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里,苏家的餐桌上几乎顿顿都有香喷喷的肉食。
晶莹剔透的白米饭更是管够,可以敞开肚皮尽情享用。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从正月初一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然而喜庆的节日气氛尚未消散殆尽。
正月十六这天一大早,村子口却突然热闹非凡起来。
只见那里人头攒动,聚集了百十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
他们个个精神抖擞,身背行囊正依依不舍地与前来送行的家人们挥手道别。
原来这些年轻人即将跟随苏锦尘一同前往宝山县去务工挣钱啦!
阳光明媚的清晨。
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
车轮滚滚向前,扬起一阵尘土。
苏锦尘端坐在马车内,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
身姿挺拔,面容英俊而冷峻。
车外众多身影紧紧跟随。
有男有女,皆徒步而行。
这些人中有十几个年轻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
她们个个眉清目秀。
皆是与苏锦尘有着亲缘关系的亲戚家的孩子。
这群姑娘们叽叽喳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给整个队伍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这支庞大的队伍由苏锦尘最大的表妹刘燕妮负责管理姑娘们。
而男孩们则交由铁蛋和二蛋兄弟俩统领。
这对兄弟长得粗壮结实,一脸憨厚。
却有着令人敬畏的威严。
“谁要是不听话,可别怪我的鞭子不长眼!”
刘燕妮高声喊道,声音清脆响亮。
铁蛋也扯着嗓子吼道:“谁敢调皮捣蛋,先吃我一顿拳头再说!要是挨打还不知悔改,那可就别怪我们不客气,直接把你们遣送回家去!到时候灰头土脸地回去,可别怨别人!”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噤若寒蝉。
谁也不敢轻易违抗命令。
毕竟相比起被遣返回家遭受嘲笑,挨顿打似乎也算不了什么。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旅程。
他们时而快步前行,时而稍作歇息一路走走停停。
经过整整一天的跋涉,终于走出了五十里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是体力的极限了。
由于人数实在过多,沿途的驿站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决定在野外露营过夜。
当路过一个热闹的小镇时。
苏锦尘吩咐手下购买了大量的帐篷。
每个帐篷虽不算宽敞,但勉强能挤进十人。
一共十三顶帐篷,刚好满足了所有人的住宿需求。
在夜幕即将降临时,众人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
这里视野开阔,周围环境安静宜人。
大家齐心协力,迅速地支起帐篷。
并将行李等物品摆放整齐。
随后苏锦尘又精心安排了守夜的人员。
每三人为一组,轮流站岗放哨每人负责一个小时。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营地的安全。
又不至于让守夜者过于劳累,从而影响第二天的行程。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
柔和的阳光洒在了村庄里。
村民们纷纷起床,拿着水桶前往小溪打水。
不一会儿功夫,水就打回来了。
大家生起炉灶,将水烧开。
接着他们拿出干粮和简单的食物。
匆匆填饱肚子之后,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动身继续前行。
要知道在古代可没有现代社会那样便捷的交通工具。
更别说是舒适的大巴车了。
从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到繁华的天津城。
足足有一百多公里的路途。
按照正常脚程,至少得走上好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天津码头。
经过数日马不停蹄地赶路。
众人终于踏入了天津城。
这可是小村庄里的人们生平第一次来到如此热闹喧嚣的城市啊!
他们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满脸惊讶与好奇。
活脱脱就是一群乡巴佬进城的模样。
走在最前面的苏锦尘大手一挥。
朗声道:“先去找一家规模较大的客栈,再把附近的酒楼也一并包下!”
一旁身材魁梧的南大壮连忙点头应道:“是!”
说完他转身迅速离去,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没过多久一家宽敞明亮的客栈就被成功包了下来。
村民们鱼贯而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里可比风餐露宿的野外好多啦!
每一个人对新环境都充满了新鲜感。
毕竟这可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住店经历呢!
稍作休整之后,苏锦尘带领着众人又浩浩荡荡地朝着酒楼走去。
当他们走进酒楼时,发现里面几乎已经座无虚席。
其他正在用餐的客人看到突然涌进来一百多号人。
不禁感到十分诧异,有人忍不住好奇地问道:“这些乡巴佬来这儿干嘛呀?”
然而这群初来乍到的村民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新奇体验之中。
根本无暇顾及旁人异样的目光。
“哎呀,谁晓得哟!瞧那人的穿着打扮,怎么看都不像是丐帮的呀!”
人群里又传来一声凑热闹的呼喊声。
随着众人的议论纷纷。
一行人鱼贯而入酒楼之中。
刹那间原本安静的酒楼后厨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厨师们忙得不可开交。
犹如一场精彩绝伦的厨艺表演拉开帷幕。
只见一个桌子上要准备三道素菜。
两道荤菜和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这样的标准竟然需要做整整十好几桌之多。
然而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
掌柜却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头乐开了花。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天大的买卖啊!
虽说每一桌的价格仅仅只有区区五钱银子。
但十几桌加在一起。
一顿饭下来就能轻轻松松收入六七两银子啦!
当然这里面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数苏锦尘所在的那一桌。
与其他桌子不同,这一桌的餐食费用高达二两银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