊。郭子祺连同他的属将们稍感几丝欣慰。
那日,川军在长勾子遭遇了号军伏击,号军先是堵住长勾子的两头出口,沟谷两边山上都埋下了伏兵,待川军进入长勾子,号军将两头的谷口迅速堵住,早就埋伏在两山的号军士兵将事先准备的石块、滚木、火球之类的东西往行进中的川军一齐投来,那铺天盖地箭雨点般的封锁住谷内的每一处位置,川军只有招架之功,哪有还手之力。情急之下,川军四处躲藏、仍尸横遍野。直到号军大获全胜撤出阵地,川军中一息尚存者方才慢慢挣扎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躲进深山一洞穴之中疗伤休养,整天靠食野果子充饥裹腹。直到后来他们试探着走下山来,得到当地百姓的接济,才算捡了一条命回到家乡……
这是丞相刘艺顺为郭子祺他们统一的口径,在孔学堂的那段时间,所有的川军将领都把这段经历烂熟于心。刘艺顺告诉大家,回到四川之后,大家保持一致口径,就可以确保大家以合法身份出现,大家有了这样的身份,也就可以重整旗鼓拉起队伍。
郭子祺原本不认同刘艺顺的提议,一直彰显行伍之人顶当立地的秉性,通过刘艺顺的一再开导方才明白如此以退为进完全是为了他的东山再起,当然也是为了华明朝廷在天府之国的政权早日建立。
刘武权对郭子祺及各位将军描述的历险过程深信不疑,并愿跟随郭子祺等一并前往成都总督府复命……
四川督军骆秉章原本就容不下郭子祺功高盖主,无奈郭子祺在川军中的声望高,自己也不便过份打压他,只将他派往川黔号军前线作战,成败于他而言都无关痛痒。
看到郭子祺率手下将领十数人前往总督府,心里格噔一下,不曾想这小子命大。本想以惨败治罪于他,可实在撕不开这个面子,再看郭子祺如丧家之犬模样,量他再也翻不起什么波浪来。以大敌当前为由,对郭子祺及属将一番安抚,称他们清剿朝廷叛逆劳苦功高,胜败乃兵家常事。可郭子祺从他那酸溜溜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骆秉章要郭子祺稍作休整,然后重新招兵买马,恢复他总兵府的建制。这正是郭子祺此行的目的,有了总督府的一纸号令,自己在蜀中地区招兵买马就名正言顺了。
郭子祺从总督府回来,又去了重庆府衙拜访了州府赵杰善,赵州府之前与郭子祺之间谈不上交情,上面下压的军需供给却能够如数的补充。郭子祺兵败一事,赵州府也明白是骆秉章拿郭祺当炮灰。作为郭子祺总兵府所在的地方官,心里也有些为蜀中子弟鸣不平,无奈自己作为地方官向来不参与朝庭军政要务。
郭子祺的拜访目的很明确,招兵买马需要银两,需要赵杰善给予支持。赵杰善也想支持郭子祺,可州府财力也促襟见肘,最终也只答应划拨文银一千两予以补给。要拉起一支军队,一千两自然杯水车薪,可郭祺也明白赵杰善确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也只好告辞而去,临走还对赵杰善感恩戴德。
其实,郭子祺之所以要去重庆府衙,只是为了走走形式,让自己接下来的一切举动名正言顺。既然要重组队伍,郭子祺有自己的思路。德干坝谢老爷愿意捐赠的银两加上现在自己从府衙获得的支持,再找刘县令从中周旋一二,想毕也不是太大问题。尤其是德干谢敬尧,郭子祺十分看好,谢敬尧从小在江边长大,自己一脚一手建立了现在的家业,他完全可以依赖谢敬尧的势力,在德干建立起自己的水军大营,让谢氏乃至于整个德干的船业民众寓兵于民,战时为兵寓则为民,不仅可以扼守长江防线,同时还可以依赖谢老爷的航运生意,为自己后期的队伍扩充奠定物质基础。
刘艺顺自然是支持郭子祺的思考的,再说谢敬尧已经明确表示加入号军组织,只是眼下除谢敬尧和他的高层管理之外,还不能在全体民众中公开身份,依然以川军扩充部队为由吸纳更多的兵源补充。
随郭子祺一同前往的川军将领,按照郭子祺的具体部署,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将那些在长勾子及以往的战斗中冲散的士兵重新召集回来,总兵府被遣散的士兵也闻讯而归。短短三个月时间,郭子祺的的队伍达到了二万余众,其中谢敬尧的水军大营就达八千余众。
谢敬尧名义上被郭子祺任命为水军都统,实则刘艺顺已请示华明皇帝封谢敬尧为号军水军统领,论职务仅在郭子祺之下。谢敬尧之前从未涉及官场,此次连同自己所有产业从业人员为朝廷“召安”,心里自然十分兴奋。自己谢氏一族在德干根基虽厚,几百年来去没有人在官府之中获得过任何官阶。
为让谢敬尧的那些长柜、舵手们快速成长为带兵打仗的指挥员,刘艺顺与郭、谢二人商议,将他们分批派往姜家山孔学堂干训班里接受培训。而那些船工和码头工人却由郭子祺军中的那些军官兵分批对他们进行训练。一时间,德干地方成为了郭子祺总兵府的训练场地,那些由各位将领从乡下召来的新兵,也在德干接受培训。
眼看德干大局已定,刘艺顺又开始盘算要在重庆辖下的蜀中建立华明地方军民府的事了。他与郭子祺商议重庆军民府的人选,郭子祺向他推荐了刘武权。刘艺顺对刘武权也有过了解,是他以师爷身份进驻总兵府之后,由于刘武权与郭子祺间过从甚密,往来多了作为师爷的刘艺顺与刘武权便有过几次照面。
刘艺顺对刘武权的印相不错,当地百姓对刘武权也十分认同,看得出是一位真正的百姓父母官。刘艺顺同意了郭子祺的提议,准备选一个恰当时机试探一下刘武权,一旦时机成熟,永川作为四川的首个华明军民府即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