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咸阳城中

换源:

  吴校尉跨入房内,抱拳道:“公子,末将已按您的吩咐,将新式练兵法在这些部队中推广,目前效果显著!将士们训练热情高涨,士气可用!”

扶苏微微一笑:“吴校尉辛苦了...

练兵之事固然重要,民生亦不可忽视。”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这民生改革,阻力重重啊。”

吴校尉也深知这一点,蹙眉道:“公子,目前除去上群,其余各地的那些老顽固们冥顽不化,联合起来散布谣言,蛊惑百姓,我们该如何应对?”

扶苏摆摆手:“不必理会,谣言止于智者。

与其与他们争辩,不如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让百姓看到实惠。”

他从系统空间中取出一袋改良的种子,递给吴校尉,“这是新的麦种,产量比之前的要高出不少,你回到上群后便安排人手,先在上群试种,产量出来后,再逐步向周边各地推广。”

吴校尉接过种子,仔细端详,眼中满是惊奇:“这……这麦种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确实与以往不同。”

扶苏笑道:“没错,此乃神物,定能造福百姓。”

......

时间匆匆而逝,扶苏站在马车上,遥望巍峨的咸阳城墙,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那笑容如同烈日破云而出,耀眼得让人不敢直视。

“咸阳,爷回来了!”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在队伍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上郡的成功,让他底气十足,简直就是衣锦还乡、王者归来!

这一路,扶苏的队伍浩浩荡荡,不仅带着丰收的粮草,还有周铁匠打造的新式农具,以及用这段时间签到的新式印刷术印制的书籍。

上群的一些事情经由来往的商人也传到了咸阳城中,咸阳周边的百姓们夹道欢迎,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好吧,稍微夸张了那么一丢丢,但热闹是真热闹!

只是这热闹的背后,也暗流涌动。

赵高听完自己干儿子的汇报后,那双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心里盘算着:

“这扶苏公子到底什么路数?

又是高产粮食,又是奇奇怪怪的农具书籍,莫非真是什么神仙下凡?”

他躲在人群中偷偷瞄了眼扶苏,决定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扶苏刚踏进咸阳城中,就收到了秦始皇的口谕——速速进宫觐见!

扶苏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翻身下车,对蒙恬低声道:“看来,好戏要开场了……”

扶苏刚踏入宫门,系统提示音便如约而至:“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贞观政要》优化版!”扶苏心里暗爽:系统爸爸给力!

这波稳了!

大殿之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秦始皇端坐龙椅,面色阴沉,百官噤若寒蝉,一个个恨不得把自己缩成鹌鹑。

赵高之流更是暗自窃喜:这扶苏,怕是要凉凉了!

“扶苏,你可知罪!”秦始皇一声怒吼,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父皇息怒,儿臣知罪,但儿臣此次前来,并非是来领罪的,而是来献宝的!”

扶苏不慌不忙,从容地掏出一本装订精美的书籍——正是那本《贞观政要》优化版。

“献宝?哼!你还有什么花样?”秦始皇冷哼一声,显然是不信。

“父皇请看,此乃上古圣贤治世宝典!”

扶苏将书籍呈上,并侃侃而谈,将上郡的改革措施与书中内容一一对应,说得头头是道,听得一众大臣目瞪口呆。

“这……这怎么可能?”赵高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原本以为能看一出好戏,结果剧情反转得如此猝不及防。

“父皇,儿臣在上郡的种种举措,皆是受此书启发,如今上郡粮草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扶苏自信满满

秦始皇接过书籍,翻阅了几页,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他抬起头,深深地看了扶苏一眼……

秦始皇看着手中的《贞观政要》优化版,又想起探子回报的上郡欣欣向荣之景,龙颜大悦,一扫之前的阴霾。

“好!好!好!”连说了三个好字,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他大手一挥,朗声道:“扶苏,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

这下,那些之前等着看扶苏笑话的大臣们,脸色比吃了苦瓜还难看,一个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高更是冷汗直流,心里暗骂:“这扶苏,真是走了狗屎运!”

秦始皇不仅赞赏了扶苏,还下令让他在朝堂上分享上郡的经验。

扶苏也不推辞,当即侃侃而谈,从新式农具到印刷术,从军事训练到民生改善,说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听得众大臣一愣一愣的。

就连一向迂腐的儒家等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扶苏公子,有两把刷子!

秦始皇越听越满意,当即拍板,给予扶苏更大的权力,让他负责一部分咸阳的事务。

扶苏谢恩后,便开始在咸阳大展拳脚。

他先是推广新式农具和印刷术,又改革了部分军队的训练方式,效果立竿见影。

咸阳的百姓们纷纷称赞扶苏是“天降神君”,扶苏的威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扶苏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

要在危机四伏的咸阳站稳脚跟,光靠民心还不够,必须掌握军权!

深夜,扶苏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城外的点点灯火,喃喃自语:“蒙恬将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