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爱别离

换源:

  转眼到了回京的日子,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车马已在门外侯着,玉瑶上车前忍不住望向远方,似乎在期待什么,终是没有等到,这才挑帘进了马车。

一路上,玉儿一直开着轿帘,她说是想再看看这个地方,但是何尝不是也希望有人能再看她一眼呢。

来路总是漫长而兴奋的,归途总是短暂而失落的。

很快车马又到了雁落岭,漫天黄沙依旧,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曾发生过生死搏斗,恍惚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箫声响起,玉儿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他来送她了。

玉儿架上古琴,跟着箫声同频合奏起来。

大漠的落日下,琴箫合奏出一首难舍难分的千古绝唱。

爱别离,怨憎会。

求不得,断肠人。

随着箫声的远去,玉儿早已泣不成声。

另一辆车里,严大人听着车外的琴箫合奏,心中也大概猜到了几分。

一进京都,又是一派繁华景象,这里的人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外面还有战争,还有厮杀,还有痛苦。

玉儿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恍惚,感觉自己像做了一个梦,是那么的不真实。

御史府,热闹非凡,严大人忙着应付来迎接的官员,下人们都在忙着安置行李。玉儿先来到老太太屋给奶奶请安。

玉儿坐在老太太脚下,把头枕在老太太的腿上,老太太慈祥的摸着玉儿的头说:“这一趟出去,有没有长了见识?”

玉儿忽闪着大眼睛答道:“嗯,那是当然了,我还学会了骑马,而且骑的非常好。”

“哦?那我回头倒要看看我的宝贝孙儿的技术了。”

“去时,你给我说的话还记得吗?你说要亲自考察未来的夫君,过关了回来就嫁,考察的怎么样?”老太太笑着问道。

她当然记得,可是此时的她心里却有了另一个人。

“奶奶,我还不想嫁人呢,我想多陪你几年。”玉儿找理由推脱。

“怎么?余守默那孩子没通过你的考察?”

“不是……奶奶你想多了。”

“那是为何啊?”老太太追问。

玉儿支支吾吾,老太太马上知道玉儿有情况。

“你不是心里有了喜欢的人了吧?”老太太试探道。

玉儿呶呶嘴没有回答。

“不回答,就是猜对了。”老太太不愧是过来人,一眼便猜到了。

“你父亲知道吗?”老太太板起脸来问道。

“他……他应该不知道。”

老太太深深叹了一口气,“男人就是当不好家,自己女儿的心事都看不出来!”

“给奶奶说说,是哪家小哥儿。”

玉儿忐忑的问:“奶奶,只要我看上的,不管他是什么人,都可以吗?”

老太太愣了一下,拉着玉儿的手语重心长的说:“玉儿,你是大姑娘了,你知道在这朝廷里,各家势力明争暗斗太平常了。守默这孩子心思细腻,品学家境都不错,圣上非常器重,这次钦差回来不出差错的话,肯定要升成廷尉史了,前途无量啊……”

玉儿不再说话,她其实心里早知道结果,但是刚才还是忍不住有所期待。

钦差府

这日夜间,余守默正在整理卷宗,突然一支箭飞进屋里,钉在他身后的墙上,箭下压着一张纸条。

余守默狐疑的取下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出城西三十里,有你要找的人。”

余守默拿着纸条陷入了沉思。

时光如梭,一晃半个月过去了,没有隗庭玉,也没有余守默在身边,玉儿反而觉得浑身轻松,也许一辈子不嫁也挺好吧,她在胡思乱想着。

这时兰香进来,递给玉儿一封请帖,“太尉府的小侯爷明日举办诗会,给各家的公子小姐都发了邀请贴,想请小姐明日去参加诗会。”

玉儿瞄了一眼请帖,没有打开,直接扔在桌上,“不去!没意思。”

“小姐,你自从居延回来,整日闷在家,以往世家子弟的聚会你可是很乐意参加的,现在也都一概推了,总这样可不行,你得走出去才行。”兰香苦口婆心的劝道。

玉儿白了她一眼,不以为然,继续躺着。

这日早朝上,严大人和余守默汇报了西行的结果,皇上甚是满意,当众肯定了两人的功绩,并加升余守默廷尉史之职。

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太后那里,只见朱太后坐在凉亭里喝着茶,对身边的心腹大太监高岚抱怨道:“皇帝这次派严頌和余守默去居延办案,看来挺顺利啊,不但揪出了太守王仁,还得到了隗噐的支持,皇帝更是如虎添翼,现在更不把我这个太后放在眼里了。”

“皇上年幼,少不了有些人平日里在耳边吹风,才让皇上自视清高,觉得脱离了太后也能行了。”高岚在旁边神补刀。

朱太后深吸一口气,“哼,现在还轮不到他做主的时候!”

“你去传我的话,让司徒大人好好查查余守默交上来的卷宗,最好能在里面找出点蛛丝马迹,把他们这帮人一网打尽。”朱太后狠狠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