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巴格达的遗产

换源: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穹顶下,赵启轩的智能眼镜投射出淡蓝色的全息网格。工作人员正用3D扫描仪拂过一件残缺的伊斯兰陶器,激光束在千年陶片上跳跃,将裂痕转化为数字代码。

这是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釉陶盘。馆长阿里?哈桑博士的声音带着巴格达特有的沙哑,他的手指悬停在陶片上,仿佛在抚摸某种活物,当年美军轰炸时,碎片散落在博物馆各个角落。这位留着灰白色胡须的考古学家突然转身,深褐色的眼睛里跳动着怒火,你们这些科技公司,总说要修复历史,可真正的文物是有灵魂的!

赵启轩的智能手环轻轻震动,显示出愤怒的情绪标签。他不动声色地调整镜片参数,将陶器的数字模型与文献库中的图案进行比对。当计算机生成完整的几何纹路时,他注意到阿里博士的瞳孔微微收缩。

阿里馆长,赵启轩调出波斯细密画的数字档案,您看这个,AI通过分析同时期的地毯纹样,复原了陶盘边缘的月桂叶图案。全息投影突然切换成阿拉伯书法的演变树,我们的算法还能识别不同地区的书写习惯,比如巴士拉学派特有的连笔方式

够了!阿里博士突然拍案而起,震得案头的陶罐碎片纷纷滑落,你们这些硅谷来的救世主,总以为能用0和1重塑文明!他颤抖着捧起一块陶片,知道上面的钴蓝色釉料是怎么来的吗?那是用波斯青金石研磨四十天制成的!

实验室陷入死寂。赵启轩的手环再次震动,这次显示的是悲伤。他摘下眼镜,露出眼尾的旧伤疤——那是二十年前巴格达爆炸留下的纪念。

我父亲是巴格达大学的考古教授。赵启轩的声音很轻,却像手术刀划开空气,2003年博物馆被洗劫时,他为了保护苏美尔泥板被流弹击中。他的手指划过智能眼镜的边框,这副眼镜的材料,就是用他当年抢救出的青铜碎片提炼的。

阿里博士的怒气突然消散。他颤抖着打开一个檀木盒,里面装着泛黄的照片:年轻的自己与一位中国学者站在巴格达城门下,背景是完整无损的琉璃砖浮雕。

我们曾是朋友。阿里摩挲着照片,他教会我用碳十四测定法,我带他去寻找失踪的汉谟拉比法典残页...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赵启轩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戴着一枚褪色的共济会戒指。

当晚,赵启轩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安全屋召开视频会议。深圳研发中心的虚拟影像悬浮在河面上,年轻的华裔工程师林雨桐展示着新算法:我们改进了卷积神经网络,能识别文物表面0.01毫米的划痕。她的全息投影突然被伊拉克本地工程师卡米尔打断。

但这样会丢失文化语境!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逊尼派青年激动地挥舞手臂,比如倭马亚王朝的花纹,必须结合当时的星象观测数据才有意义。他调出巴格达天文馆的历史数据,算法忽略了麦加方向的偏差角度...

赵启轩的手环持续震动,情绪标签在焦虑和希望间快速切换。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叙利亚的经历:用AI复原阿勒颇古城时,当地老工匠跪在废墟前痛哭,因为算法生成的拱门比例与他祖父建造的相差0.3毫米。

三个月后,巴格达街头出现了智能饰品贩卖机。深灰色的金属外壳上,阿拉伯书法与电子屏交相辉映。赵启轩站在人群中,看着一位裹着黑色头巾的老妇人颤抖着触摸屏幕。

能帮我找找这个吗?她的声音带着库尔德口音,手指在屏幕上画出模糊的曲线,我祖母说这是萨法维王朝的孔雀纹...

AI系统迅速检索数据库,将模糊的手绘图案与历史档案匹配。当3D打印机开始工作时,老妇人突然掩面哭泣。赵启轩的手环显示出记忆的情绪标签,他注意到老人的耳后有一道月牙形的疤痕,与他母亲的位置一模一样。

这是...我母亲的嫁妆。老妇人颤抖着戴上刻有几何花纹的手环,她在两伊战争中失踪时,戴着一模一样的...她突然指着远处的美军基地,你们这些科技公司,能复原被炸毁的清真寺,为什么不能让我的孩子们不再经历战争?

人群突然骚动。几个戴kufi帽的青年举着科技不能替代信仰的标语冲过来,其中一人拔出腰间的电磁脉冲器。赵启轩的保镖迅速将他扑倒在地,但贩卖机的屏幕已经闪烁着雪花。

在混乱的人群中,赵启轩看到阿里博士站在街角。老人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的共济会戒指在阳光下反射出诡异的蓝光。当赵启轩的手环再次震动时,新的情绪标签出现了:疑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