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赵瑞龙

换源:

  吕方望着祁同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轻轻拍了拍祁同伟的肩头,声音低沉而真诚:“同伟,真的抱歉,我不该提及你的过去,揭了你的伤疤。”

祁同伟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苦涩与释然:“指导员,您言重了。这些都是我该向部队,向组织汇报的。过去的路,虽然艰辛,但也磨砺了我的意志。”

吕方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寒门贵子,你选择投身军旅,这条路确实明智。部队里,实力决定一切,不看脸,只看能力。你的才华和努力,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说着,吕方又拍了拍祁同伟的肩头,仿佛是在传递一种无形的力量:“好小子,好好干,你会前途无量的。”

祁同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望着吕方:“谢谢指导员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说完,祁同伟转身,小跑着回到极限训练场。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但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脑海中盘旋着关于自己身世的谜团,那些前世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记得自己曾经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拼命学习,成绩优异,品德优良。然而,最终他还是向权力屈服了,为了“进部”,他曲意逢迎,阿谀奉承,甚至迷失了自我。

直到那一刻,在孤鹰岭上,他扳下扳机,饮弹自尽,他才深刻地领悟到那条路是错的。当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久,想要回头已经太难了。

此刻,祁同伟的心中又莫名地萦绕着“赵蒙生”的名字。他自嘲地笑了笑,自己怕不是真的魔怔了吧?认爹也没有这样往“赵蒙生”身上靠的。

罢了,罢了,现在多想无益。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部队闯出去再说。等升迁至部队高位,再转业到地方,有了部队的背景,自己就能挺直腰杆做人。

这样一想,祁同伟的心中又平添了几分力量。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汉东省。

吕州市。

市委书记办公室。

高育良,这位从汉东大学教授转身成为吕州市委书记的官员,带着他的学识与智慧,踏入了宦海江湖。他深知,尽管教书育人与为官之道有所不同,但人情世故却是两者共通之处。因此,他凭借在汉东大学政法系积累的深厚人脉与对社会的深刻理解,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

到达吕州后,高育良没有片刻耽搁,立即召集了领导班子会议。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快从学者身份转变为父母官,承担起关乎吕州发展与百姓福祉的重任。因此,他的首要任务便是熟络市委部门人员,并对吕州的经济状况、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摸底。

在高育良的眼中,吕州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潜力与希望。他决心要为吕州的百姓谋福祉,开辟这片新天地。为此,他换上了一幅寓意深远的字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幅字画不仅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更表达了他愿意为吕州的发展付出一切的决心。

“哈哈哈,育良书记,欢迎莅临吕州,共谋发展大计!”市委副秘书长带着一脸谄媚的笑容,引领着一位身着骚红西装、脚蹬锃亮皮鞋的年轻公子哥踏进了高育良的办公室。

高育良刚结束冗长的市委会议,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却又不失威严。他轻轻扫视了一眼这位被称为“赵公子”的年轻企业家赵瑞龙,心中暗自思量。

“高书记,这位就是咱们吕州最年轻的著名企业家,赵瑞龙赵总!他特地赶来,想要与您亲近亲近。”市委副秘书长在一旁忙不迭地介绍道。

高育良微微一笑,摆手示意副秘书长退下准备茶水,随即转向赵瑞龙,客气道:“赵总,请坐!能得您亲自来访,真是荣幸之至。”

赵瑞龙丝毫不客气,径直坐到了真皮沙发上,二郎腿一翘,从兜里掏出一盒华子,熟练地抽出一根,递给高育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育良书记,来一根?”

高育良婉拒道:“谢谢赵总好意,我早已戒烟,健康生活嘛。”

赵瑞龙也不勉强,自己点上烟,深吸一口,吐出一个个烟圈,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小觑的狂妄:“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书记,您这火准备怎么烧?吕州这片天,可不好混啊。”

赵瑞龙询问高育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打算怎么烧,显然对高育良的施政计划很感兴趣,但也可能是在试探高育良的底线。

高育良对赵瑞龙的到访保持着谦恭而不卑微的态度,没有奉承也没有低三下四。

他知道赵瑞龙是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在吕州有着不小的势力,因此他不能得罪赵立春,也就不能得罪赵瑞龙。

但高育良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出身的人,骨子里还是有着书生气,他保持着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赵瑞龙交谈。

育良书记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脸上挂着一抹温和的笑容,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智者。他缓缓开口,语调中带着几分调侃:“赵公子,说笑了!高某初来乍到,作为新上任的吕州市委书记,可是百姓的父母官,代表的可是人民政府。关乎吕州百姓的生存发展,我岂能像响马强盗那样,‘放’什么火呢?”

赵瑞龙自顾自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显得深邃而复杂。他慢悠悠地吐出一个烟圈,笑道:“不不不!育良书记,您可得听我说。这年头,太多当官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拿我来说吧,我虽是个小老百姓,但心里装着大吕州的发展,想着为这片土地做出贡献。可偏偏有些官员,不识好歹,阳奉阴违,推三阻四的。”

高育良的笑容依旧深邃,他微微点头,似乎在思考赵瑞龙的话。而赵瑞龙则继续他的“控诉”:“这样的‘父母官’,要他何用?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番薯。我见惯了太多的官员怕担责,懒政,混吃等死。而我呢,就像个小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呐~”

高育良闻言,不禁哑然失笑,他以一种不卑不亢的语气回应:“赵公子能为吕州百姓谋福祉,实在值得称颂。只是,你自称‘小老百姓’,未免言过其实了。你可是汉东省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公子,人称‘赵公子’啊。”

赵瑞龙闻言,哈哈大笑,似乎对“赵公子”这个称呼并不在意。他摆了摆手,说道:“育良书记,言重了。都是外面的人瞎扯。我爸虽然是省委书记,但在我眼里,我就是个小老百姓。我今天来拜访您,主要是手里有个项目……”

说到这里,赵瑞龙故意卖了个关子,他“吧嗒、吧嗒”地抽了一大口烟,一边将烟灰弹在烟灰缸里,一边慢条斯理地继续说道:“或者,换一个说法,这个项目,可能就是我们吕州发展的一个契机。”

就在这时,市委副秘书长将泡好的上好龙井春茶奉上,恭敬地说道:“育良书记、赵公子,请用茶。”赵瑞龙客气地说了声“谢谢”,而高育良则静默地点了点头。

市委副秘书长奉茶后,转身走出了办公室。随着门的轻轻关闭,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