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强行收购粮食?

换源:

  “收成啦!收成啦!”

冬月前的最后一天,最先进入耕种阶段的横溪一村,迎来了堪称翻天覆地的喜悦——

稻谷已完全成熟!

可以收成了!

村市里的镰刀一百文一把,不贵但也不便宜,依旧是供不应求。

卢浪兴奋的振臂一呼后,全村老小拢共约一千五百口子人,个个手持镰刀。

扑向农田!

几天后,横溪一村进入晒谷、打谷阶段时。

横溪二村、横溪三村,直到横溪六村,陆续进入收成、打谷阶段。

进入腊月之前,横溪镇的二十个村子,除了河西三到七村、横东二村、横东三村之外。

其他的十二个村子,都将迎来第一次大丰收!

“奇了怪了,一亩地竟叫一个壮劳力收了一天也没收完!”

叶贤也在风风火火的收割稻谷,天一亮就出来收割了。

可是,眼见着夕阳即将落山,他这个青壮竟连一亩都没收完?

难道是自己不行了?

怎么会呢,我才二十岁呀,怎么可能年纪轻轻的就不行了呢。

直到几天后,河西一村完成晒谷、打谷工作。

县衙而来的十名巡尉拉来铁斗和乌泱泱的麻袋。

一斗是十二斤有余,四斗便是五十斤左右。

整个河西一村拢共二百六十户、一千三百亩地的收成,竟装了二万七千麻袋!

也就是……

收成了一百三十五万斤粮食??

亩产一千零三十八斤半???

“老天爷呀!怎么回事!”

“咱家就五亩地,怎么收了这么多粮食???”

“天哪,咱家收成了五千二百斤粮食!!!”

河西一村直接震惊到炸锅!

忽然间,叶贤想起早前县太爷说的话——

收成超过五千斤的农户,奖励五千文钱!

他又想起——

此番插秧的禾苗,是县太爷白给他们的!

原来……原来是县太爷给的良种!

原来爷不是不懂种地!

他不仅懂!他甚至还懂育种!

从激动中回过神来,叶贤竟已是泪流满脸。

若十几年前,爹娘能遇到这样的青天县太爷。

娘亲就不必被活活饿死了。

河西一村激动一片,毕竟以往个个都是被地主狠狠碾压在地里,永世不得抬头的佃户。

如今,各家各户都有了五千多斤粮,怎么可能不激动。

一时间,村里感动的哭声连绵一片。

林衡升骑着驴,悠哉的过来了。

瞧见地里已是一片光秃,而空地上则堆满了麻袋。

他心想,驴他倒是有足够用的,麻袋也能让庄园里的女工批量生产。

再不够的话,可以跟村妇们按十文一个的收购。

可是巡尉不够用啊。

巡尉是个很繁忙的差事,不仅日常要负责维持治安,各村巡逻。

县衙的大小力工杂事,也得巡尉来。

比如眼前,收成了这么多粮食,本来可以让村民送到县里的。

但是各村都只有五头牛而已,运力不足。

为了效率,还是有专门负责拉运的巡尉比较好。

是时候让梁上燕出山了,只是不确定他是否乐意。

这家伙天天的就喜欢捣腾铁器,乐此不疲一般。

忽然让他肩负重任,领个县尉的县职统领巡尉,他可能瞧不上。

且又是个视金钱为粪土的人。

“铁牛,你回庄园去,去把梁上燕叫来,”林衡升对董铁牛说道:

“顺便叫他带人牵三百辆驴车出来,两百辆满载铜板板,一百辆满载银饼子。”

“是!”

董铁牛领命而去。

老实巴交的叶贤,戳手戳脚的来到林衡升面前,满脸激动却说不出来话。

林衡升知道他在激动什么。

农民嘛,最喜悦的事儿,无非就是大丰收。

而他此行而来,也不是来看景的。

而是……

“叶贤,一会儿叫收成超五千斤的农户都出来领赏钱。”

“赏钱是每户五千文。”

这话一出,叶贤更激动了。

但是他觉得这钱,他们不该要。

“爷,咱们能大丰收,已是莫大的喜事,不该再贪心要赏钱的,”叶贤强忍激动的说道:

“咱们白得您的良种禾苗,这才有了今日的大丰收。”

“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哪能再要赏钱,没这个道理的。”

朴素的农民啊,听听这些话,多感人呀。

林衡升被感动到了。

但他向来说到做到。

再说了,让农民兄弟们手里有钱,才能将商品经济给支棱起来。

“辛辛苦苦这么久,让横溪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个县太爷也是依靠你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些许县治政绩。”

“又是挖水库,又是开荒的,多累啊,虽是为了自己,但也是与花山县共繁荣。”

“当赏的。”

叶贤感激的痛哭流涕。

若此生都能在青天爷的手底下过日子,得是多么幸福的一生啊。

梁上燕很快就过来了,而叶贤瞧见梁上燕竟牵来了三百辆驴车。

且上头竟满载着铜钱串串和银饼子。

除了感激的道谢,再说不出其他话来。

而林衡升此行除了履行口实以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和籴。

以县府的名义,向农民收购粮食。

当然了,收购的数量并不强迫,各家各户留够足够的口粮之后。

多出来的则由县衙统一收购。

如此一来,农民兄弟的手里就能有更多的钱了。

“叶贤,你知会各家来领赏钱的同时,也知会大家一声。”

“将多余出来的粮食,卖给县衙,县衙按五文一斤的价格收。”

一听这话,叶贤有点懵懵。

因为……五文有点少。

这年头,谁不知道花山县以外的地方,粮食如金子一般金贵。

他们大可将富余的粮食自行拉出花山县外,哪怕卖百文一斤,都多的是抢着要的。

五文……

此时,和籴的强迫性也显露出来了,因为收购价是县衙强制定下的,卖家没有议价权。

若是与县衙达成了这桩交易,他们就要错失大发一笔横财的机会。

“叶贤,悉知饥荒席卷全国,粮食决定生死。”

“一如当初县衙不忍熟视无睹尔等佃户的凄苦,于是出资为尔等赎身。”

“眼下温饱已足,你们也当将那份善意薪火相传,当是积阴德也好。”

叶贤并非自己犹豫,而是替全村人犹豫。

他倒是愿意,只是村民们愿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