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人类起源

换源:

  面对着即将揭开的谜底,所有人都沸腾了。

若要以科学之光穿透神话的迷雾,非浣熊台的主持陆溟莫属。

毕竟,陆溟早已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甚至连世界的虚幻本质也揭示无遗。

因此,对于揭开神话背后的真相,人们坚信陆溟能手到擒来。

-

直播间内,灯光聚焦下,陆溟沉稳地阐述:“女娲造人,其原料竟是补天所用的五行奇石。”

“这些由五行奇石熔炼而成的泥塑造的人类,兼具‘仙灵’与‘凡胎’的双重属性,直接指向了一个事实:彼时人类的寿命非凡,远超常理。”

“他们,绝非现代社会所能理解的凡人。我们今日之人,能享百岁已属难得;而在那个时代,‘他们’轻轻松松便可跨越千年岁月。”

“全国各地的古老神话,诸如苏美尔神话中的‘恩基神’,用祂的血液造人,皆佐证了那时人类寿命的悠长。”

此论据,均有史料可查。随着时间推移,“仙血”日渐稀薄,人类寿命亦随之递减。

陆溟话锋一转:“女娲首造二人,伏羲与娲姬,此乃世人皆知。”

“伏羲与娲姬的形象,至今流传,仍是人身蛇尾,与西方传说中的亚当与夏娃惊人相似,同样具备人首蛇身。”

“我何以断言伏羲与娲姬即亚当之夏娃?《周后纪》中有载,伏羲与娲姬实为兄妹,于大洪水中避难至孤峰,余者皆遭灭顶之灾。”

“为繁衍人类,他们在高处以滚石卜天意而结为夫妻,这与《圣经》中的亚当夏娃故事如出一辙,皆受神祗主导。”

“西方传说中,亚当夏娃受蛇诱惑食禁果,招致神罚。而《周后纪》所绘的伏羲与娲姬人身蛇尾图,实则是他们‘禁果’的象征。”

“于是乎,从人类化身为半人半蛇,两者的对应不谋而合!”

-

陆溟的话语,如同刻印般深深刻在每位听众心中,直击神话人物长寿之谜与当代人类寿命短暂之因。

答案简单,仙血随代稀释。

陆溟初涉神话,亦曾满腹狐疑,直至无数铁证如山,方彻底改观。

神话,并非单纯以讹传讹,其内藏真理,待人发掘!

稍作停顿,陆溟深入解析:“再论‘女娲补天’——”

“女娲所补并非苍穹,而是大地。天空岂能裂缝?又何来石质之说?”

陆溟狡黠一笑,手指点地:“显然,大地才是由石构成。”

“正因大地危机,女娲补‘天’,方令洪灾止息。《淮南子》有云:古时四极崩,九州裂,天不复全……”

“所记地理,恰为今之河北商丘、河间及保定区域。”

“至于天漏?天怎会漏?”陆溟笑容神秘,“此谜稍后揭晓。”

“真伪与否,身处河北的观众可直接联络考古专家求证,立见分晓。”

陆溟镜头前自信一笑,胸有成竹。此言非虚,然非出自此世。

前世,学者们已确认女娲补地乃因天降陨石,填补的是大地而非天空。

“第二波大洪水时代,由此终结,迎来第三次洪灾序幕!”

陆溟一席言毕,观众瞠目结舌,前所未闻的颠覆性论断,挑战着传统认知。女娲补天,竟成了补地?更甚者,天降陨石之说!令人惊奇的是,陆溟竟准确指出了发生地!

“哇靠!”

“这主持人太牛了!本想看他是如何自圆其说伏羲与娲姬与亚当夏娃的关系,结果他直接抛出了女娲补天的地点!”

“天哪!这可信吗?太震撼了!”

“如果这一切为真,简直不可思议!河北的朋友,有认识专家的吗?快去现场确认!”

此时,一条弹幕闪过:“我是考古新人!我正在这里与导师考古,刚发现陨石坑,但我们三天前就来了,今天才发现,他怎么比我们还早???”

此言一出,直播间沸腾。

“别逗我!”

“不得了,这事儿大了!”

“别废话,直播现场给我们看!”

瞬时,网友们纷纷联系“考古新人”。

“马上开。”

随即,一场直播开启,众人涌入直播间。

屏幕中,年轻考古者惊讶地望着小山脚下的碟形坑洼与散布的陨石坑,虽经挖掘略显模糊,但边缘痕迹足以证实其年代久远,地点正是商丘,陆溟所述之处。

青年转向身旁黑衣资深教授,丁仪:“丁教授,这些坑洼地带,是否可能是女娲补天之一的遗址?”

丁仪闻之,先是一阵爽朗笑声:“怎么可能?女娲补天,那是神话传说罢了。”

但话音未落,某个念头划过脑海,丁仪面色骤变,呼吸急促,目光闪烁着难以置信。作为一名历史通透者,他稍加回想,犹如发现了新大陆,紧抓青年手臂,迫切追问:“你怎么判定的?”

教授的眼神几近痴迷,对古代神话一贯持审慎态度,但“女娲补天”的记载确有其事,只是缺乏实证。学生这一问,唤醒了他的记忆——商丘正是潜在遗址之一。

恰逢此地发现陨石坑,青年咽了口水,递过平板:“我……是在直播间听主持人说的。”

丁教授一把接过,播放起陆溟的直播回放:

“女娲补的不是天,而是大地。”

“……”

“此段记载的地点,正是河北商丘、河间与保定一带。我之所以能确切指出,是因为之前游览时,在此发现与《淮南子》高度相符之处。”

丁教授听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我们团队三天前才险中求胜,夜以继日挖掘出的陨石坑,他怎能先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