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返京(求鲜花)

换源:

  且说这整个县城之中,富豪巨贾为数众多。

那些腰缠万贯的土财主们出手阔绰得很呢!

有的一掷千金,一口气就买下了好几套房产。

只因他们财大气粗,家中光姨太太便有好几位。

自然要每人分得一套房子才够住。

不仅如此就连松江府那边和其他各县的富家大户也闻风而动。

瞧准了此地良好的发展势头,纷纷前来购置产业。

正因如此,如今这儿的房屋简直成了香饽饽一房难求啊!

不过衙门倒也没忘了公职人员。

专门划出一部分房子分配给他们居住。

此外还有一些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也得到了照顾。

比如那通晓机械之术的三十几号人。

无一例外全都分到了一套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十多人可都是各自带着二十来名年轻的学徒呢!

这些学徒每日里需花费六个钟头的时间钻研机械方面的学问。

另外再有六个小时用来学习认字读书、书写文章等文化知识。

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徒工来说。

能有这样的机会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一般。

堪称泼天的富贵与难得的机遇。

只要他们努力上进,勤奋好学。

待满一年之后便可顺利转正,成为正式工人。

每月便能拿到五两银子的工钱。

倘若再坚持苦学三年,待到技艺娴熟之时。

就能晋升为正式的机械工匠啦!

到那时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高达二十两银子的优厚薪资待遇呢!

这些财富堪称是常人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的泼天巨富啊!

然而对于苏锦尘来说。

只要你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才华。

他绝对不会吝惜金钱。

就拿许飞这位师爷为例吧。

每月仅有区区5两银子的薪酬。

甚至比工坊主管还要低不少呢。

原因很简单,师爷这个职位并不需要为苏锦尘出谋划策。

只需忠实执行命令即可。

要是许飞不愿意干这份工作。

苏锦尘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招揽到一大群人争先恐后地来接替他。

可是那些拥有造船技艺或是精通机械制造的人才可就不同。

简直是凤毛麟角般难得一见。

历经长达八个月之久的苦苦寻觅。

最终也仅仅招募到了三十几名这样的精英人士。

由此可见这类专业人才是何等的珍稀罕见啊!

而且苏锦尘给予他们极为优厚的待遇——每月50两银子的高薪。

一年下来足足可达600两银子之多。

要知道即便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其月薪又能有几何呢?

与此同时一些来自海外的机械师也受到了苏锦尘的招募邀请。

这些曾经留洋深造过的机械师们掌握着一定的英语知识。

因此彼此之间能够顺畅无阻地进行交流沟通。

就算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

也可以随时向那些外国机械师虚心求教。

而苏锦尘给这些国外机械师开出的月薪则是每人300两银子。

指点那些机械工们的技术。

他深知如果有人只是贪图钱财而不肯认真做事。

那么他绝不会姑息养奸。

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其辞退。

毕竟他所追求的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工作成果。

随着年关的临近,苏锦尘也准备启程返回京城过年。

这一天阳光虽然微弱,但寒风依旧凛冽。

他带着忠实的随从王富贵以及身强力壮的南大壮一同登上了运输船。

开始了北上的旅程。

这些运输船隶属于华夏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它们犹如一支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地向着北方挺进。

一路上船队经过了许多港口。

有些船只在中途停靠,卸下了沉重的货物。

而前往天津的四艘货运船则一路疾驰,未曾有丝毫停歇。

终于经过数日的航行。

这支小小的队伍抵达了天津码头。

南大壮动作迅速地找来了一辆宽敞的马车。

并细心地用厚厚的毛毯将整个车身包裹起来。

仿佛给它穿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衣。

不仅如此车内在靠近座位的地方还固定着一个精致的暖炉。

源源不断地散发出令人感到舒适的热气。

苏锦尘身着一套华丽的锦衣棉袍。

优雅地端坐在车厢之内。

他微微闭着双眼,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南大壮和王富贵则分别坐在车头的位置。

熟练地驱赶着马匹前行。

他们两人同样身穿厚重的棉袍。

手上戴着保暖的手套,耳朵上也套着毛茸茸的耳套。

这样的装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已经算得上是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身为一个下人,能有如此成就。

那可真是下人群体中的佼佼者啊!

一路上马车沿着管道徐徐前行,每逢经过驿站时。

便会停下来稍作歇息。

终于历经长途跋涉。

他们成功抵达了繁华热闹的京城。

一到京城马车便径直朝着苏家疾驰而去。

待回到苏家之后,苏锦尘不敢有丝毫怠慢。

赶忙去向苏家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请安问好。

只见苏老爷子微微颔首。

面露欣慰之色说道:“嗯!着实不错!你在宝山县这段时间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夫可是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呢!好在你并未给咱们苏家丢脸抹黑,而且取得的这份政绩也是相当出色呐!只要再勤勤恳恳地努力干上一年,这知府之位嘛,对你来说也并非遥不可及哟!”

听到苏老爷子这番赞扬与鼓励。

苏锦尘连忙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谦逊地回应道:“孙儿之所以能有今日这般微不足道的成绩,全赖爷爷您平日里悉心的教导与指点呀!若无您的言传身教,孙儿恐怕难以有所作为。”

苏老爷子听后,脸上笑意更浓。

满意地点头称赞道:“哈哈,不错不错!胜不骄败不馁,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和作风,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啊!”

然而就在这时,一旁的苏锦尘的奶奶突然脸色一变。

满脸怨毒地质问起苏锦尘来:“苏锦尘!当初在松江府的时候,为何偏偏只有你活了下来,而我的锦文却命丧黄泉?”

原来这位老太太向来最疼爱苏锦文。

对苏锦尘一直心存偏见。

打心眼里就希望死去的那个人是苏锦尘而非苏锦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