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玄霄宗藏经阁内一片寂静。
顾承渊端坐于窗前,手中毛笔在纸上缓缓游走,字迹工整而力道十足。
他今日抄写的,仍是那卷《道德经》。
旁人只当他是宗门最“摆烂”的弟子,每日抄经种菜,毫无进取之心,唯有他自己清楚——这,是他的修炼之道。
昨夜一场系统的武略任务尚未完成,但他此刻心绪却沉浸在另一条路径上——文韬。
他指尖一动,目光深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他在现代大学时便已熟读千百遍,那时老师讲的是哲学、社会学、逻辑学,但如今,在修真界的世界里,他又有了全新的体悟。
“若将‘道’理解为天地法则,‘名’则是灵气运行的规律与表现形式……那么老子所言的‘无为’,是否并非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不强行干预?这和我们修真者讲究的‘炼气化神’、‘引灵归元’岂非异曲同工?”
思绪翻涌,他越想越深入,笔下不再只是简单的抄录,而是一步步推演、注解、剖析。
一个念头悄然成型——
《道论新义》!
他心中震动,这不是普通的注释,而是以现代哲学为基础,融合修真体系的理解,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文道思维模型!
【系统提示:检测到原创文道内容生成,是否提交文韬任务?】
顾承渊眼神一凝,毫不犹豫地选择确认。
下一刻,一股莫名的气息自他体内升起,仿佛有某种无形之力被唤醒。
【任务评价:超额完成!】
【奖励发放:气运值 100,初级文道神通「明心辩理」激活(可在讲道时影响听者心境,提升悟性)】
【提示:此神通需配合深厚文道修为方可发挥最大效用,请宿主继续努力。】
顾承渊心头微震,随即低头看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书稿,嘴角微微扬起。
他不知道这部《道论新义》会引发什么后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已经踏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此时,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张老,那位须发皆白、神情淡然的老守阁人,正缓步走入阁中。
他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书稿,神色不变,手指却轻轻摩挲了两下纸页。
片刻后,他翻开几页,仔细阅读起来。
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越看越是凝重,眼中竟闪过一丝震惊。
“此非凡子所能为……”他低声喃喃,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若真是此人所作,那这世间,怕是有大变之兆。”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一份副本小心收起,转身离去时脚步格外沉稳。
顾承渊并未阻拦,他早就察觉这位老者的存在,也明白对方不会轻易放过这份东西。
果然,三日后,玄霄宗例行举办“文道讲席”,由内门弟子轮流登台讲解经典。
以往,这种讲席不过是走过场,真正能出风头的,都是那些背景深厚、天赋卓绝的弟子。
顾承渊一向低调,从不参与,更无人关注。
但这一次——
主持长老突然点名:“顾承渊,你近日所撰《道论新义》颇受长老会重视,今日便由你来讲《道德经》第三章,可否?”
台下众人顿时哗然。
李景云站在一旁,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好啊,既然你想装高人,那就让你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三日后,玄霄宗“文道讲席”如期举行。
晨光初照,宗门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
内门弟子列席两侧,外门弟子则在后方站立,个个神情肃穆。
这虽是例行讲经,却也是展现文道修为、积累气运的绝佳机会。
许多有背景、有靠山的弟子早早准备,只为在这场讲席中一鸣惊人。
而今日最令人意外的一幕,便是顾承渊被点名登台。
主持长老话音刚落,众人皆是一愣,旋即窃窃私语如潮水般涌起。
“顾承渊?那个每日抄经种菜的废物?”
“他不是连基础文道法门都参悟不了吗?”
“怎么会被长老会点名?”
李景云站在高座一侧,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笑意。
他故意安排顾承渊讲解《道德经》第三章——这是整部经中最难诠释的一章,稍有不慎,便会被人抓住破绽,沦为笑柄。
“你不是想装高人吗?那就让你在万人面前现出原形。”他在心中冷冷道。
顾承渊神色平静地走上讲坛,身着素衣,不卑不亢。
他目光扫过全场,心神已沉入那卷《道论新义》之中。
昨夜,他便将第三章反复推敲,结合现代哲学逻辑与修真界对“无为”的理解,重新定义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一段。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世人皆知‘无为’为道家核心,却不知此‘无为’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减少人为干预……正如修炼之道,若强行引灵逆冲,必遭反噬;唯有循序渐进,顺应自身气机,方可水到渠成。”
他言语平实,却句句直指人心。
随着讲道深入,他的语气渐渐带起一股奇异的力量,正是系统奖励的初级文道神通——“明心辩理”。
听者心境悄然变化,思维变得清明,对“道”的理解也随之加深。
一位位长老闭目聆听,脸色逐渐凝重。
忽有一人猛然睁开双眼,眼中精光四射:“此子所言,竟暗合天地至理!他……他竟能以凡躯之体,引动气运共鸣!”
话音未落,天空之上骤然浮现一道金光虚影,赫然是文道极致才能引发的“气运金章”!
那金章虚影缓缓旋转,散发出淡淡的威压,仿佛整个宗门都被其笼罩其中。
无数外门弟子心头震动,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之力正悄然加持于他们身上。
这一刻,顾承渊不再是那个每日抄经种菜的废物,而是真正踏上了“帝师”之路的第一步。
张老远远望着这一切,轻轻点头,
而李景云的脸色,则彻底阴沉了下来。
更可怕的是——顾承渊的名声,已经无法再压制了。
当讲席落下帷幕,众人仍觉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
就在此时,人群中传来一声冷哼:
“不过是一次讲道而已,也值得大惊小怪?不如趁热打铁,举办一场内外门联合辩论大会,真正选出文道之才。”
说话之人,正是李景云。
但他身后几位长老之子眼神交汇,已然达成某种共识。
顾承渊的名字,从此刻开始,正式走入了宗门高层的视线。
而属于他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