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平静之下的暗流(跪求收藏、鲜花、分享)

换源:

  然而,平静之下亦藏暗流。

朱元璋与袁绍之间,虽未掀起大规模冲突,但暗中的较量与摩擦却未曾停歇。

就在这微妙的平衡之中,一封来自刘邦的和书,如冬日里的一缕春风,悄然吹进了众人的视野。

信使名叫刘敬,其人在历史上以向刘邦进言定都关中而著称,他深知关中之地,山川形胜,易守难攻,乃是天府之国,故力荐刘邦于此建都,最终成就了长安的辉煌。

当这封承载着和平愿景的书信落入“项羽”之手时,他轻轻展开竹简,目光快速掠过其上文字,心中已明了其意——停战与攻守同盟的提议。

没有求和的卑微,也没有议和的妥协,仅仅是两个强者之间的暂时休战。

他将竹简递给身旁的范十翼,语气平静而坚定:“娄先生,请入座。”

刘敬依言行礼,落座后,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项羽”麾下的文臣武将,心中惊涛骇浪。

他记得,鸿门宴后,范十翼已殒命,为何此刻却活生生的坐在这里?

更令他震惊的是,“项羽”的麾下,竟还聚集了夏侯惇、孙文台、孙伯符、狄怀英、邱宜皆、王濬、孙仲谋、武行者等一众猛将。

这些名字在他的记忆中本应属于不同的时代或阵营,此刻却齐聚一堂。

尤其是那夏侯惇,其威猛之姿,即便是与“项羽”麾下昔日的第一猛将“龙且”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范十翼接过竹简,细读之下,怒火中烧:“停战?自西楚建国以来,我们何曾主动挑衅?倒是你们,屡次挑起战端,更甚者,公然违背鸿沟之约,偷袭我西楚,此等行径,岂能轻易揭过?”

言罢,他将竹简重重掷于地上,以表愤慨。

刘敬见状,心中暗自思量,确实是“项羽”一方似乎总是被动应战,而刘邦则更像是那个不断寻找麻烦的角色。

于是,怕触犯了范十翼,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以为如何?”

这时,孙仲谋突然站起身,声音洪亮地提出条件道:“回去告诉刘邦,想要停战,便需献上十万石粮草,两千匹上等军马!”

此言一出,孙文台大惊失色,欲上前制止,却被“项羽”以微笑化解:“此子年少有为,胆识过人,文台何须动怒?”

“项羽”更是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孤实乃羡慕之至。”

孙文台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孙仲谋虽爱诗书兵法,却对武艺不感兴趣,甚至对祖传的枪法也弃之如敝屣,转而向范十翼求学。

这样的三心二意,让他不禁忧虑孙仲谋的未来。

而刘敬,则更加疑惑地看向“项羽”,试图从他那深邃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大王也是此意的吗?”刘敬试探地问。

“项羽”笑而不答,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刘敬眉头紧锁,提醒道:“大王莫非忘了垓下之战了?”

垓下,这个名字如同利剑般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虞姬见状,轻轻一笑,决定来一招以柔克刚,反讥道:“先生莫非也忘了彭城之败?我王以3万精兵,破你60万联军,汉王更是抛妻弃子,此等行径,先生可曾忘怀?”

彭之战,可是刘邦心中永远的痛。

虞姬的反击,让“项羽”大喜过望,他深知虞姬的智慧与胆略,足以与后世诸多女杰相媲美。

刘敬心中暗自惊叹,却也明白此刻不宜久留,遂起身告辞。

“大王,臣需尽快复命。”他躬身行礼,欲转身离去。

“先生且慢,何不留下共进午餐,歇息一晚,明日再行?”“项羽”挽留道。

刘敬婉拒道:“多谢大王美意,但臣使命在身,不敢有丝毫耽搁。”

言罢,他便匆匆离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