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为抗日尽一份力
大都市里,因为战火蔓延到了这里,城里的人们纷纷跑到边境地带避难。
也有不少人直接离开了这座城市。
这导致城市内部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每天,在边界的街道上都能见到许多人为抵抗敌军筹集捐款。
大量的消息在这个地方频繁交易。
敌军及其支持者在这设立了消息收买点。战争时期的这些情报价值连城,简直比黄金还要珍贵。
就在前天早上,地下消息圈传出了一个惊人新闻——据说第六联队被彻底消灭了,其联队旗帜也被抢走。
一开始,并没有几个人相信这个消息。
毕竟,第六联队是一个历史超过五十年的老牌部队,属于敌人军中资历最深的队伍之一。战斗力在整个敌人军队里都数一数二。
与第六联队对抗的只有区区第三团。虽然教导总队实力不凡,但相比起来,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况且,第六联队还有空中的支援和海军帮助,而教导总队的第三团什么都没得到。
昨天有份报购买了此消息并在报纸上发表了,意在激励前线战士士气。但是反响不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一个小部队能够打败如此强劲的对手。
相反地,普通老百姓却十分相信这个传言,不少人在听到之后马上开始口口相传。
这条消息也逐渐传播到了各处酒馆茶楼中。
然而一直到今天之前都没有任何正式证实的消息。
并不是说大家都不愿意信,只是从数字上看,第三团不过三千多人,面对着六千多敌军显得势单力薄。
直到今早,当官方电台播放并公布了联队旗及指挥官死亡的照片时,一切才变得明朗起来。
立刻之间,整个区域内的民众兴奋异常。
而与此同时,关于楚天奇的事迹在报刊上迅速传播开来,几乎瞬间就使他成为了举国上下家喻户晓的名字。
有关楚天奇的各种信息价格随之暴涨。昨日该情报标价仅为一百大洋,今日早上已涨至一万块之巨,更有敌方出高价征集相关资料。
这一现象引起了无数从事谍报交易人士的兴趣。那些拥有楚天奇相关信息的人都能赚到不少。
尽管当局想要控制局面、禁止售卖敏感数据,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或许能够限制一部分人行为,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束手无策。
作为远东最重要的情报交换枢纽,每日这里交易的消息少则数千条,多至数万计,监管难度极大。
关于楚天奇的一些信息,现在被炒到了天价。
然而敌人最感兴趣的是楚天奇以及宝山城的情况,但是眼下市面上这方面的情报却非常稀少。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宝山城已经被封锁,任何人都进不去。
再者,楚天奇手下的队伍十分团结。
到现在为止,市场上唯一能够买到的,是宝山城内部队的大致规模——那批由吴淞口退到宝山的第三团外加一个步兵营组成。
并没有什么重型武器,装备也很一般,人数最多也就三千上下。
这条消息据说来源于九十八师,真伪就靠敌人自己判断了。
即便如此简略的消息,敌人还是不惜花费五条大黄鱼买下来。
价格就这么摆着。
对于敌人而言,急于报复楚天奇的心情太过强烈了。
宝山城变成了敌人的痛中之痛。
敌方指挥官松井树根甚至亲自下达了要取楚天奇性命的绝命令。
自战争爆发以来,这恐怕是头一次有一个小小上校能得到敌方如此重视。
为此,敌人还公开表示悬赏十万块银元,用来求购楚天奇的人头。
这一消息一出,在上海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那个年代,十万块简直就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就算拿到现代也不逊色。
但这笔钱对上海的普通市民来说,并不算多吸引人。
真正让他们兴奋的是,终于有个正面消息从战场传来。
当天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聚集街头参加抗议活动,还有很多人纷纷解囊捐款捐物支援前线。
大家希望能用筹集来的款项买到更多的枪支弹药,为抗日尽一份力。
不仅在上海,这样的热潮几乎蔓延到了整个国家的各个城市。
很多城市的捐赠站都排起了长龙。
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拿出了毕生积蓄去支持军队,许多人一生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全部捐了出来。
同样地,各地的征兵站点也迎来了踊跃报名的新兵们。
就连国军高层都没料想到,仅仅因为消灭了一个联队的日军就能引发这样巨大的社会反响。
其实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次传来了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从那时起,楚天奇的名字便在国内声名鹊起。
报纸上他的照片成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宝藏。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作者写过同类型的文,炒冷饭一下,每天最少五到六更爆发,求支持!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