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秘境中的线索(上)

换源:

  夜风裹挟着山谷中特有的腥甜与草木腐朽的气息,如冰凉的触手般轻柔地抚过林昭昭汗湿的额发,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那寒意好似细小的冰针,密密麻麻地扎在她的肌肤上。

她强撑着几乎要散架的身体,辨认着顾承离去的方向,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虚浮无力,脚下的土地软绵绵的,仿佛随时都会将她吞噬。

朱公子的威胁如同鬼魅的影子,紧紧攫住她的心神,而顾承未卜的安危,更是让她寝食难安,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如同战鼓般咚咚作响。

那卷古籍,她亲眼见过上面流转的诡异光华,那光华闪烁不定,如同一双神秘的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她,绝不能让它落入黑风寨或是那个神秘的朱公子手中。

黑暗中,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手腕上与朱公子硬撼留下的钝痛愈发清晰,那钝痛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她的手腕处灼烧着。

她咬着牙,将所有的恐惧与不安都压在心底,只有一个念头——找到顾承,然后找到那个她潜意识中认定的安全之所。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片刻,或许是几个时辰,当她几乎要被疲惫吞噬时,一道熟悉的气息在前方不远处的黑暗中浮现。

“顾承?”她试探着唤了一声,声音因脱力而显得有些沙哑,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飘荡,仿佛是一片脆弱的树叶。

黑暗中传来轻微的衣袂摩擦声,那声音如同轻柔的风声,随即,顾承的身影从一棵巨大的古树后转了出来。

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他俊朗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光影如同一幅神秘的画卷,不断变幻着形状。

他看起来也有些狼狈,衣衫上有几处新的划痕,呼吸略显急促,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的呼吸声如同微微的喘息,在夜风中飘散。

“你怎么样?”他快步上前,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那声音如同温暖的暖流,涌入林昭昭的心田。

“还好,那家伙……朱公子,被我暂时逼退了。”林昭昭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骤然放松,险些站立不稳,身体晃了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

顾承伸手扶了她一把,手臂稳健有力,那手臂如同坚实的树干,给她带来了安全感。

“他追着我一段路,似乎受了些伤,速度慢了不少,被我甩脱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昭昭苍白的脸上,“你动用了青铜剑的力量?”

林昭昭点头,此刻没有力气多做解释。

“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必须尽快离开。我想……去老道长那里。”她抬眼看着顾承,那个清瘦却仿佛能洞悉一切的老道士,以及他那座隐于山林深处的清修茅屋,是她此刻唯一能想到的避风港。

顾承没有异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的处境。“走。”

两人借着微弱的星月之光,在崎岖的山路上疾行。

林昭昭的体力早已透支,全凭一股意志力支撑着,每走一步,她都能感觉到双腿的沉重,仿佛灌满了铅。

顾承似乎察觉到她的窘迫,刻意放慢了些脚步,偶尔在她踉跄时伸手扶持。

终于,在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时,那座熟悉的茅屋出现在晨曦微光之中,茅屋在微光中隐隐约约,如同一个神秘的梦境。

篱笆院内,老道士依旧是一身朴素的道袍,正悠然地打理着他的药圃,仿佛山谷中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与他全然无关。

药圃里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清香如同温柔的气息,萦绕在空气中。

看见林昭昭和顾承狼狈的模样,老道士的动作只是微微一顿,随即了然般点了点头,目光平和:“回来了便好。屋里有清茶,先暖暖身子。”

进入茅屋,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些许寒意与疲惫,那香气如同轻柔的抚摸,舒缓着他们的身心。

顾承没有耽搁,从怀中郑重地取出那卷用特殊布料包裹的古籍,双手递给老道士:“道长,此物便是从黑风寨中取得。朱公子似乎也对此物志在必得。”

老道士接过古籍,粗糙的指腹轻轻拂过古籍表面那些凸起的奇异纹路,他沉思片刻,脑海中浮现出多年来对古代秘术的研究知识,然后才缓缓说道:“黑风寨的覆灭,朱公子的出现,皆是因果。这卷古籍,牵扯甚深。”

他终于小心翼翼地展开古籍,昏黄的灯光下,那些扭曲盘旋、仿佛活物般的符文暴露在空气中,隐隐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气息,那气息如同阴森的迷雾,弥漫在空气中。

老道士的眉头渐渐蹙起,眼神专注而凝重,口中时不时发出一两声意义不明的低语,那低语如同神秘的咒语,在空气中回荡。

林昭昭端着热茶,小口啜饮着,试图平复体内依旧翻腾的气血,热茶的温暖在她的口中散开,如同春天的阳光。

看着老道士专注研究那些符文的模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涌上心头。

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那些诡异案件,似乎也与这些古代的秘术遥相呼应。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血契的源头,”顾承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沉默,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隼,“我能感觉到,某种束缚正在不断加强,若不及时阻止,后果不堪设想。”他没有明说是什么束缚,但林昭昭隐约感觉到,这与他“守界人”的身份,以及他与“九重天”灭门案的隐秘关联有关。

老道士抬起头,他的手指点在几个尤为诡谲的符文上,“这些符文,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指向一处地方——苍梧山深处的‘噬魂渊’。那里,或许隐藏着与血契相关的核心秘密,也可能是破解此术的关键。”

“噬魂渊?”林昭昭重复道,光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那名字如同冰冷的寒风,吹过她的心头。

“正是。”老道士面色凝重,“此地凶险异常,传闻有去无回。但根据这古籍残篇的记载,‘九重天’的覆灭,与这血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解铃还须系铃人,线索,或许就在最初之地。”

林昭昭深吸一口气,心中的疲惫仿佛被这沉甸甸的线索驱散了不少。

她看向顾承,对方眼中亦是同样的决然。

无论那噬魂渊有多么可怕,他们都必须走一趟。

简单的修整和准备之后,两人辞别了老道士,再次踏上了征途。

苍梧山脉绵延千里,越往深处,山势越发险峻诡谲。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阳光难以穿透,使得林间终年弥漫着一股阴湿寒冷的雾气,这雾气仿佛是山中危险的预兆,每一缕都像是隐藏着未知的威胁,让林昭昭的心中越发紧张,雾气湿冷地贴在她的脸上,如同冰冷的湿毛巾。

山路崎岖难行,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那声响如同细碎的低语,在他们耳边萦绕。

林昭昭强打精神,催动了“阴阳眼”。

视野中的景象瞬间发生了变化,空气中游离着各种颜色的稀薄光雾,那是物体残留的记忆影像,那些光雾五彩斑斓,如同梦幻的彩带在空气中飘荡。

她凝神细看,很快在一条被藤蔓半掩的小径上发现了一些颜色格外“新鲜”的印记——几个模糊的脚印,边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煞气,那煞气如同阴冷的气流,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里有人不久前经过,”林昭昭压低声音,指着那些脚印,“看方向,似乎也是往苍梧山深处去的。而且,这些印记给我的感觉……不太好。”

顾承俯身查看,眉头微蹙:“脚印杂乱,深浅不一,至少有七八人。小心,很可能是山中常年盘踞的悍匪。苍梧山中藏有‘九重天’遗迹的传闻由来已久,他们或许也是冲着所谓的宝藏去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多了几分警惕,空气仿佛都变得紧张起来,如同拉紧的弓弦。

接下来的路程,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尽量隐匿行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