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风雨前夕 (绸缪布局,暗渡陈仓)

换源:

  原来,柳清婉的母亲苏氏,在嫁给柳致远之前,曾与当今圣上(那时还是皇子)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甚至……柳贵人怀疑,柳清婉的真正生父,并非柳致远,而是……当今的天子!

这个猜测,如同晴天霹雳,将沈如织彻底震懵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柳家为何还会遭此横祸?圣上为何会坐视不理?柳致远又为何会心甘情愿地抚养她长大,视如己出?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宫闱秘辛与权力交易?

而她手中的那枚“云纹骨梭”,那奇异的重生,是否也与这扑朔迷离的身世有关?

沈如织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心中翻江倒海,久久无法平静。

这封来自京城的暗信,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江南暂时的安宁,也为她揭开了一个更加凶险、更加复杂的谜局。

京城,那个曾经是她故乡,如今却如同龙潭虎穴般的地方,她是非去不可了。

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揭开自己身世的真相!

她走到窗边,望向北方那片被暮色笼罩的天空,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姑母,您放心,清婉(如织)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无论是柳家的冤屈,父亲的血海深仇,还是我身世的谜团,我都会一一查清,让所有该付出代价的人,都得到应有的报应!”

青萍之末,已然风起。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遥远的京城,等待着她的到来。

而在此之前,她必须尽快处理好江南的事务,积蓄足够的力量,才能在那座权力的漩涡之中,拥有与敌人博弈的资格。

柳福带来的那封京城密信,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沈如织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父亲冤案背后更深层的宫廷黑手,以及那匪夷所思的身世之谜,让她整整一夜辗转难眠。

天色微明,沈如织便已起身。她没有沉溺于震惊与悲愤之中,两世的磨砺早已让她拥有了远超常人的冷静与坚韧。她知道,越是面对险恶的局势和强大的敌人,便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周密的部署。

她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将柳贵人信中所述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柳福带来的关于京城故旧的一些零散消息,在脑海中反复推演,试图从中找出破局的关键。

首先,是关于父亲柳致远的冤案与惨死。柳贵人的信中明确指出了太子李诵身边的谋士和皇后王氏母族的势力。这意味着,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乔家、容淮这些地方上的豺狼,更是盘踞在权力中枢的猛虎!以她目前在江南的这点根基,想要直接撼动太子和皇后,无异于以卵击石。

“看来,柳家冤案的昭雪,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长计议,寻找合适的时机与切入点。”沈如织心中暗道,“当务之急,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他们当年构陷父亲并导致父亲最终惨死的证据,以及他们如今在朝堂之上的劣迹。顾昀身在御史台,或许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助力。而柳福……他既然能辗转联系上宫中的内侍,想必在京城也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人脉,可以加以利用。”

其次,是关于她的身世之谜。若柳贵人的猜测属实,她的生父竟是当今圣上,这无疑是一个足以颠覆一切的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暴露,对她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尚未可知。若圣上对母亲苏氏和她尚有旧情,或许能成为她复仇的一大助力;但若圣上早已将此事遗忘,或者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不愿承认,那她的处境反而会更加危险。

“身世之事,牵连太广,必须慎之又慎。”沈如织告诫自己,“在没有弄清楚圣上的真实态度以及当年苏家与皇室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这个秘密。”

她想起了那枚“云纹骨梭”,还有她的重生。这其中,是否也与她的血脉有关?这一切,都如同笼罩在迷雾中的谜团,等待着她去揭开。

再次,是关于京城的敌人。柳如玉(沈夫人)、柳如霜、李逸……这些前世将她逼入绝境的仇人,如今都在京城。柳如玉虽远在江南沈府,但她在京中必然还有眼线和势力。柳如霜已是信国公府李逸的正妻,李家在京城亦是权贵之家。想要对付他们,绝非易事。

“尤其是李墨轩……”沈如织蹙起了眉头。那日在漱玉楼的初遇,以及后续的琴音交流,让她对这个信国公府的二公子始终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他究竟是敌是友?他对自己表现出的兴趣,是单纯的欣赏,还是另有所图?若他是真心,或许可以成为意想不到的助力;若他是假意,那便是一个潜藏在暗处的巨大威胁。

最后,是江南的基业。“江南茶布同盟”和“落针玲珑机”是她今生立足的根本,也是她未来复仇的经济后盾,绝不能有失。她若前往京城,江南这边的事务必须有可靠之人主持。

“安氏寡嫂精明干练,长于经营;孙墨庄老成持重,人脉广博;江山行则消息灵通,手段灵活。有他们三人共同主持同盟日常事务,当可无虞。只是……沈府之内,沈夫人(柳如玉)这颗毒瘤尚未彻底拔除,始终是个隐患。”沈如织思忖着,“此番前往京城,或许也是一个调虎离山,让她放松警惕,从而寻找机会将其彻底清除的机会。”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沈如织心中的计划已然清晰。

清晨,她首先召见了柳福。

“柳管家,”沈如织开门见山,“你带来的消息,对我至关重要。如织有一事相求,不知管家可愿应允?”

柳福连忙起身,恭敬道:“大小姐但有所命,柳福万死不辞!”

沈如织道:“我想请柳管家暂且留在江南,替我做几件事情。其一,暗中联络你在京城所有可以信任的故旧,尤其是那些曾受过柳家恩惠之人,摸清他们如今的处境和立场,看是否有人愿意为柳家冤案的昭雪出一份力。此事切记,务必隐秘,不可打草惊蛇。其二,我想请你利用你对京城权贵府邸的熟悉,帮我打探一些关于太子、皇后母族以及信国公府李家的内情,尤其是他们与乔家、容淮等人是否有暗中往来。其三……”她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巧的玉佩,正是当年母亲苏氏塞给她的那枚,“此玉佩乃我母亲遗物,上面刻有苏家独特的徽记。我想请你设法查一查,当年我外祖苏家与皇室之间,究竟有何渊源。此事……关系重大,请务必谨慎。”

柳福接过玉佩,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大小姐放心,柳福定不辱使命!只是……大小姐您,莫非是打算……亲自前往京城?”

沈如织颔首:“不错。有些事情,必须我亲自去了结。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你为我铺好前路,摸清暗流。”

安顿好柳福之后,沈如织又分别约见了安氏寡嫂、孙墨庄和江山行。

她并未向他们透露关于自己身世和柳家冤案核心仇敌的太多细节,只是告诉他们,自己因为一些家族旧事,需要前往京城一趟,归期未定。江南“茶布同盟”的日常运营,以及水月织坊和“落针玲珑机”的后续推广,便要全权托付给他们三人。

“如织此去,前途未卜。同盟与织坊,便是我在江南的根基,还望三位能同心同德,代为守护。”沈如织诚恳地说道。

安氏寡嫂三人闻言,皆是面露郑重之色。他们深知沈如织此行绝非寻常,也明白肩上责任之重大。

安氏寡嫂道:“沈妹妹放心,同盟之事,有我等在,定不会出任何纰漏。你只管安心处理自己的事务,早日归来便是。”

孙墨庄也抚须道:“大小姐此去京城,山高水远,务必多加小心。若有任何需要老朽之处,只管修书一封,老朽定当竭尽所能。”

江山行则拍着胸脯保证:“如织姑娘,京城那边我也有几个过命的兄弟,早已打点妥当。你若到了京城,但凡有任何差遣,他们定会全力相助。至于江南这边,有我江山行在,谁也别想动同盟和织坊一根汗毛!”

取得了三位核心盟友的承诺与支持,沈如织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