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康熙大怒
京城,紫禁城。清晨的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有气无力地洒在辉煌雄伟的宫殿之上。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琉璃瓦,本应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可此刻却仿佛被一层浓重的阴霾所笼罩,显得黯淡无光。
早朝时分,太和殿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凝重气氛。群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低垂着头,身躯微微颤抖,宛如暴风雨来临前惊恐万状的鸟儿。康熙皇帝高坐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犹如即将爆发的雷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熊熊怒火,紧握着宝庆失守奏报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泛出近乎惨白的颜色。
“朕的江山,竟在朕的眼皮底下出了这等乱子!宝庆失守,你们这群饭桶有何话说?”康熙的怒吼声犹如滚滚惊雷,在朝堂之上轰然炸响,震得众臣心头猛然一颤,灵魂仿佛都要被这声怒吼给生生震出窍来。
大臣们闻声,如同被电击一般,齐刷刷地纷纷跪地,额头紧贴着冰冷坚硬的地面,不敢有丝毫动弹,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中,唯有康熙沉重而愤怒的呼吸声在殿内回荡,仿佛是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在愤怒地喘息。
“朕一直致力于削藩,整顿朝纲,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这大清的江山永固,百姓安康。没想到在这江南之地,竟让反军如此猖獗,迅速攻陷宝庆!你们平日里口口声声说着为朕分忧,为朝廷效力,如今却连一府之地都守不住!你们对得起朕的信任吗?对得起百姓的期望吗?”康熙猛地站起身来,宽大的龙袍随风剧烈舞动,那明黄色的身影此刻充满了无可阻挡的威严与令人胆寒的愤怒。
这时,一名太监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跑进朝堂,边跑边高声喊道:“报!”那尖锐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显得格外突兀。
康熙眉头紧皱,目光如炬,犹如两道利剑直射向那太监,怒喝道:“何事如此慌张?没看到朕正在处理要事吗?”
太监“噗通”一声跪地,整个身体因极度的恐惧而瑟瑟发抖,双手高高举起呈上急报,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地说道:“陛下,这是宝庆代理知府刘小伶的军报。”
康熙一把夺过军报,动作急切而粗暴,仿佛那不是一份军报,而是敌人的咽喉。他快速阅览起来,只见那刘小伶在军报中胡编乱造,将自己描绘得英勇无畏,声称反军以周瑾和杨启隆为首,聚兵五十万,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他与父亲为救万民于水火,与反军浴血激战,最终因反军势大,宝庆军歼敌二十万后损失殆尽,父亲也战死沙场。
康熙看完,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刘小伶倒是忠勇可嘉。虽宝庆失守,但他能如此拼死抵抗,也算尽职尽责。”
众臣听了,连忙随声附和道:“陛下圣明,得此良将,实乃我朝之幸。相信刘小伶定能戴罪立功,早日平定反军。”
朝中与刘小伶有关系的大臣苏乾更是向前一步,一脸谄媚地说道:“陛下英明神武,慧眼识珠,这刘小伶定能不负陛下厚望,平定反军。想那反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有刘小伶这样的忠臣良将出马,必定能迅速将其剿灭,还我大清一个太平盛世。”
康熙的怒火渐渐平息,重新坐回龙椅,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说道:“传朕旨意,对刘小伶予以赞扬,赐其调兵符,让他在湖南任意调兵,务必平息反军叛乱。若再出差错,朕定不轻饶!”
“遵旨!”群臣齐声应道,那声音在殿内回响,却显得空洞无力,仿佛只是一阵虚无的风飘过。
退朝之后,康熙独自一人来到御书房。窗外,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波澜。他望着窗外的景色,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心中思绪万千。宝庆的失守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反军的势力或许比他最初想象中更为强大,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他想起自己多年来为了巩固政权所付出的无数心血和努力,如今却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而此时的京城,街头巷尾都在沸沸扬扬地议论着宝庆失守的消息。百姓们人心惶惶,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听说宝庆被反军占了,这可怎么办啊?”一个卖菜的老汉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眼神中充满了焦虑。
“希望朝廷能尽快派兵平定,不然这日子可没法过了。”旁边的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叹了口气,手中的书卷也无心再看。
在皇宫的深处,后宫的嫔妃们也在悄悄议论着此事。
“听说宝庆失守了,皇上大发雷霆呢。”一位妃子小声地对旁边的姐妹说道,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这可如何是好?但愿能早日平定叛乱,不然这京城恐怕也不得安宁。”另一位妃子忧心忡忡地皱起了眉头,手中的丝帕被紧紧地绞着。
与此同时,远在湖南的刘小伶收到了康熙的圣旨和调兵符,顿时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起来。
“哈哈,有了这调兵符,我定要让那周瑾好看!”他放肆地大笑着,声音在空旷的衡州府衙中回荡,眼中闪烁着贪婪和狂妄的光芒,台上的知府肖汰见此急忙下椅恭恭敬敬地请小伶上坐,小伶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后便意气风发上椅而坐。
之后他开始肆无忌惮地大肆招兵买马,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强征壮丁,搜刮民财,一时间湖南境内民怨沸腾。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
“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的男丁都被抓走当兵了,以后可怎么办啊?”一位老妇人坐在家门口,望着被带走的儿子的背影,泪流满面。
“苛捐杂税这么多,我们都要饿死了!”一个年轻的农民愤怒地喊道,手中的锄头被紧紧地握着。
然而,刘小伶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将迎来新的转折。他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之中,以为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和兵力,就能轻易地将反军击败,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