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义庄

换源:

  徐发的义庄在巴山镇边缘位置,与钱开所在的九里镇一样,都在大纯镇的隔壁镇。

两人选择避开大纯镇定居,这是有原因的。

大纯镇有一座几十年历史的老寺庙,基本包揽大纯镇的法事及庇佑之事。

像段小千贴身携带的开光观世音玉像,便是在老寺庙里,明求暗买的。

道士们的业务与和尚们的业务高度重合,没有业务也就难以生存。

所以就不会选择定居在大纯镇。

徐发和钱开也选择两种道路。

钱开是选择道馆,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主要做富商生意,除了平时做善事外,基本属于隐居情况。

此路,通常是看重自身实力,以自身实力为首要目标。

徐发是选择义庄,属于多劳多得,见人收钱,主要做平民生意,维护一方稳定。

此路,有很多种情况,有为自身名声,有为本派名声,有济世救人为己任等情况。

义庄有三种,分别是宗族义庄、慈善义庄、私人义庄。

一是宗族义庄,它是宗族中富商捐献或是集体集资设立的,基本设在镇内或村内。

它用于赡济族人,有很多设施,其目的是同族人的繁荣。

但无存放尸体的用途。

二是慈善义庄,它是富商或集体设立的,基本设在镇内或村内。

在古时,背井离乡的人们,希望安葬家乡故土,后人将先人下葬前的一段时间,会将先人存放在本族祠堂。

可祠堂是供奉与祭祀祖先场所,基本富贵人家会能临时存放在本族祠堂。

然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往往都不太富裕,存放不了本族祠堂,放在家里也不好。

因尸体经长时间的运输,腐烂导致的尸臭是必不可免的。

如此,慈善义庄便出现了,它只有一个作用临时存放本镇人、本村人的尸体,再有一个看守者。

后来,慈善义庄也增多起来,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没钱运输回家乡安葬,便将尸体存放在当地慈善义庄。

等凑齐钱,再将尸体运输回家乡。

三是私人义庄,顾名思义,它属于私人义庄,基本设在镇外或村外。

因运输尸体回乡的人,难以进客栈休息。

每天在荒郊野岭住帐篷又难受,也不好保证尸体的安全性。

在战乱年代,有商人了解到这个情况,见运输尸体的生意前景巨大。

在野外开设死人客栈,赚了很多钱。

后来,有一名道士也开设死人客栈,但他不收钱,并将客栈改名为义庄。

此举赢得当地人的好感,从此法事不断。

最后出现了很多道士义庄,打得商人死人客栈销声匿迹。

而道士义庄给运输尸体的人们一个方便,也给赶尸道士同行一个方便。

徐发的义庄在镇边缘,属于慈善义庄。

段小千骑马来到义庄院门前,义庄院门和大堂门是敞开着。

但义庄院门左侧挂着一个有事外出的牌子。

慈善义庄属于公共性质,不是徐发个人的。

所以他外出不能关门,以防有人要存放尸体,结果门是关着的。

他住在这里,算半个看守者,能接触到很多平民客户,如此法事不断。

“没回来,看来还在追捕钱开。”

想罢,段小千骑马到附近一家饭店,吩咐店小二喂好马,然后上了二楼单间,点了三荤一素一人参补汤。

早上、中午都没吃,若放在平常,现在段小千肯定很饿。

如今有着超级士兵血清,段小千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饥饿,但还是要吃饭的。

段小千还指望补充营养,让身体能像美国队长那样,有着明显改变。

吃完饭,段小千问了掌柜,镇上的白事店的地址和路线,便骑马前往了白事店。

来到白事店,段小千从钱袋里拿出一张百文信钞,放在柜台上,询问店掌柜知不知道,有一个老道士开设的白事店地址,店名叫‘极乐号’。

掌柜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闻言段小千转身就走,而店掌柜则是拿起信钞放进抽屉里。

一连跑了三个镇子的白事店,在天黑后,终于打听到地点,上乡县棉山镇。

[人吓人]的拯救任务,并未说明地点,电影中出现的地名只有梧州上乡!

段小千所处的州,正是梧州,上乡是一个县名。

段小千看过梧州的地图,知道上乡县距离河西县有两百多里路。

[人吓人]的剧情明显是镇子上展开的,具体镇名并未说明。

但[人吓人]的主角朱大肠的二叔公是茅山道士。

二叔公开了一家白事店,名叫‘极乐号’。

二叔公看年纪是做爷爷辈的人,极乐号想必也开设了很久。

虽然这里离上乡县有很远距离,可同行是冤家,这也是段小千会去跑三个镇子的白事店的原因。

而那店掌柜知道地点,原因是白事店掌柜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棉山镇。

掌柜想扩张生意,到各个远房亲戚家拜访,想找几个穷亲戚小孩跟他干。

顺带考察当地情况是否能再开设一家白事店,从而得知了一家老道士的白事店,名字正是极乐号。

知晓了任务地点,段小千在镇子上的客栈,大吃大喝了一顿,休整了一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