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发表:《科学》期刊

换源:

  叶枫对实验器材的熟悉程度,使用规范。

实在是令他汗颜!

简直是甩了他几条街啊!

他心里隐隐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叶校长才20岁出头。

直接碾压了他这个,

数十年的老教授了!

虽然很多实验,

他只是打打下手,

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但并不妨碍,他能明白这几项成果的价值。

在他眼里,这些成果的价值。

也就仅次于10年那次,

从实验室分离出石墨烯,

而获得诺奖的成果了。

两天的时间,

实验非常成功。

完美的论证和还原了,

论文中的种种理论和结果。

叶枫暗自松了一口气,

仔细检查了两遍,

标题,摘要,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结论,都没什么问题。

可以直接发表了。

值的一提的是,

跟原来相比,

这个世界仿佛发生的微调。

大体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

跟前世几乎一模一样!

但是微微发生了变化。

就拿办事效率来说,

在这个世界,流程简单,效率惊人。

至于投稿期刊的选择,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

他最终选《Science》。

传说中这种期刊的退稿率高达95%,

十个人投稿中,

只有不到一个人能成功登刊。

哪怕冲着这个退稿率,

叶枫都觉得有必要挑战一下。

登陆投稿网站,

填写了个人资料之后,

点击上传提交。

想到那超高的影响因子,

叶枫嘴角不禁勾起一丝笑意。

毫无疑问,

这是他投过的所有期刊中,

影响因子最高的了。

……

《科学-化学》编辑部。

两位技术编辑,

正在处理新收到的稿件。

作为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这里每天收到的稿件,

都能用成千上万这个词来形容。

虽然一大半的归宿都是回收站,

但也不乏一些质量突出的论文。

?就在这时。

正在检查稿件的大卫,

发出一道小声的抱怨:

“又是石墨烯的,看得我都快吐了!”

大卫的声音,

立刻吸引了旁边同事的注意。

“怎么回事,怎么有五封邮件,难道一篇文章,投了五次?”

坐在隔壁桌的约克,

曼端着咖啡站起身来,

凑到了他的电脑旁边。

大卫看着眼前的论文,

推了推眼镜,摇摇头道:

“嘿嘿,这不是同一篇论文,而是五篇。”

“而且还是华夏人发的,跟之前的差不了多少!”

“还是千篇一律的导电性,导热性,柔软性……能不能有点创新啊!”

“每年材料领域的论文,有一半是来自遥远的东方,但质量实在是……”

“扔进公海里面吧,让其他教授看看,跟我们漂亮国相比,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这些论文自东方大学,

他从未听过这个大学。

在华夏,

也就帝都大学跟水木大学,

还算有点知名度。

查看其他的大学的论文,

对于科学期刊来说,

毫无意义,只会浪费时间!

都没有打开,

他就直接在屏幕上一点,

五篇论文直接消失不见。

扔进论文公海。

顾名思义,就是被技术编辑淘汰的论文,

丢进在一个垃圾场似的公共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

科学期刊所有的教授编辑都能看到。

一般都是争议非常大,

或者逗大家一笑的垃圾论文,

才会被扔进去。

……

麻省理工大学,某材料学实验室。

坐在办公桌前的凯伦教授,

正一边悠闲地品着咖啡,

一边浏览着公海中的新论文。

这些总体来说,

这些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大部分灌水严重!

但偶尔一些脑洞大开的文章,

还是令他耳目一新。

不少科研方向,

就是他在这里发现的灵感。

其他人做不做来,

不代表他这位麻省理工的大牛也不行。

而这些论文的价值,

仅仅是激发他那一点点的灵感!

作为纳米化学领域大牛,

这位大佬最近可谓是风头正盛。

就在不久前,

科学期刊刊登了他的一份研究,

那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方向的。

引起了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广泛关注。

虽然这项技术,

距离产业化产品化,

距离被工业界接受,

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其展现出来的潜力,

已经相当“黑科技”了。

某一刻,公海中同时出现五篇文章。

这样明显的论文。

直接覆盖了一小半屏幕,

他想注意不到都不行。

况且,还都是材料学方向的。

这就更令他敏感了!

一看文件大小,

凯伦教授瞬间一惊。

每一篇都快赶上寻常论文三倍的篇幅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

凯伦教授点开论文,

仅仅扫了一眼,

眼睛就瞬间一咪,

神色立马凝重起来。

然后,

一行一行慢慢的读下去,

作为世界顶级名校的教授,

还是新材料方向的大拿。

这些论文理解起来,

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