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会当日,听雨廊内外张灯结彩,宾客云集。廊柱上悬挂着名家字画,案几上摆放着新采的秋菊与精致的茶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花香,一派风雅景象。
沈如织一身素雅的湖水色衣裙,青丝仅用一支碧玉梅花簪绾起,亲自在廊前迎客。她言笑晏晏,举止得体,与每一位到来的宾客寒暄问候,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让许多初次见她的人都不由得暗自称奇。
待宾客基本到齐,沈如织便引众人入座。长长的紫檀木茶席之上,早已备好了各式名贵的茶具——有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青花瓷盏,更有几套是沈如织特意从京郊纸鸢岭的秘窑中取出,由柳家旧部匠人烧制的、仿前朝贡品“秘色瓷”的茶器,釉色温润如玉,造型古朴典雅,一亮相便引来不少赞叹。
“诸位,”沈如织待众人坐定,清越的声音在水榭中回荡,“今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如织有幸,能邀集江南诸位贤达雅士,共聚于此,品茗论道,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今日茶会,如织特备了几款新近寻得的珍稀名茶,以及家父早年收藏的一些陈年普洱,愿与诸君共享。”
她话音刚落,便有训练有素的侍女捧上第一道茶——来自蜀中蒙顶山的“石花甘露”。茶汤清澈碧绿,兰香馥郁,入口甘醇爽滑,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品过头道茶,沈如织并未急于开始第二道,而是微笑着开口道:“诸位皆是江南商界翘楚,见多识广。如织有一事不明,想请教诸位。近来江南丝价、茶价乃至棉麻布料之价格,皆有不同程度之波动,时而暴涨,时而又无端回落,令我等小本经营者颇感困惑,不知诸位对此有何高见?这市场之手,究竟是被何方神力所掌控呢?”
她这话看似随意,实则却是在试探众人对当前江南市场被少数势力操纵的看法,尤其是对乔家等垄断巨头的态度。
席间,一位与乔家生意往来密切的绸缎商钱老板,闻言打了个哈哈,道:“沈小姐多虑了。市场行情嘛,本就如潮水一般,有涨有落,乃是常事。我等生意人,顺势而为便是,何必去深究那背后有无神力呢?”他这话,显然是在为乔家开脱。
安氏寡嫂却不以为然,接口道:“钱老板此言差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潮水若是由天时而动,我等自然顺应。但若是有蛟龙在水底兴风作浪,妄图翻江倒海,那我等这些水面上的小舟,若不早做提防,联合自保,恐怕迟早要落得个船毁人亡的下场!”她这话,已是毫不客气地指向了那些暗中操纵市场的势力。
孙墨庄也抚须点头道:“安东主所言极是。为商之道,诚信为本,公平为要。若只图一时暴利,不顾他人死活,终非长久之计。柳侍郎在世之时,便常言‘利缘义取,和气生财’,此言至今仍是金玉良言啊。”他巧妙地提及柳致远,既是表达对沈如织的支持,也是在提醒在座众人,莫忘商道正途。
沈如织微微一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示意侍女奉上第二道茶——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此茶汤色橙红明亮,岩韵十足,香气馥郁持久,入口醇厚回甘,更胜前一道“石花甘露”。
“好茶!好茶!”众人品尝之后,再次赞不绝口。
沈如织待众人品鉴完毕,方才再次开口,语气却比之前多了一丝郑重:“诸位,实不相瞒,如织今日举办这场品茗会,除了与诸君共赏佳茗之外,亦有一不情之请,或曰,一个冒昧的提议。”
她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宾客,继续道:“如今我‘江南茶布同盟’已初具规模,然则,独木不成林,孤掌亦难鸣。我沈家虽有‘落针玲珑机’与改良之织绣技艺,安和堂亦有独到的制茶与行销之法,但若想真正打破江南现有之僵局,与那些根深蒂固的豪强势力相抗衡,仅凭我等之力,尚显不足。故而,如织斗胆提议,我等同盟中人,可否进一步深化合作,互通有无,共享资源?譬如,我沈家愿将‘落针玲珑机’的部分非核心营造技术,以及数种改良后的草木染实用配方,在同盟内部进行有条件的公开与传授;而安和堂亦可考虑将其部分优质茶源与制茶工艺,与同盟成员共享。如此,我等便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安静了下来。沈如织的这个提议,不可谓不石破天惊!在这个时代,家族秘方、独门技艺,往往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轻易绝不外传。沈如织竟愿意将如此重要的技术与配方在同盟内部共享,这份魄力与胸襟,着实令人震惊。
安氏寡嫂与孙墨庄等人,作为同盟的核心成员,早已与沈如织有过沟通,此刻自然是率先表态支持。
“沈小姐高义!安和堂愿率先响应!我堂中数种特色花茶的拼配之法,以及几处新近开拓的优质高山茶园,皆可与同盟成员共享!”安氏寡嫂朗声道。
孙墨庄也道:“老朽虽无甚产业,但这些年游历四方,也结识了不少各地茶农与药材商人,若同盟有所需,老朽愿从中牵线搭桥,略尽绵薄之力。”
然而,其他一些非核心成员,尤其是那些平日里与乔家或织造局关系较为暧昧的商户,此刻却都面露迟疑之色,低头品茶,不敢轻易表态。他们既垂涎沈家和安和堂可能共享的技艺与资源,又畏惧乔家等势力的强大,生怕站错了队,招来灭顶之灾。
就在气氛略显尴尬之际,一直默不作声的布行掌柜洪成,——那个早已被沈如织和顾昀识破的容淮眼线,——忽然阴阳怪气地开口了:“沈小姐这份‘无私奉献’之心,着实令人钦佩。只是,这同盟若真个共享了技艺,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人学了本事,却又暗中将这些秘方技艺转卖给了外人,甚至是……卖给了乔家或是织造局,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
他这话,看似是在为同盟着想,实则却是在挑拨离间,暗示沈如织的提议并不可靠,试图瓦解众人的合作意愿。
沈如织闻言,脸上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她不紧不慢地示意侍女为众人斟上今日的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茶——产自云南深山老林的百年古树普洱,茶汤红浓透亮,陈香显著,滋味醇厚绵长,带着一股独特的岁月沉淀之感。
“洪掌柜所虑,确有道理。”沈如织端起茶杯,轻轻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茶汤,目光却锐利如刀,缓缓扫过洪成的脸庞,以及其他几位神色有异的宾客,“所以,这第三盏茶,如织便称之为‘盟誓鉴心茶’。”
她放下茶杯,声音陡然转厉:“今日,凡愿与我沈家、与安和堂、与孙老先生一道,真心实意加入这‘江南茶布同盟’,共享技艺,共谋发展,共抗强敌者,请饮下此杯‘盟誓鉴心茶’!饮下此茶,便等同于立下重誓,日后若有任何人胆敢背信弃义,私泄同盟机密,暗通外敌,那便休怪我沈如织翻脸无情,动用一切手段,让其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在这江南地面上,再无立锥之地!”
她说到最后,语气已是森然无比,眼中寒光闪烁,一股无形的威压自她身上散发出来,笼罩了整个听雨廊。
“当然,”她话锋一转,脸上又恢复了那份从容的微笑,“若只是想来品品茶,凑个热闹,并无真心结盟之意者,这杯茶,不饮也罢。沈家茶水虽薄,却也只敬真心朋友。”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更是噤若寒蝉。沈如织这番恩威并施的话语,等于是将所有人都逼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境地。
安氏寡嫂与孙墨庄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朗声道:“我等愿与沈小姐同心同德,共铸同盟!”
吕进才等几位早已下定决心跟随沈如织的商户,也纷纷举杯饮尽,以示决心。
而洪成等几人,脸色则变得异常难看。他们本想浑水摸鱼,探听虚实,却没想到沈如织竟会如此直接地“图穷匕见”。此刻,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他们是饮也不是,不饮也不是,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最终,在沈如织那带着压迫感的目光逼视之下,洪成等人只得强笑着端起茶杯,象征性地抿了一小口,心中却已是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