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勤劳的劳动人民!

换源:

  有那么一刹那,万丹心的下意识竟是伸手掏兜。

迟钝的反应过来后,他懵着烧焦的脑壳说道:

“阿弥陀佛,误会不是解开了吗?怎么还要钱……”

林衡升轻笑:

“什么要钱。”

“啊,那我就先回……”

“佛门不讲钱,讲缘,怎么也得十万银圆。”

这年间的货币,除了铜板,还有银造的圆饼子,小则重一两,大则能有冬瓜那么大。

“你荒谬!”万丹心可算反应过来了!

“胡搅蛮缠!”

“回镇州!”

他大手一挥,气呼呼的带人走了。

就没见过这么能胡搅蛮缠的人!

走到半路才忽然又开窍——

好嘛,原来胡搅蛮缠是故意的,故意带偏自己以模糊重点!

开窍之后,他更气了!

可是现在回镇州,回到之后也将过酉正(18点),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

回去做好万全的准备了再过来,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被一介九品小芝麻耍得团团转!

……

“继续挖横溪!利落点儿!”

“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拥有自己的田!”

林衡升吆喝了一嗓子,乱哄哄围着他的劳工们立马利索的拎着农具继续干活去!

叶婉儿一直在暗中观察,同时也一直做好了随时站出来维护林衡升的准备。

免得他的乌纱这才刚戴上,就戴不稳了。

方才那场面,从三六九等思维角度来看,属实令她胆战心惊。

一个九品小芝麻,恐怕要被州官狠狠碾压。

结果……

竟然根本不需要她出场。

我竟是个多余的?

林衡升回到营帐里,继续总筹横溪镇的未来规划。

一县之大,哪怕百万人都住的下,更何况花山县乃是三山七平的大平原。

若不是干旱,以及狗官失职于水利,花山县的水域面积可以高达七成以上的。

这么好的一个县城,却被糟蹋成这样,啧啧啧。

他打算先以横溪镇为产粮重镇,开辟三万亩良田出来。

等有田了,就给劳工们分田,一户分五亩。

农闲时再在远水的区域兴建小镇街区。

市场得有,商业街得有,商业街后边也得有聚居的小区。

亩产千斤之下,只需四万农户各耕种五亩田,总计耕种二十万亩,就能满足百万人半年的口粮需要。

而花山县总共有十个镇子。

朱门镇、横溪镇、沙塘镇、桃源镇、霍里镇、江东镇、塘西镇、蒲塘镇、金溪镇、宁安镇。

在不动原始基础的情况下,每个镇陆续各新开辟出两万亩田,就足够承载百万人了。

有了农田基础后,除了五万农户以外,其他人则从工。

兴工场、养殖农场、果园、矿场、砖窑等等等等。

这年头秩序崩坏,匪盗横行。

等农田开辟好了,农闲时也得把城防楼给修建起来。

每个镇都修一个方圆五千米、其内囊括方圆五万亩面积的城防楼。

将农田也防护在城防楼内,财富都集中在城镇里。

超级小镇!

且看谁敢来抢!

……

朱门镇,蒲河边。

老燕头和儿子燕六子无精打采的锄着地,时不时左右顾盼一眼。

“爹,咱想立刻就去找县太爷赎身。”一旦有了别的选择,燕六子的逃离之心就再也按捺不住。

“哎,”老燕头默默叹了口气,他刚从王家回来,倒了十几桶恭桶,每天浑身都是屎尿的刺鼻气味儿:

“爹也想立马就走,可是人家县太爷说了,得十日后。”

“而且……”

他心里没什么底气,不敢相信自己能遇上这种好事。

万一十天后逃过去了,而人家县太爷只是耍咱玩儿。

那时候,恐怕就是彻底没后路了。

佃户逃跑是要被打死的。

但他又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儿说这泄气话,他怕因年幼而毛躁不安的儿子闯出大祸来。

“不管了!”

燕六子受不住了,每天伺候十亩地,腰跟膀子就没有一天不酸疼的。

他毛躁的撂下锄头,朝不远处自幼一起光腚瓣长大的发小苟阿草走去。

他跟苟阿草一阵嘀嘀咕咕,苟阿草的眼珠子亮了起来:

“你说真的?县太爷真这样说?”

“真的,咱亲耳听着的,”燕六子浮躁的皱眉说道:

“那日咱实在是耐不住,跑去抢了县太爷的肉吃,县太爷也没惩罚咱。”

“还担心咱那样狂吃会撑破肚皮,所以我寻思,新来的这位县太爷,兴许真是个好心人。”

“这日子真是一天也没法忍受下去了,咱们两家先跑吧!”

“吃肉?”苟阿草的馋涎下意识的在口腔里翻腾。

他也想吃啊,自出生就没尝过肉是何滋味儿。

不过苟阿草很胆小,也很谨慎:

“县太爷说了十天,他说这话说明赎身的事儿,有可能是真的。”

“咱们的赎身钱是百贯,筹备钱也得时间。”

“若县太爷真有这好心,而咱急不可耐的就这么提前跑过去了,恐怕会被县太爷带来麻烦,也给自己带来麻烦。”

“再忍忍,咱们十天后一起跑。”

连发小都这样说了,燕六子只能再硬着头皮忍下去。

不过这消息实在惊人,堪比瞎了眼的老天爷突然睁开了眼瞧见了他们。

燕六子又问了几个小伙伴要不要一起逃,苟阿草也跟远亲说了一嘴。

不知不觉,消息便传遍上千佃户家。

一道默契,在佃户们的心底秘密达成。

……

横溪镇,董铁牛源源不绝的从庄园里拉资物过来。

拉粮过来是日常的固定,后来又弄了一千二百顶桐油布营帐过来,布置到了棚户区旁边。

而庄园里缝纫出来的衣、裤、黑步履,也都陆续运了过来。

林衡升专用的营帐旁,有一排绵延的竹棚子。

大锅饭也是在竹棚里做。

不知不觉,绵长的竹棚里就堆满了生活所需。

柴火、煤炭、粮食、农具、防水布、衣裤履等等。

十天后,横溪的水库工程进展惊人——

在一万五千位男女劳工的辛苦劳作下,横溪被挖出了一道二千多米长、五米宽、十米深的人工蓄水库!

储水量十万立方米!

再加上原有的河道,储水量就能高达百万立方米!

不过这只够灌溉约二千亩农田的。

在此安置四百户人家耕种这二千亩地,是为一个新村。

其余人就要往下游或其他河道转移。

直到横溪镇有十个新村、安置下四千户为止。

夜里,劳工们都歇下了。

远处忽然传来轰隆隆的脚步声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