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界盛传五国联盟组建,正在调动百万大军之时。
黑龙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林海苦苦等待的两艘衣阿华号驱逐舰下水,正式列装。
同时,经过研究人员对图纸的分解,新建了十艘衣阿华号驱逐舰。
正在船厂中开建的驱逐舰已经多达十二艘。
依阿华号战列舰(英文:USSIowaBB-61[1])鹰酱海军于1943年建造的第四艘以依阿华州为名的军舰。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鹰酱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
1938年5月,鹰酱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Iowa,因翻译不同,又被译做衣阿华、爱荷华、艾奥瓦)。
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
依阿华号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
依阿华号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
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BabcockWilcox重油水管锅炉和4组通用电气电力式齿轮传动型蒸气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21.2万匹马力)。
高压锅炉输出的动力效益与稳定度是二战战列舰中之首,在平常状态仅需4具锅炉便可达到27节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续航距离16600海里(15节),9600海里(25节)。
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号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07毫米(19度),水平装甲总厚度为222毫米(三层)。
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
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顶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
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
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径主炮,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
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炸药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
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发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
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药包室。
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
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0马力,超负荷功率10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
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00马力(超负荷时可达到540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最大旋转速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0马力,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
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发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0发。
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速度可达3发/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
供药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药包输送机由100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须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药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最大射速和最大装药射击)。
对空防御方面,拥有15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60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
具有火控雷达,电子战系统,诱饵系统甚至连卫星通信系统都有。
是二战海上最为强大的杀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