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先跑去告诉了王夫人。这边姚氏夫人慢慢地走到庄门前,王夫人早就从庄里出来迎接了。姚氏夫人进了庄内,和王夫人见过礼后,便把自己和丈夫分离的痛苦遭遇,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王夫人和丫鬟们听了,也都觉得十分心疼。当天,王夫人就吩咐家里的妇女们,把东边的空房间打扫出来,安排姚氏夫人住下。姚氏夫人为人特别和气,庄里上上下下的人,没有不尊敬她的。
王员外又派人到汤阴县去打听消息,得知水势已经平复了,可岳家的人却一个都没找到。姚氏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王夫人再三劝解,她才止住了眼泪。从那以后,这两位夫人的感情就像亲姐妹一样好。
有一天,两人闲聊的时候,说起王员外没有儿子的事。姚氏夫人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后代是最严重的。您家这么大的家业,要是以后被外人得了去,多可惜呀!我觉得您不如给员外纳个妾,说不定能生下一儿半女,也好延续王家的香火。”王夫人原本对纳妾这事有点抵触,听姚氏夫人这么一劝,心里也就想开了。于是,她就请了媒人,给王员外找了个妾室。
到了第二年,这妾室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王贵。王员外对姚氏夫人感激得不得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岳飞都七岁了,王贵也六岁了。王员外请了一位启蒙老师到家里,教他俩读书识字。村里还有汤员外和张员外,他们都是王员外的好朋友,也把自家儿子汤怀和张显送过来一起读书。岳飞读书还挺用心的,可这汤怀、张显和王贵三个小家伙,简直就是小顽皮,根本不愿意读书,整天在学堂里舞刀弄棒、打打闹闹。老师要是稍微责备他们几句,这几个孩子不但不服管教,还差点把老师的胡子都拔光了。老师要是想认真管管吧,可这几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苗,父母宝贝得不行,老师也实在拿他们没办法,最后只能辞职走人。就这样,一连换了好几个老师,都是这种情况。
王明也没辙了,只好对姚氏夫人说:“您家公子也渐渐长大了,一直住在这儿可能不太方便。庄门外有几间空房子,里面日用的家伙什儿都齐全。要不您和公子搬到那边去住,日常用的柴米油盐,我会派人给您送去。您看这样行不行?”姚氏夫人说:“多亏员外和夫人救了我们母子俩,这么大的恩情我都还没报答呢。又让员外您这么费心,我们母子搬到外面住,确实也会自在些。”
王员外听了,立刻去准备了好多柴米油盐,还有各种日用的家伙。姚氏夫人拿过通书,选了个好日子,就搬到外面去住了。平日里,她就和邻居们一起做做针线活,挣几分钱补贴家用,倒也攒下了一些。
有一天,姚氏夫人对岳飞说:“你今年都七岁了,也不算小了,整天玩耍可不行。我已经准备好了柴扒和筐篮,你明天出去捡点柴回来,也让员外看看,咱们娘俩是勤快人。”岳飞回答道:“听您的,娘,明天我就去打柴。”当晚,无话可说。
第二天一大早,姚氏夫人准备好了早饭,叫岳飞吃了。岳飞拿起筐篮和柴扒就出门了,还叮嘱道:“娘,我不在家,您把门关好啊。”姚氏夫人还真是个贤惠的母亲,事事都听儿子的,她答应了一声,关上门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要是他爹还在,像他这么小的年纪,肯定会请个先生教他读书,现在却只能让他去打柴!”真是满心的悲痛,肝肠寸断啊!就像诗里说的:
洪水漂流患难遭,堪嗟幼子困蓬蒿。
终宵纺绩供家食,教子思夫泪暗抛。
再说岳飞出了门,当时只是随口答应了母亲出来打柴,可他压根不知道去哪儿才能找到柴。他一边琢磨,一边朝着一座土山走去。到了山上,他停下脚步,往四周看了看,一根柴草都没有。他又一步步爬到山顶,发现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接着,他又爬到另一座山的后面,只见七八个小孩正聚在一起,在荒草地上玩耍呢。其中有两个,是王员外左边邻居家的孩子,一个叫张小乙,一个叫李小二。他们认出了岳飞,就问:“岳家兄弟,你干啥来了?”岳飞回答:“我娘让我来捡点柴草。”那些小孩一听,齐声说:“你来的正好!先别捡柴了,跟我们一起玩堆罗汉吧。”岳飞说:“我娘叫我来打柴的,可没时间陪你们玩。”那些小孩不乐意了,说:“动不动就‘我娘说’!你要是不陪我们玩,就揍你这小脑袋!”岳飞说:“你们别开玩笑了,我岳飞可不怕你们!”张小乙说:“谁跟你开玩笑!”李小二也跟着起哄:“你不怕人,难道我们还怕你不成?”王三说:“别跟他废话!”说着就上前挥了一拳,赵四紧接着又踢了一脚,七八个小孩一拥而上,把岳飞围在中间,准备群殴他。结果岳飞两手一使劲,一下子就推倒了三四个,然后趁机脱身就跑。那些小孩嘴上喊着:“你跑!你跑!”可心里其实都有点怕岳飞,根本不敢追上去。有几个小孩还跑到岳飞家,哭哭啼啼地跟姚氏夫人告状,说岳飞打了他们。姚氏夫人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一番,才把他们打发走。
岳飞摆脱那些小孩后,到山后面折了些枯枝,把筐篮装得满满的。这时天色已经晚了,他就提着筐篮,慢悠悠地往家走。进了家门,他把柴篮放下,就进屋去吃饭。姚氏夫人看到篮里装的都是枯枝,就对岳飞说:“我让你去捡点乱柴草,你怎么跟那些小孩打起来了,还把人招到家里来。再说了,这些枯枝都是人家花木上的,要是被山主看见了,肯定会挨骂挨打。而且你爬上树去折树枝,万一不小心摔下来,出了事,让娘以后可依靠谁呀?”岳飞赶忙跪下,说道:“娘,您别发愁,我明天不捡枯枝了。”姚氏夫人说:“你先起来吧。现在也不让你去打柴了。之前我在王员外家拿了几本书留着,明天我教你读书。”岳飞说:“听您的,娘。”当晚,一切照旧。
到了第二天,姚氏夫人把书翻开,开始教岳飞读书。岳飞这孩子真是聪明,一教就会,一读就熟。过了几天,姚氏夫人说:“儿子啊,娘做针线活攒了点钱,你拿去买点纸笔,学写写字,这也挺重要的。”岳飞想了想,说:“娘,不用去买,我自己有纸笔。”姚氏夫人好奇地问:“在哪儿呢?”岳飞说:“我去拿给您看。”说完,他就去拿了一个畚箕,走到水口边,把畚箕装得满满的河沙,又折了几根杨柳枝,做成笔的样子。回到家后,他对姚氏夫人说:“娘,您看,这纸笔不用花钱买,还怎么用都用不完呢。”姚氏夫人微微一笑,说:“这倒也挺好。”于是,她把河沙铺在桌上,手把手地拿着柳枝,教岳飞写字。教了一会儿,岳飞自己就会写了。从那以后,岳飞就整天在家读书写字,咱们先不说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