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纪元·第二年·夏】
北欧,冰岛雷克雅未克。
这里,地广人稀,空气清澈,是公认的“全球最无污染的地方”。
但今天,这座寂静之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全球盛会:
【第一届数字文明共识大会】
来自全球197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团、科技巨头、评级机构、新兴区块链社群、AI伦理组织、去中心化社区代表、传统银行势力等齐聚于此。
—
此次大会主题只有一个:
“人类信用与数字文明的融合”。
主持人宣布开场:
“今日,我们不为技术定价。”
“我们为信任赋权。”
“我们为彼此之间,寻找共识的终极逻辑。”
—
李天宇,作为“全球信任体系缔造者”,被特别邀请为本次大会唯一演讲嘉宾。
这是一场几乎没有争议的荣耀:
在CFA 系统稳定运行满百日后,全球信用指数波动率创下近三十年来最低;
全球个人信贷违约率下降43%,企业评级满意度突破91%;
更重要的是——普通人开始把“信用”当成“可以保存、使用、交易”的生活资产。
—
李天宇走上主舞台,灯光聚焦,全场鸦雀无声。
他没有准备稿子,只轻声开口:
“大家今天不是来看我的。”
“你们,是在确认一个问题。”
“我们还需要一个像我这样的人,继续带领我们走下去吗?”
此言一出,现场安静了整整十秒钟,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爆发。
掌声中,不仅有礼赞,更有一种——集体依赖的释放。
—
演讲主题:《信任3.0之后,我们该向哪里走?》
李天宇提出一个划时代概念:
“我们过去把‘信用’当作结果。”
“现在,它应该成为行为。”
“信用不是我怎么评价你,而是你如何影响周围的人。”
他提出建立全球首个“信任行为云图”:
每个个体的行为都将形成“共识印记”;
系统不再给你打分,而是以你行为对社会影响为基准,进行“行为嵌套信用”;
每个用户既是信用主体,也是评价源;
世界将从“你是谁”,走向“你带来了什么”。
这一概念震撼全球!
会议当场通过临时提案:
“推举李天宇为全球信任联盟最高裁判官。”
“授权其构建人类第一代‘信用行为裁决模型’。”
全票通过!
—
这一职位,是全球共识组织的顶点。
不隶属于任何国家,不代表任何权力机构。
他,只代表一个符号:
“信任是否成立。”
赵启明望着李天宇的背影,眼圈泛红:“老李,你已经不是中国的李天宇了。”
“你是,人类的李天宇。”
—
而就在同一时刻,白宫发布一则冷淡声明:
“我们将不参加任何赋予单人全球裁判权的组织。”
桥水资本临时重组,转向“区域评级服务平台”,宣布脱离CFA生态。
“金融自由联盟”残余成员召开紧急闭门会议,声称“CFA体系已造成全球主权评级失衡”。
—
李天宇并未回应。
他只是坐在雷克雅未克一间木屋内,独自望着夜空极光,喝了一杯冰啤。
苏芷若轻轻走进来,把刚写完的草案放在桌上:
“你确定要设计‘行为嵌套模型’吗?这东西……太可怕了。”
李天宇没有回头,只平静地说:
“我们不能总依赖一个主系统打分。”
“未来的信任,应当自然生长、相互缠绕、自我反馈。”
“我不是法官,我是——植物学家。”
“我只种下一棵能发芽的种子。”
—
第二天,全球联合发布公告:
“信任行为云图”项目启动!
项目核心理念:
1.每个用户每日行为上传形成“影响因子链”;
2.所有影响因子由AI综合匹配“被共识度”;
3.生成“行为标签组”,形成“动态信用行为画像”;
4.信用将以“社会作用值”决定流动强度;
5.任何行为无法被删除,但可以被“重新影响”。
—
一夜之间,全球热议。
有人欢呼:“我终于可以摆脱传统评分了,我的善意不再被浪费!”
也有人忧虑:“这是不是等于……信用从此无处可逃?”
社交平台讨论爆炸:
“你在商场扶了老人,不再只是点赞,而是真正能加分!”
“你打游戏骂人,CFA会记一笔‘情绪偏差因子’……好可怕!”
“李天宇,你到底是救世主,还是新神?”
—
李天宇只留下一句话:
“我不是救世主。”
“我只是把大家早就知道的真相,用代码写了出来。”
—
【全球信用结构年报发布】:
CFA 系统全面稳定;
全球共识参与率达77.3%;
CFA指数首次突破美元指数两倍参考价值;
李天宇被《经济学人》评为“本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非国家人物”第一名。
—
而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下数据中心,一群匿名黑客组织成员看着这份数据,沉默许久。
其中一人问:“这人还能倒吗?”
另一人苦笑:
“当你连反对他都变成一种信任时——他,就不会倒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