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潜入东三省,为抗联提供大量武器装备!

换源:

  李云山在热河大力发展各项事业、积极筹备应对日军侵略之际,听闻了日军在东三省的残酷统治。

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令他义愤填膺。

同时,他也得知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

然而这支英勇的队伍正面临着武器装备匮乏、粮食短缺等严峻困境。

“绝不能让抗日的火种熄灭!”李云山心中暗暗发誓,决定伸出援手。

他挑选了几个身手矫健、忠诚可靠的手下,一同偷偷潜入东三省。

此时的东三省,已被日军铁蹄践踏得满目疮痍。

1933-1934年,正是东北抗日联军孕育和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虽自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可因缺乏统一领导与组织,逐渐走向溃散。

而我党满洲省委积极挺身而出,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优秀干部,深入各地创建抗日武装。

1932年,在南满、东满等地,多支反日游击队在我党满洲省委的领导下相继诞生。

1933年,局势风云变幻。

1月26日,我党发出“一·二六指示信”,犹如一盏明灯,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推动着抗日武装走向联合。

9月起,我党满洲省委将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7月,杨靖宇在桦甸八道河子附近主持召开成立南满反日联合军参谋部会议。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南满游击队与其他反日队伍迈出了初步联合的坚实步伐。

1934年,抗日形势愈发紧迫却也曙光初现。

2月,杨靖宇联合17支抗日军和山林队,在临江召开抗日义勇军首领会议,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众望所归当选总指挥。

3月,珠河游击队发起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当选总司令。

5月,赵尚志率领反日游击队和义勇军1500多人攻打宾县县城,他们巧用木炮轰城,一举取得重大胜利,这声巨响极大地震慑了敌人。

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出任军长兼政委。

在这一时期,抗日游击战争在南满、东满、北满等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多次与日伪军短兵相接,他们如灵动的猎豹,在山林间穿梭,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同时,珠河、汤原等地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抗日武装的坚强依托。

各地抗日力量通过召开会议和联合行动,不断整合,形成统一战线。

面对日伪军的多次“讨伐”,抗日武装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巧妙反击。

李云山等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组织。

当看到战士们衣衫褴褛、武器简陋时,李云山的心中满是心疼。

“同志们,你们受苦了!热河人民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李云山激动地说道。

随后,他迅速安排将带来的物资一一卸下。

一箱箱罐头、方便面、压缩饼干堆积如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对于长期饱受饥饿折磨的抗联战士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医疗物资也被整齐摆放,各类药品、绷带等一应俱全,能极大缓解战士们受伤后的痛苦,提高救治成功率。

而武器弹药更是让战士们眼前一亮。

崭新的38式步枪,枪身闪烁着金属光泽,握持感极佳。

一箱箱手榴弹码放整齐,威力不容小觑。

捷克轻机枪和汤普森冲锋枪,更是游击作战的利器,火力强大且便于携带。

还有60毫米迫击炮、80毫米迫击炮,甚至连92步兵炮都有,这些重武器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抗联的战斗力。

“有了这些,咱们就能狠狠地教训小鬼子!”一位抗联战士兴奋地抚摸着崭新的武器,眼中满是斗志。

实力大增的东北抗日联军,犹如猛虎添翼。

他们在东三省的大地上掀起了更为猛烈的抗日风暴。

在一次战斗中,得知一股日军运输队要经过一条山谷,抗联战士们在杨靖宇的指挥下,提前设下埋伏。

战士们身披伪装,静静地潜伏在山谷两侧。

当日军运输队缓缓进入山谷,只听一声令下:“打!”

顿时,枪声大作。

捷克轻机枪率先开火,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战士们纷纷投出手榴弹,山谷中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慌乱地寻找掩体还击。

这时,60毫米迫击炮也开始发威,炮弹准确地落在日军中间,炸得他们人仰马翻。

经过一番激战,这股日军运输队被全歼,大量物资被抗联缴获。

在另一场战斗中,赵尚志带领部队攻打一处日军据点。

战士们趁着夜色,如鬼魅般接近据点。

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汤普森冲锋枪率先发出怒吼,为冲锋的战士们提供火力掩护。

抗联战士们手持38式步枪,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据点。

日军虽然负隅顽抗,但在抗联强大的火力面前,渐渐难以支撑。

80毫米迫击炮不断向据点内发射炮弹,炸塌了日军的防御工事。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抗联成功攻克据点,歼灭日军数百人。

随着战斗的不断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越战越强。

在多次与日军的大规模交锋中,他们凭借着李云山提供的武器装备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经历大小上百次战斗,先后歼灭日军5万多人。

日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恼羞成怒。

为了镇压东北抗日联军,日军不得不再次从国内增调了4个师团近10万人。

然而,东北抗日联军并没有被敌人的强大兵力所吓倒。

他们在白山黑水间继续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一次大规模战役中,日军增派的重兵如乌云般压向东北大地,妄图一举剿灭日益壮大的东北抗日联军。

然而,抗联战士们毫无惧色,在李云山军事援助带来的底气下,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日军展开周旋。

他们化整为零,如灵动的游鱼般分散在广袤的山林间。

当日军大部队气势汹汹地集结搜寻时,抗联战士们便迅速隐藏起来,让日军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根本找不到攻击目标。

而一旦日军小股部队外出巡逻或执行任务,抗联则像潜伏的猎豹,迅速集结优势兵力,给予致命一击。

在一场关键的伏击战中,抗联部队将战场选在了一处狭长的山谷。

这里两侧山峰陡峭,中间道路狭窄,是绝佳的设伏地点。

抗联战士们提前在此布置好一切,只等日军自投罗网。

不久,日军的队伍缓缓进入山谷。

他们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但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就在日军完全进入伏击圈的瞬间,“轰!轰!”几门92步兵炮率先开火,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流星般砸向日军队伍。

炮弹在日军中间炸开,巨大的冲击力将日军士兵抛向空中,肢体和装备碎片四处飞溅,瞬间打乱了日军的阵型。

“打!”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各种轻重武器一起怒吼。

捷克轻机枪喷吐着火焰,密集的子弹如暴风雨般扫向日军,打得他们抬不起头。

MP40冲锋枪和Mg42机枪也不甘示弱,从不同方向对日军进行火力压制。

战士们手中的38式步枪也精准地射击,一颗颗子弹带着怒火射向敌人。

一时间,枪炮声震耳欲聋,山谷中硝烟弥漫。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阵脚大乱,有的试图寻找掩体躲避,有的则盲目地朝着四周开枪还击。

就在此时,抗联战士们趁势发起冲锋。

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日军,手中紧握着枪支和大刀,喊杀声响彻山谷。

在冲锋的队伍中,有一位名叫赵铁柱的年轻战士格外勇猛。

他手持一把缴获的盒子炮,一边奔跑一边射击,接连撂倒了好几个日军。

“小鬼子,拿命来!”赵铁柱怒吼着,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突然,一名日军端着刺刀向他扑来,赵铁柱侧身一闪,避开了日军的攻击,然后顺势一脚将日军踹倒在地,接着用盒子炮顶住日军的脑袋,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

另一边,女战士李红梅也毫不逊色。

她扛着一挺捷克轻机枪,一边冲锋一边射击,为战友们提供火力掩护。

“姐妹们,冲啊!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李红梅大声呼喊着,带领着一群女战士,如同一股红色的旋风般冲向日军。

在她的带动下,战士们的士气更加高涨,纷纷奋勇杀敌。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山谷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

日军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数千具尸体见证了他们的惨败。

东北抗日联军再次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李云山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援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抗联的实力,更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更为猛烈的抗日烽火。

东北抗日联军在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日军在东北的心头大患。

而李云山也深知,这场抗日斗争任重道远,他将继续在热河积蓄力量,为抗击日军、保卫祖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热河与东北抗日联军,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在抗击日寇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