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
朱允熥跟朱棣商量好了一切,这才扬眉吐气似的走出燕王府。
在三日后的家宴上,他为吕氏安排了一份大大的意外之喜。
朱允熥从太子府出来后,就考虑过要不要和蓝玉他们结盟,因为他们都是他母亲的亲戚势力。
可转念一想。
三天后,就是一场家宴,蓝玉他们自然是不能来了。
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四叔朱棣的头上。
朱元璋、朱标两个人都知道,朱棣一定会被朱允炆生生烧成一堆灰烬。
说得越多,对朱允炆的印象就越差。
这说明,他的机会来了。
不过,自己也没必要去招惹朱允炆。
在原主的记忆中,朱允炆就是个书呆子,被儒门的人骗得团团转。
这吕氏,才是他要对付之人!
只有吕氏一倒,他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
现在有了解决吕氏的办法,还有了做题的空间。
莫说是个猪头朱允炆,就算是来一千个一万个,自己也根本不带怕的!
燕王府。
正在亭子里发呆的朱棣,被丫鬟叫醒了。
“殿下,用膳吧。”
“你们退下,我要一个人呆着。”
朱棣摆了摆手,让身边的丫鬟退下。
他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光呆滞地看向东宫。
良久,他长叹一声道:“父皇,兄长,你怕是看错了人。”
“不承想允熥贤侄居然有如此这般雄才大略,在吕氏的逼迫下,还能隐忍多年。”
“大明朝,怕是要变天了。”
朱棣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他想起了先前朱允熥说过的话。
就算是他,也被吓了一跳。
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匪夷所思。
朱允熥的变化,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
明明几个月以前,还呆滞木讷,一副胆小如鼠是样子。
可是现在,朱允熥单单是站在那里,就布足了压迫感,甚至自己作为他的四叔,都压不住他的锋芒!
难道贤侄真的是……受了仙人指路?
此时此刻。
东宫。
朱允炆正卯足了力气背课文。
他结结巴巴地念着,脸色涨得通红。
吕氏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你已经背诵这篇文好几天了,怎么还记不住?”
“还有三天就是家宴了,如果你皇爷爷提问你,你回答不出来,那可怎么办?”
“娘……”
闻言,朱允炆脸上露出了痛苦之色。
吕氏见了,也是心中一痛。
她赶紧把朱允炆抱在怀里,柔声道:“允炆,不是我对你苛刻,而是你以后要继承皇位,可不能懈怠了。”
“现在,你大哥已经死了,朱允熥也不成器,朱家,就靠你了。”
朱允炆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但最终,他下定了决心,说道:“母亲,您就放心吧,将来我当上皇上,定会让大明朝更加繁荣昌盛。”
吕氏笑道:“孩儿,这件事你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但这件事,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
朱允炆应了一声,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继续背诵自己的文章。
而吕氏望着儿子离去的身影,心中更是欢喜。
这个儿子,虽然蠢了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东宫里,除了朱允炆之外,就是朱允熥这个她一手带大的废物。
除了朱允炆,还有谁能登上皇位?
而朱允熥,虽然不知道这小子今天是怎么了,但吕氏却是一点都不在意。
嗒嗒。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却是朱标走了过来。
朱标今天很激动。
只是服下一枚洗髓丸,就能让他脱胎换骨,再也不用担心日后的病痛缠身。
之后便在宫里和父皇一起种了土豆,地瓜,玉米。
一想到大明的子民们,从此衣食无忧,朱标就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朱元璋爱民如子,朱标作为朱元璋最得意的儿子,绝对不会太差。
吕氏见了朱元璋,立刻嫣然一笑,道:“相公,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她眼尖,一眼就看到朱标浑身上下都是泥巴。
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那样子,就像是刚下地干活回来一样。
“今天有个大好的消息。”
朱标呵呵一笑。
一边跳着,一边向吕氏介绍着神仙赏赐的地瓜,土豆还有玉米。
以及今日宫中种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然而吕氏对此却是半点兴趣都没有。
她只是随口应付两句而已。
“夫君,三天后的家宴,你可曾问过父皇,他要考的是什么?”
吕氏一脸焦急的说道。
比起种田,她更在意的是朱允炆在他爷爷心目中的位置。
看到这一幕,朱标不由皱眉。
我告诉你一亩地产粮六千斤的地瓜,能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利益,你就想着三天后父皇要给孙子出什么考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