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走到公交站了。这个公交站还挺气派,紫薇花园南门站(不是紫微,写的就是紫薇),我发现凡是发展旅游业的城市,都会把公交站做得华丽漂亮。
上车前往明皇陵。沿路经过了钟楼、鼓楼、洪武门,这三个按理说是景点的,但是看上去也没啥玩的,靠窗拍个照,只当是来过了。真省事。
前往明皇陵这段路同样是很漂亮但人很少。有时候我真的挺好奇的,一个县/市的财政有多少会花在修路上。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怎么路都修得这么好了,我还没富呢?
到站了。明皇陵站。不知道为啥,这个公交站简陋多了,准确说、没有公交站,只有一个路牌。虽然是人迹罕至的城乡结合部,但也好歹是个景点啊,路都修得这么漂亮了,多修一个公交站不打紧吧。
景区门口有一个“大明皇陵”的石刻,在石刻左边是一个体量相等的大型党徽。
进入景区。同样的空无一人,倒是方便拍照了。现在12点46,兴许都在午休吧。皇陵外墙上有个工人正在刷漆,新旧交替、穿越古今的感觉,随手一拍都是在摄影比赛能拿奖的水平。
给大明皇陵的景区正门也拍了个照。老实说不太好看,额枋、雀替都是蓝不蓝、绿不绿的,大抵是《营造法式》里所说的碾玉装。总之清里清气的,别是照着大清皇陵修的,那可真是倒反天罡了。
景区门口四个公告牌:明皇陵原貌图。明皇陵现状图。明皇陵规划图。明皇陵三期建设项目一览表。太详细了,每个项目/每种设施投资多少、造价多少、何时完工都公示得清清楚楚。从2018年2月到2023年8月(也就是这个月了。看来是刚完工不久。难怪外墙还在刷漆呢),一期、二期合共11个项目内容已全部竣工,累计投资9600万元。三期共9个项目更是投资了3.3亿元,但是没写何时能竣工。原来这明皇陵也就是近几年修的,真不容易。一期、二期的内容比较少,我这次来能逛的不多。三期的、包括商业街和博物馆这些配套设施还没修好,目前也只评了4A级景区,全修好之后应该能评上5A吧。
闲话不说,该买票了。
全票50块钱,收款方也是这个大明旅游公司。名字是个好名字,就是不知道这个公司有多少见识、有多大本事。要是我来负责,肯定要搞个明朝的主题公园,卖卖汉服、小吃、非遗手工,再拍几个爆款抖音短剧用来推广。舞台节目也得有,至少是华清宫的《长恨歌》和清明上河园的《东京梦华》那种水平的。再来个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几十上百个NPC的那种,题材嘛、像是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于谦的北京保卫战/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都可以,人均八百块、五百人一场,一场四十万成本,玩上三天两夜,绝对过瘾。密室逃脱也可以有,做小体量、小而美的,锦衣卫破案啥的,也很有搞头。
意淫结束,回归正题。
景区里面就是一般皇陵的内容了,神道,石刻,石碑,灵位,坟包,各种各样的。感觉没什么好介绍的。而且内容也不多,说实话,这50块钱、我感觉是有点亏的,纯参观了,没有任何娱乐项目,而且可参观的内容也不多。而而且、说来好笑,景区里的施工人员比游客还多。怎么跟中都的午门遗址一样,把景点搞成个工地了。看来确实还没修好。感觉买票不是在参观名胜古迹,是在众筹重建古迹,给这些工人发工资。
皇陵的格局完美对称,主打一个强迫症狂喜,随手拍张照都是完美构图。走过长长的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我感觉应该是很有故事的,奈何文化水平不够,也没有介绍牌,不知道都是哪些动物、都有哪些官员,我也只能走马观花了。经过石像生,道路两侧分别出现了两个石碑:西侧是皇陵碑,碑文1105字,据说是朱元璋亲笔书写的碑文,记叙了他从和尚到皇帝的大半辈子,还包括一些治国的道理、用来警训子孙;东侧是无字碑,写的是朱元璋的父母,他父母毕竟是一对老农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值得大书特书,所以无字。倒是个实诚人。
说他父母[没有功绩],或许还不够准确。实在是来不及有功绩。1344年黄河决口之后,凤阳半年内水、旱、蝗、疫四灾并起,朱元璋的父、母、大哥、侄子四口人不到一个月全死光了,只剩个二哥相依为命。投奔大伯吧,他大伯一家十三口,除了个堂嫂田氏,早都死光了。大姐一家也死光了。三哥一家也死光了。二姐一家则下落不明。那年朱元璋才16岁。
明皇陵是朱元璋给父母修的陵墓。或许他也想给父母写一番光辉事迹,也想让亲戚们跟着荣华光耀一回,但那太牵强了。不管怎么说,能造出再造华夏的朱元璋,那朱五四和陈氏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这里贴一段原文:
孝子皇帝元璋谨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餙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
翻译:
孝子皇帝朱元璋认真写下这段话:1378年农历4月,我让吴良负责建造享堂。我最近常照镜子,看到自己满头白发,忽然就想起了往日的艰辛。何况现在的皇陵碑文都是那些儒生文臣们粉饰美化过的,恐怕不足以警示子孙后代。我要写清楚创业有多艰难,指明国运如何能昌盛,要让子孙后代看到这些。我要说的是……
后面的内容就不复制粘贴 翻译了,不然太混字数了。总之就是他人生的一些重要的记忆节点:打了大胜仗的肯定要说;出家要饭的日子要说;爹妈死了没地方埋,找地主施舍一块地、不给,还把他骂得狗血淋头,邻里都看不下去了,最后是地主的哥哥同意了、划了一块墓地给他父母安葬——这种相较于扫清六合、平定天下而言,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说得很详细。
作为普通人,我也很能共情这一点。分明是件小事,但就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事隔多年,再想起来、还是满脑子“为什么呀,凭什么啊!他凭什么这样!”气得心跳加速,恨得牙痒痒,气到冷笑,恨到摇头。
就说我小时候,还在上小学,放学回家,没人,问亲戚,亲戚的神情都既怜悯又鄙夷。原来我爹妈都在赌场。我去赌场找他们,妈很亢奋,不理我,爸也很亢奋,也不理我。大家都很亢奋,某个很亢奋的男人手里的烟烫到我了,从那以后我就平等地憎恨每一个抽烟的人,平等地害怕、远离每一支烟。我让妈回家做饭,妈让我去亲戚家吃。我不好意思,纠缠半天,终于败坏了她的“火气”,害她输钱了。败坏一个赌徒的火气的人怎么能不挨骂呢。
为什么啊,凭什么?朱五四给地主种了一辈子地,凭什么到死了连块坟都不给?同学们回家都有热乎的饭菜,凭什么我就要舔着脸去亲戚家蹭饭,去赌场叫回爸妈还要挨顿骂?
不给坟地就算了,你怎么还骂人。你骂就算了,为什么还骂得那么凶。骂得够凶能免赋税还是怎地,凭什么这么对小重八?我来赌场找我爸妈,你们这些人熟视无睹把我挤来挤去也就算了,为什么还拿烟头烫我,我做错什么了吗,凭什么这么对我?
这件事我从初中念叨到高中,从高中念叨到大学,从大学念叨到现在,现在写小说还要念叨,我能肯定到五十岁、六十岁了(如果能活到的话)还会继续念叨。我相信这个歹毒的地主肯定也被朱元璋念叨了一辈子。可他至少还遇到了为他不平的邻居,那没良心的地主还有个有良心的哥哥,他做了皇帝之后、还给那个地主的哥哥封了侯。我这种一事无成的底层人就只能无能狂怒一辈子了。
算了。可能是我共情泛滥,心理活动太多。是我内心戏太多,啰嗦太多了。
经过两个碑,继续往里走。原本的享堂已经没了,在道路的尽头,朱元璋爹妈的灵位都露天摆在外边,写的分别是“大明仁祖淳皇帝之位”和“大明仁祖淳皇后之位”,石碑还挺新的,估计不是原装正版,但也无妨。后边就是坟包,树都长老高了。我绕着走了一圈,挺凉快的,鸟啭蝉鸣,令人平静。零星几个同行的游客也有人说这里的风水好。我不太懂风水,只是突然觉得,墓园里往往植被多、空气好,又清净,好像挺适合养生的。其实以前去八叠山(武汉的公墓)扫墓的时候我就觉得环境不错,还很羡慕在山里开店卖纸钱的老头。不仅清净清闲,出了啥事、还能积累写作灵感呢。扯多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