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姐,高鹤轩咖位是不是小了点?”
穆云夏懒散的靠在椅背上,“就是在老太爷饭桌边上唱两首歌而已,不用那么矫情~”
主角都发话了,其他人自然不再多说。
立刻有人拿出手机,对着一个号码播了出去。
像高鹤轩这种没有经纪人的明星,公开电话很容易找到。
“喂,哪位?”
很快,高鹤轩的声音从话筒里传了出来。
“是高鹤轩吧?我们是金陵穆家。三天后穆家家宴,你安排下档期,过来给老太爷唱两首歌,每首歌100万!”
电话开着免提。
穆云夏一副胸有成竹的轻抿了口红酒。
唱首歌就一百万。
还能攀上华夏顶级商贾,这种好事多少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可下一秒,她嘴里的红酒就不香了。
“抱歉,我不接任何形式的商演!”
什么意思?
直接就给拒了?
一个小明星,竟然敢不给穆家面子?
就算不认识穆家,那一首歌一百万的酬劳也看不上?
穆云夏强忍怒火拿起电话,自己可从未被人拒绝过,她要找回面子:
“高鹤轩,我是穆云夏!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两首歌200万,天价了。
其他人戏谑的盯着手机。
他们不差钱,最喜欢做的就是用钱去掰断别人的脊梁。
“抱歉,不是钱的问题,我不接任何…”
“300万!”
空气陡然间安静下来。
穆云夏就喜欢别人被金钱折腰的感觉~
“我是说的不够清楚吗?”
“我创作出的歌是给歌迷听的,我也不是旧社会的戏班子,进城给哪个地主老财祝寿唱戏的,再见!”
真倒霉。
好好的一个下午,正事没干成,先惹了一肚子气。
看了眼天色还早。
高鹤轩决定动手写一本长篇。
这两天,自己也算是把这个时空的各种长篇都大概了解了一下。
网络小说到是很多,但大多都是属于快餐文。
真正能走上荧幕,能被奉为经典的还没出现。
至于那些实体作家,目前也没落了。
市面上的武侠剧,甭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基本都把原著拍烂了。
琢磨了半天,高鹤轩还是感觉先从历史题材入手。
好在这里的历史走向与前世地球基本相同。
既然是历史的话,那选择就太多了。
最后高鹤轩在电脑上打出了小说名字:《三国演义》。
之所有选择三国。
还是因为受众群体。
在这个时空,汉末、南北朝属于考场老大难。
你拿着话筒在大街上做个调查问卷,十个路人中,可能有五个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知之甚少。
做出选择,高鹤轩快速将山村老尸最后一部分写完。
《三国演义》
第一卷:群雄逐鹿
第1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为了方便阅读,高鹤轩对一些文言做了转换。
整整忙碌到晚饭以后,才总算是搞定了前三章。
但并不急着发。
先存稿。
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存稿。
第二天,起床就是肝。
一天码了将近十章,总算是可以发了。
这一次,高鹤轩选择将小说发布在了小黄猫中文网。
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这里的读者受众群体偏向成熟。
……
高考结束了。
暑假期间,作为高中历史老师的许镇海却异常郁闷。
在他看来,今年的历史简直是史上最难。
许多学生都在这一科上栽了跟头。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题目里,竟然有两道大题是来自汉末时期。
这种冷门历史,怎么能上考卷?
躺在床上,他准备找几本小说来帮忙入睡。
职业关系。
许镇海有个毛病,小说也只看历史文。
无奈现在的历史都是各种天马行空,每次都要翻找很久。
翻着翻着,突然他看到一个名字很是古怪《三国演义》。
这名字,真古怪。
怎么不是七国演义?
另外四国被作者给吃啦?
强烈的好奇心,他点开了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咦?”
“这名字有点意思啊~”
莫名的,他总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高祖斩白蛇,一统天下。
光武中兴,传至献帝。
“等等…”
“献帝,汉献帝!”
这小说难道是写的汉末背景?
许镇海浑身一震。
看了这么多年小说,从没有作者写过这段历史。
谁敢挑战历史老大难啊~
都说南北朝难记,汉末西晋,更是难上加难。
单单是前五章所透露出的历史,就已经让人咋舌。
“原来刘焉这个时期是幽州太守,是他招募义兵才引出的刘玄德!”
不知不觉间,许镇海竟然睡意全无。
他马上打电话给自己在相关部门的同学。
等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对方才发过来一张书籍页面截图。
果然跟小说上描述的相同。
好书,绝对是本好书。
许镇海看了眼作者简介,发现是个新人。
但他没在意,直接将小说链接通过手机发在了群里。
这里面,基本都是从事历史相关的人员。
这是休息时间,大家都在休息。
很快就有人发了个问号。
“老许,听说今年高考出现了汉末历史大题,许多学生都栽跟头了啊~”
“许哥,这书名字有点怪啊,怎么有点像汉末…”
许镇海也没心思跟他们扯皮:“这本书作者很厉害,我怀疑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写的就是汉末!”
消息发送出去,群里就沉默了。
但很快就有人不服气了:“老许别逗了,谁敢用汉末背景写小说?史书上记载的都不详细,怕不是哪个哗众取宠的家伙吧?”
“呵呵。”
“是不是哗众取宠,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许镇海捧着手机,龇着大牙:“我可以肯定,这个作者对汉代历史十分了解。而且行文流畅,你们绝对想看后续!”
“真的假的啊许哥?”
群里又一次沉默了。
只不过这次安静的时间很长。
足足等了有两个小时,都没人再说话。
正感觉纳闷的时候,群里突然热闹起来。
“老许,你从哪淘来的这本书?”
“太好了,我前天还跟同事讨论黄巾之乱的具体年限,原来她是对的!”
网络另一边。
华夏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宿舍内。
周新青也好奇的点进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