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看着窗外的云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飞上天空,亲眼目睹这壮丽的景色。飞行器在云端穿梭,仿佛一条银色的巨龙在天际翱翔,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这飞行器真是神奇!”苏过不禁赞叹道,“它竟然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速度还如此之快。我们这次从儋州到滕州的旅程,若是骑马或乘坐马车,恐怕得花费数日的时间,而现在只需短短几个小时便能到达。”
赵康微笑着点了点头,解释道:“这飞行器确实是我们后世的一大发明。它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能够在空中持续稳定地飞行。而且,它的速度远超过传统的交通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随着飞行器的不断前行,他们开始穿越不同的云层,时而置身于白茫茫的云海之中,时而又能俯瞰到下方的山川河流。苏过不禁想象着,如果他们能一直这样飞翔,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然而,飞行器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途中,他们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狂风怒吼,雷电交加,飞行器在风暴中摇摇欲坠。
赵康迅速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努力保持稳定。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成功穿过了风暴,继续向着藤州前进。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他们终于抵达了藤州。
“苏公,可要休息一下?藤州虽小,但要在这广袤之地找到秦少游,恐怕也需要我们花费一番功夫。”赵康在一片偏僻的郊外缓缓降下飞行器,舱门打开,一股清新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
赵康的话音刚落,苏轼便迈步走出飞行器。
他环顾四周,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兴奋。
这位历经沧桑的文学巨匠,此刻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赵小友,多谢你。古人常说‘飞天遁地’,今日我虽未能真正飞天遁地,但乘坐这飞行器,也算是领略了一番古人梦寐以求的景象,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苏轼笑着拍了拍赵康的肩膀,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愉悦与感慨。
赵康被苏轼的话逗得一笑,他微微颔首,道:“苏公所言极是。这飞行器虽非真正的飞天遁地之术,但也是的一大奇迹。”
苏轼哈哈大笑。
“苏公为何发笑?”赵康不明所以。
苏轼转过头,笑道:“我笑,是因为我刚才提到‘古人飞天遁地’,而在赵小友眼中,我恐怕也是一位古人了吧?”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幽默与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间的无奈与感慨。
赵康听后也笑了起来,点头称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苏轼眼睛一亮,“小友,这诗用的好!”
赵康刚要说些什么,苏过从飞行器中走出来,他手中拿着一包碎银,准备去找人询问秦少游的下落。
“叔党,拿些碎银去,找人问问少游在何处。”苏轼吩咐道。
苏过点头应允,转身向附近的村庄走去。
苏轼见赵康有些迟疑,便微笑道:“赵小友,我只是好奇,并无他意。看这衣物布料与款式,似乎与我们宋时大为不同,故有此一问。”
赵康心中松了口气,他深知苏轼性格豁达,但毕竟是古代文人,对后世之事自然充满好奇。
赵康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苏轼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苏公,后世的人们在衣着上确实更为自由。除了正式场合,人们大都穿着舒适、便捷的衣物。比如我这身,便是后世的休闲装束,意在舒适与自在。”
苏轼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如此甚好,衣物本就该为人服务,而非束缚人。看来后世在这一点上,比我们更为开明。”
两人谈笑间,已经来到了村庄。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而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一般。
苏轼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笑了出来。
“苏公,您的身体恢复得真好。”赵康看着苏轼步履稳健、精神矍铄的样子,由衷地赞叹道。
苏轼闻言,哈哈一笑:“多亏了赵小友的照料,还有这滕州的山水之气,让我这老骨头也焕发了新生,”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调皮:“怎么样,我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像个年轻人?”
赵康被苏轼的话逗得一笑,他仔细打量了苏轼一番,点头道:“苏公说笑了,但您的气色确实比以前好了许多。看这步伐矫健、神采奕奕的样子,哪里像个老人?”
苏轼听后,更是哈哈大笑。
苏轼心中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恢复得如此迅速,除了赵康的悉心照料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
两人继续在村庄中漫步,不时与村民交谈几句。
苏过匆匆而来,“父亲,他们不知秦叔叔在哪里。这里是不是离藤州有些远?我看我们还是到州里找人问问。秦叔叔被贬,官府总会知道些消息。”
苏轼思考一下,“叔党,少游的信可带着,我记得他说过自己在一个什么书院附近。”
苏轼这样说,苏过也想起来,可信没带,“父亲,走的匆忙,我已拜托何伯父将行李书信另雇人送到常州,所以——都是孩儿做事没有章法。”
“无须自责,看来我们要在藤州多耽误些日子。”
苏轼微笑着拍了拍苏过的肩膀,安慰道:“无事,叔党。人生在世,总有疏忽之时。既然书信未带,那我们就依着记忆,在这藤州城中仔细寻找一番。”
离开村庄很远后,赵康建议三人继续到飞行器上去。
“苏公子,这飞行器一直在?”苏过很惊讶,因为赵康说完,飞行器就出现在几人身边。
“呃,是的。飞行器有隐身功能,就是障眼法。”这么说简单多了。
苏轼笑笑,“走吧,赵小友说的没错。叔党,你好好学习。”
飞行器继续向藤州城的方向飞去,沿途的景色越来越繁华,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