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元璋的提问,黄霸等人一脸懵,他们作为学渣,打架逃学他们会,课本的知识,那可是一段文言文都不了解啊。
所即,众人将目光求救似的看向林轩这个学霸。
林轩无奈,苦笑一声,只能结合历史跟课本上的知识,以及电视剧,给朱元璋科普道。
“据我所了解,大明水稻亩产不过一石多(1石125斤),而后世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研究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3-4石,有的超级水稻甚至可以达到6石,如果引进了这种稻种,大明以后的产量不仅不缺粮食,还可让国库充盈。”
林轩此话一出,朝堂一阵哗然,而身为管粮官的郁新,则是带头提出质问:“胡说,即使是我大明最肥沃的土地,亩产最多也就两石,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能亩产6石的土地。”
郁新的话,让朝堂上一些相信科学的大臣纷纷支持,在他们看来,亩产6石完全就是做梦。
林轩无奈摇摇头,解释道:“大明的科技相比于之前的朝代,是较为发达的,已经有火器出来,可你们知道吗,后世的火器可以连发,大炮射程可打一百多公里,甚至导弹在家,就可以打到蛮夷的老巢。”
朝堂大臣们听完,依旧不信,但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此时已经信了三分。
在他看来,即使是这些科学是假的,但是能将这个概念提出来的人,思维绝对是不古板,跳跃的。
“那好,你继续说说,现在淮南的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何拯救!”
众大臣闻言,见朱元璋将难倒众大臣的问题抛给林轩,不禁纷纷幸灾乐祸起来,他们就不信,众大臣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这自称未来来的毛头小子会。
林轩自然将这些表情收在眼底,但如今人为刀蛆,它为鱼肉,要想不认人宰割,只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沉住气,当即提议道。
“王朝的变故往往发生在灾民饥不择食,快饿死的边缘,无奈一群人聚起来叛乱,所以我建议朝廷开仓放粮。”
“戚,我还以为有什么高论。”
“是啊,开仓放粮,这谁不会啊。”
“哈哈,毛头小子就是毛头小子,不知道这里面的深奥。”
听完林轩的话,众大臣纷纷不屑的出言嘲讽,这也不禁让朱元璋眉头一皱。
“这就是你的结论?”
林轩点了点头,他在等着朱元璋继续发问。
果然,朱元璋接着抛出难倒大臣的问题。
“好,就算朝廷发了赈灾粮,那今天的税负泡汤了,明年呢?这也下去朝廷也得饿死。”
林轩早已猜到朱元璋会这么说,毕竟这是古人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即林轩便伸出了三根手指。
“陛下,臣有三种解决办法。”
此话一出,朝堂上炸开了锅。
“什么,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有三种解决办法?”一名大臣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的看着林轩。
一旁的杨荣嘲笑般的看向这位大臣:“哈哈,你还真信,这小子说三种,就真有三种解决办法?我看你今天也是脑袋发热了,下朝后快回家休息去吧。”
“你们都住嘴!”朱元璋见朝堂下如蚊子般议论纷纷,怒拍龙案,吓得众人赶紧低头不语。
见目的达到,朱元璋一改之前的轻蔑,郑重的看向林轩问道。
“我朱元璋一向尊重文化人,先生你说,哪三种解决办法,如果能解决当下难题,我愿拜你为军事。”
林轩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军师就不用了,陛下以后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问我,眼前的难题,有三种解决办法,分为眼前,接下来,以后。”
“喔?眼前如何解决。”朱元璋竖起了耳朵。
“朝廷开仓放粮,防止淮河子民兵变。”
“那接下来呢?两年朝廷的赋税如何收回?”
林轩不紧不慢的吐字道:“送三斗,借七斗。”
朱元璋不解:“此乃何意?”
“送三斗粮食给百姓,是让百姓饿不死,自然不会去造反,借七斗是让百姓当做种子,种在地里,来年有了收成后,再还给朝廷。”
朱元璋听完林轩说的,如雷贯耳,但还是心存忧虑的问道:“要是百姓们明年不还粮食怎么办?”
“陛下别无他法,只能相信百姓,如果百姓都快饿死了,你给种子他们也只会拿来吃,要一边告诉百姓,这是朝廷的恩德,让他们好好耕种,每百户分一头牛,如此即可解决来年的税赋问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