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这么厉害啊,那之后呢?”粟正华有点惊讶继续问道。
“之后?没有之后了!”苏守城笑出了声,然后就叹了口气回答道,“因为是遭遇战,营长又冲在最前面。打完了才发现,营长的小腿和腹部都中了一枪,所以没多久他就因为伤重晕了过去。”
“当时我一条胳膊也被打穿了,战士们见我们俩都受了伤,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我们送回了后方医院治疗。等营长醒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
“我大概明白了,不动如山,动如雷霆,说的应该就是营长这种人!”粟正华听了这个故事,不由得评价道。
“其实很久以前,组织上就想调营长去其他地方当团长,无论是军功还是能力,我个人认为营长是完全够得上的!”
“那营长怎么没去呢?”粟正华不由得好奇地问。
“我猜的啊!”苏守城突然停下脚步,然后转过身来说道,“我感觉,营长是怕!”
“怕?!”潭忠明顿时露出诧异的表情,“这和你刚才口中营长的形象,可完全相反啊!”
“我说的怕,指的是营长怕自己的能力不够!”苏守城又继续开始迈步走着,“我是抗战胜利以后认识的营长,那时候部队敢分兵到东北,我来自八路军,他来自新四军!”
“或许是因为作战环境的不同吧,营长一直以来对敌都非常小心谨慎,生怕自己哪个命令出错就会让队伍遭受到巨大牺牲。”
“的确,新四军与八路军有些不同,他们战斗在敌人核心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敌人抓住全军覆没,难以经受得起大的损失。”潭忠明点点头。
“所以我猜,营长是怕自己的这种……就像你刚才说的指挥风格,他可能是怕自己接不住一个团的担子!毕竟指挥一个营和指挥一个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啊,很多时候需要指挥员更加地果断!”
“你很了解营长啊!”粟正华突然说道,“而且,你总让我感觉你不像是一名指挥员,更像是一名政工干部。”
“哈哈,其实方衡也曾经这么说过,就是九连的指导员!”苏守城开心大笑,然后又脸露遗憾,“只不过很可惜啊,我没什么文化,虽然前阵子在地方生产的时候,抽空学了一些,但现在的我连报纸都看不全,更别说看那些复杂的材料了。”
“这每天面对着手下这一百多号人,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的。要不是我那位副连长给我分担了一些工作,我怕早就疯了。”
“哈哈哈,那也倒不至于!我看得出来,你其实是一个非常心细的人,是个做政工干部的好材料!”粟正华直接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评价,“我觉得你以后只要肯花些时间学习,把文化方面的缺点补足,或许能当个政委啊!”
“不怕你笑话,我以后还真想当个政委试试,反正只要组织相信我,我可以做任何事!”
苏守城一脸自信,对于自己将来能当政委这种话没有任何的谦虚,而紧接着他又说。
“只不过,无论做什么,我只希望到时候不要再打仗了。战争这种玩意儿,祸害这个国家已经够久的了!”
“是啊,和平……希望接下来的这一场仗,是我们的最后一仗吧!”
说着,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远处天空中的黑暗。
那是朝鲜的方向,是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准备要奔赴的新的战场……
时间来到1950年10月,此时的东北已然开始悄悄入冬,北风凌冽。
在这个月份,南方的人们都还在穿着单衣,但东北的天气却已经越发寒冷了。
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恶战,在总后勤部及东北广大工人的努力下,13兵团的冬装终于得到了基本解决。虽然还不能做到每人都能领到一张棉被,但棉服棉鞋却已经是足够穿了。
而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此前各部队载具严重损坏的问题,东北军区及政府向各方购买了2000匹军马,并从各地抽调851匹骡马及578匹马匹补充至了13兵团。
因此直至目前,整个13兵团已实际拥有马匹13089匹,平均12人可以分到一匹马。
只不过,马匹问题虽基本解决了,但牲畜一类载具最多也就是携带一些子弹、手榴弹、粮食等简易物资,而要运送火炮及炮弹等重型装备,毫无疑问是需要用到汽车的。
只不过,全军区运输车辆缺口为5333台,而如此大的个缺口,军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新生的共和国暂时还没有自主生产制造汽车的能力。
现在国内存有的汽车,少部分是从北边买回来的,其他的都是通过战争缴获的车辆。这些车辆因为长期经历战场,且因为国内工业体系不全,相关零部件无法生产,大多都没有的得到很好的保养和维护,能够调用至东北的汽车可谓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汽车的口粮——油料的问题了。
运输车辆问题不解决,后勤问题难以保障,火力支援无法保障。战士们就得用机枪、手榴弹、炸药包等与敌人坦克装甲车拼刺刀,这样会造成巨大伤亡。
然而,就在东北边防军正在为了后勤运输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朝鲜战局已经急转直下……
自美军施行“仁川登陆”行动后,十几万朝鲜人民军被从中间切割,一分为二。
在仁川以北的朝鲜人民军暂且还有收拢整编的希望,但被困在仁川以南的朝鲜人民军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且从各方海外媒体报道的新闻可以看出,美军及南朝鲜伪军已经大有打到鸭绿江边,威胁新ZG之态势。
再等,整个边防军都会陷入极大的被动!
于是,针对此等紧急形势,1950年10月15日,东北边防军下发命令,第13兵团并第42军及炮兵部队开始往鸭绿江边各预定口岸快速集结。
同时,第42军也接到命令,先头部队于16日当晚迅速渡江奔赴长津湖地区集结,正式成为第一批出国入朝作战的部队。
1950年10月15日,新开原,傍晚,太阳在西边开始徐徐落下。
天地交接处,那一抹靓丽的金色黄昏开始被乌云与夜色吞噬,似乎昭示着另一种黑暗正在来临。
这个时间点,所有人都在准备吃晚饭,对于每天都在反复进行着艰苦训练的战士们来说,每天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这个时刻了。
只不过,就在战士们满心期待地想要闻到那熟悉的饭菜香的时候,突然,整个新开原突然开始嘈杂起来。
只见,113师师部,数匹军马冲出并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奔而去。
而很快,337团团通讯班的战士就突然跑进了三营的驻地,大声喊道:“马营长,团部紧急命令!!!”
正在总结一天工作的马正宏闻声立刻站起身迎了上去,其身边的几位连长也察觉到了气氛不对,纷纷不约而同地跟在身后。
“马营长,紧急命令。337团全体立即收拾整理装备,迅速集结,准备向奉天火车站开进!”
“我知道了!”马正宏一脸严肃,敬礼回答道。
且不用等他向几位连长下达命令,其身后的陈天锋等人就已经冲出了屋外,开始集结部队。
很快,集结号和集结哨的声音响彻整个新开原。
整个113师一万三千多人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在半个小时以内把部队全部集结完毕。
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双行军队列,火把成点点星光,驱散着空气中的寒意,部队浩浩荡荡地开始连夜向奉天进发。
而新开原当地的老百姓见到此等场景,很多人立马就明白,眼前这群孩子,恐怕要赶赴残酷血腥的战场了。
老百姓不傻。即使所有人都没有听到明确要打仗的消息,但这几个月来,部队展开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广播报纸等不断的宣传、还有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紧张气氛,这种种的种种都历历在目,老百姓深知其含义。
所有老百姓都明白,部队正在为他们所不知道的侵略者做准备,而现在,恐怕是到了要面对敌人的时候了。
见部队开始开拔,许多老百姓开始纷纷往屋里走,而不一会儿,就只见他们手里捧着一堆东西走了出来,几乎全都是吃的,其他还有一些自织的棉手套、棉袜子什么的。
“孩子,你拿着,路上吃!”
一名老人想把手里半个拳头大的土豆塞进经过的一名战士手中,但后者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表示婉拒,低声说了句谢谢后就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
而老人一次不行还想第二次,想把手中的粮食送到面前的子弟兵手里,但一次又一次地被婉拒。
老人满怀希望地看着眼前不断略过的年轻面孔,希望起码有一个战士能把他手中的东西拿走,但直到最后,望着渐行渐远的行军队伍,直至手中的土豆冰凉,他都没有送出去一个。
而这样的场景,发生在这片黑土地的每个地方。
(新书开荒,求鲜花、求收藏。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