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围点打援和三三制战术!

换源:

  “接下来咱们要讲的就是我们兔子著名战术之一!围点打援!”

《孙子兵法·虚实篇》云:“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这个战术从古时就已经开始有了,而这个战术也绝对是我军使用频率最高的战术之一”

“尤其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围点”、“打援”两不误,既围了“点”又打了“援”

而“围点打援”战术可以演变为三种应用形态:

“围点”示形,实为“打援”;

“围点”为实,“打援”为辅;

“围点”、“打援”都为实。

谁先是出手方,谁就会占据主动权,无论地方如何应对,终究都是在我方的圈套之中。

“这个战术早就已经从阴谋变成了阳谋,但是为什么这个战术还一直有效呢?”

“咱们要知道一个重点,就是:功其所必救也这句话的意思,意思就是攻击对方的要点,痛点!使敌方不得不救,而救就会被我方所埋伏,这就是阳谋”

“例如之前就有一例案例:从1948年5月底开始,我军围困长春近5个月,到最后,城内的守军弹尽粮绝,而援兵不至,最后敌军倒戈,我军一举拿下长春”

就在这时,一名学生也是问出了大家的疑问。

“老师,那这阳谋,难道就没有应对的办法吗如果敌军效仿,那我们应该如何做?”

坐在最后的鹏将军和苏起自然知道破局之法,但其余几个同行的小年轻知道与否就不清楚了,至于毛熊代表团的,看他们紧皱眉头就知道了。

“这个同学问的很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战术起源于哪个战术,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但这个战术更灵活多变,而破局之法,就在其中”

“敌方围我们的要点,但既然是要点,那自然守军和资源充足,守一段时间是肯定可以的,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将敌方的痛点围住!甚至投入的兵力比他们还多,装备更多!”

“而敌方围我们的要点,兵力肯定不少,加上埋伏的兵力,如此庞大的兵力必然会回撤,咱们的伏兵埋伏之下,加上我们要点的守军可以趁机出击,前后包夹对方!”

“而这就是围点打援战术!,往后你们任何一人当了军官或者指挥,一定要清楚,实力不是碾压的情况下,任何困局,必然会有解局之法,你们要做的就是冷静分析思考”

一番讲解之下,毛熊代表团的人从原本紧皱的眉头到现在舒展的神情,以及那带着一点小震撼的眼神,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并不懂,外国普遍来说都是喜欢正面硬刚。

在西方军事传统中,战争被视为一种科学,其背后有着一套严格的公式和规则,总的来说两方思维模式差异,是两者长久以来历史、文化和哲学背景的综合反映。

“鹏司令,苏司令,不得不说你们的战术是真的很厉害,今天就这么一个战术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使用一下这个战术的”

鹏将军和苏司令相视一笑:“这种战术他们都不知道用过多少次了,无论是大型战役还是小型战役,屡试不爽”

此时听到动静的同学们也是纷纷扭头,看到鹏将军和苏司令的时候眼神中皆是露出喜悦之色。

“苏校长!鹏教授!要不你们也来给我们讲一个战术吧,对啊对啊,要不是刚才老师的讲解,这个围点打援的破局之法我怕是还要想很久呢”

嚇卢晓夫也是在一旁开口说道:“鹏司令,苏司令,我也想再探讨一下你们兔子的战术”

鹏将军拍了拍苏起的肩膀,意思已经很明显,就是让他来讲。

见此情形,苏起也只能被迫上台了,主要是嚇卢晓夫对此感兴趣,这对于之后的赚钱计划的推进也是有帮助的。

苏起站在台上看向众人,此时颇有种给小学生上课的感觉,当然鹏将军除外。

“那我就讲一个我军核心战术思想之一的三三制战术!”

“此战术常用于进攻,不过进攻的前提是保存自身有生力量,而三三制就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环形防御机制”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战期间,成熟于于光头对抗中,未来也依然还会用到,这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中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主要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呈三角阵型,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等来传达战术指令,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另外还有三人消灭三个炮兵团事迹,在一次战斗中,我军战士与上级失联,他们组成临时战斗小组,穿插数公里后,连续夺取敌方若干个炮兵阵地,击溃敌方两个炮兵团,还缴获7门火炮”

当然了那个时候这个事迹还没发生。

“总的来说,这个战术就是把原本的一股人,转变为众多战斗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进攻-掩护-支援三个职责”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我方的伤亡。在自己组长的指挥下,每个小组能及时灵活地按照当时敌人的火力强弱,决定队伍是分散还是集中,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运用小组的火力,进攻或者是撤退的时候,进行集中火力掩护”

PS:每天保底三更,平常五更,打赏加更一章,1000鲜花加更一章,跪求收藏,数据。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