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心来,高鹤轩又开始继续码字。
甭管成绩如何,《三国演义》绝不能断。
傍晚前,又写了一万字。
将今天的章节更新出去,高鹤轩准备开始更新射雕。
忙活到大半夜。
趁着睡觉前,又看了眼三国数据。
虽说有点提升,总体还是很烂。
没办法,这种类型就是慢热。
目前还不着急。
至于小黄猫为什么一直给量大推自己,高鹤轩也猜到了原因。
肯定是因为国家进行了收藏,加上自己有明星光环。
一大早。
高鹤轩早早洗漱完毕,换上正装。
今天的座谈会很正式。
华夏科学院直属历史研究院、清北、帝京大学、华夏博物馆牵头举办。
光是听这几个名字就感觉高大上。
上午八点。
座谈会在清北大学礼堂正式开始。
七点三十分,高鹤轩出现在清北大学正门口。
在那里,历史研究院的人已经等在那里。
周新青很热情的把高鹤轩迎到研究院队伍。
大家一一打过招呼后,院长示意高鹤轩与自己并列。
“高老弟,昨天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可我很纳闷,你所写的三国它是发生在汉末时期。”
“可以我华夏目前留存的史料来看,并没有任何记载曹操是被举荐孝廉后做了洛阳北部尉。”
“目前可查询的史料倒是只说明了曹操为洛阳北部尉,那这个孝廉从何说起?”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听着。
高鹤轩倒是毫不在意,目光游离在清北校园内。
“院长,孝廉是什么意思,您应该很清楚。这个词在汉史上出现过,我就不解释了。”
“就好比我们如今这个社会,如果我们想要考公,起码要有个文凭吧?”
这时,高鹤轩突然停住,凑近院长耳畔,用很低的声音道:“虽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如果背景很深的话,也有能力让子女进入体制!”
嗯?
院长一愣,没想到高鹤轩会跟自己说这个。
可他想反驳,又反驳不了。
人家说的是事实啊~
“哈哈!”
看他那表情,高鹤轩就感觉好笑,迈开步子继续道。
“这举孝廉,可是汉代做官的凭证,就跟我们现在考公要有个文凭一样。”
“人家曹操出身名门,又有抱负,肯定要师出有名,不让人背后说闲话嘛!”
“再说,以曹操的家世,多少人想当那个举荐人呢!弄个孝廉的名头还不是轻松加愉快?”
“所以,根本不用曹操费力的事,他干嘛不做?反要冒着被人拿住话柄直接做洛阳北部尉?曹操又不傻,对吧?”
嗯。
这个说法,院长倒是十分赞同。
之所以他有疑问,也是秉承负责任的态度。
毕竟史料上没记载,他不敢妄自判断。
这时,一旁的周新青仗着他引荐了高鹤轩的关系,也凑了上来:“院长,高先生,可是任何史料,从未有记载过曹操是被举孝廉啊!”
“不不不~”
高鹤轩急忙摇头。
这时他看向了其他人。
包括院长在内的十几人距离都很近,很明显他们的怀疑正是因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院长,各位,这个是错的!”
“曹操举孝廉这事,是真实发生的,而且他自己也承认过!”
自、自己承认过?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先前多少推论都是纸上谈兵,这最后一句话才是炸弹。
“高老弟啊,你可别开玩笑。”
院长指着身边这些人:“大家一辈子致力于史学研究,对汉史更是了如指掌。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史料上,确实没有记载过啊!”
正说着,前面已经到了礼堂。
看着悬挂的红色横幅,高鹤轩停顿片刻,闭上嘴巴,指着里面主席台上的一排座椅:“我们先入座吧,趁着现在还没开始,我跟你们细说!”
此时,礼堂里空调吹出冷风,凉爽至极。
许多前来听讲的同学以及各界史学研究人员也还未到齐。
研究院的十几人暂时都凑在一起,将高鹤轩围在中间。
“高老弟,快说说!”
“是啊,八点钟就要开始了,趁着没人先给我们讲讲!”
见大家热情很高。
高鹤轩也不墨迹,语调平缓道:“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孤始举孝廉,这就说的很清楚了,他自己都承认了。”
真有这话?
院长诧异中带着疑惑,其他人也是相顾无言。
“高老弟,曹操这句话记录在哪本书上?书的名字是?”
院长急忙追问。
一旦找到这本书的话,那可是一个最好的凭证,说不定还可以发现更多汉末的史料。
“这都不知道?”
高鹤轩抿嘴一笑:“这是曹操亲手所写,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魏书武帝纪?”
院长眉头皱得更紧了,转身看向其他人:“武帝纪里有这么一段?”
这…
大家被问的一脸懵。
说实话,谁还能逐字逐句去读啊,又不是没有别的事情做了~
“院长,如果您很有兴趣的话,回去可以调阅一下资料。”
“虽然历史有缺失,但并不是没有记载,也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缺失!”
刚巧,台下的人越聚越多。
能容纳近千人的1号礼堂,基本坐到了八成。
不过院长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心想回去就去找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本次座谈会。”
主持人走到台前:“本次座谈会,旨在于各界史学爱好者与工作者相互交流,促进华夏史学发展!”
好一阵介绍。
话题终于转移到今天的嘉宾身上。
率先介绍的就是历史研究院的院长,随后依次为主席台上各方代表。
只不过在介绍到高鹤轩时,台下瞬间爆发出一阵轰动。
现场可是有许多年轻人。
特别是清北、帝京大学的学生有很多人,基本上对高鹤轩都非常熟悉。
见状,主持人借花献佛,直接让高鹤轩与大家问好,同时先进行问答环节。
“大家好,我是高鹤轩。作为圈外人,能够获得华夏历史研究院的邀请,我觉得十分荣幸。”
开场白结束。
其实本次座谈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问世,被证实可以完美填补许多汉末时期的历史缺失。
进入问答环节后。
清北代表区域,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教授清了清嗓音:“高先生,您发表的三国演义对我们的触动很大。”
“这里面有许多并未出现在史料上的事件,经过我们的反复比对、推断后认为确实填补了缺失的史料。”
“我本人研究历史几十年,十分好奇在您的眼中,历史是什么呢?或者说,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