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言,楚云满意的点了点头:
“做的很好,刘厂长,有你在军工厂,我就放心了。”
“对了,上次让你研究的防弹衣,你研究的怎么样了?”
防弹衣又叫避弹衣,避弹背心,防弹背心,避弹服,单兵护体装具等,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
主要由衣套和防弹层两部分组成,衣套常用化纤织品制作,防弹层是用金属特种钢,铝合金,钛合金,陶瓷片(碳化硼、碳化硅、氧化铝),玻璃钢、尼龙(PA),凯夫拉(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DOYENTRONTEXFiber),液体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纤维(PI)等材料构成单一或复合型防护结构。
防弹层可吸收弹头或弹片的动能,对低速弹头或弹片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在控制一定的凹陷情况下可减轻对人体胸、腹部的伤害。
二战时期,鹰酱,汉斯,苏熊等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合金钢,铝合金,钛合金,玻璃钢,陶瓷,尼龙等材料的防弹衣。
不过,由于重量太重,不方便士兵行动,不仅没能起到防护作用,反而成为了士兵的负担,
所以,起初的防弹衣,只在巷战,城市攻坚战或者是特种作战时使用,使用场景较少,并没有普及。
二战结束后,鹰酱国使用了铝板作为插板,研制出了M12防破片衣,
后经过半岛战争的实践,技术逐步升级,
采用了玻璃纤维压板作为插板,M51防弹衣才成功问世,
到了60年代,鹰酱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高强度合成芳纶纤维(凯夫拉纤维)制作的防弹衣,这种防弹衣防弹效果好,重量轻,穿着舒适透气..
由此,防弹衣最大的问题,轻量化得以解决,
之后,防弹衣被西方各国军队接受普及,并正式采购,成为单兵装备列装部队。
此时是1945年8月,
防弹衣还是一个新鲜物,各国士兵都没有装备。
因为防弹衣的制造和构成并不难,
一个月前,
楚云将红警P81-防弹衣的图纸和材料制造设备的图纸全部兑换了出来,交付刘崇山生产制造。
红警P81-防弹衣在版型设计上相当先进,
采用前后两片弹道尼龙作为背心的基础,
由36块5.7平方厘米的0.8毫米厚钛合金板和4层弹道尼龙制成,前胸后背还可加挂两块插板增强防护。
可抵御爆破破片,子弹,特制穿甲弹的射击,全套重9.5公斤,非常轻便。
这种高强度材料的防弹衣,到了1966年之后,鹰酱国和西方才开始列装,
等于说在防弹衣上,因为楚云穿越者的先觉性,领先了西方二十年........
“司令!首批版型已经研发出来了,我正想这几日给您送过去,正巧今天您来了,我就拿给您看看。”
说着,刘崇山转头看向助理:
“把咱们研制的10套防弹衣拿过来。”
“是!厂长。”
助理飞快跑出厂房,
不一会,带着三个人抱着10套防弹衣,走了过来。
刘崇山拿起一套防弹衣向楚云介绍了起来:
“司令,这就是按照您给的图纸研制的P81-防弹衣,重量9.5公斤,采用的.........”
刘崇山将详细的制造参数讲述给了楚云听,
楚云仔细打量了这套防弹衣几眼,确实和系统中的图片一模一样:
“刘厂长,把防弹衣放到测试架上,我亲自测测效果。”
“是!司令!”
随后,刘崇山将防弹衣放置在了测试架上,
楚云则拿起红警-49步枪,瞄准了测试架上的防弹衣,
“砰!砰!砰!.......”
扣动扳机后,子弹从枪膛光速射出,朝着防弹衣袭去。
连续几枪,都精准的命中了防弹衣,
射击结束,
刘崇山将防弹衣取下,
仔细检查一番之后,确认没有任何问题......
快步跑到了楚云身前,递给楚云:
“司令!您看看,子弹没有穿透防弹衣.......”
楚云查看了一遍,继续道:
“在放到测试架上,我在试一试其他的武器装备......”
“好的,司令!”
之后,楚云又测试了其他手枪,步枪,手雷碎片等武器装备,
红警P81-防弹衣不负众望,都成功抵挡住了,
确定没有质量问题后,楚云满意的点了点头:
“做的非常好,刘厂长,马上新建一个防弹衣制造厂房,招募人手,尽快量产,让我们的每一个士兵都穿上这种防弹衣。”
“是!司令,您看进攻掸邦的时间是否要延后,等全军士兵都装备了防弹衣在进攻?”刘崇山建议道。
“没必要!”楚云想都没想就否决了:
“我们的对手不是鬼子,也不是西方列强,掸邦的那些地方土司,无论是兵力,兵员质量,装备,武器先进程度,跟我们都不是一个级别。”
“进攻他们还不需要这么谨慎......”
“刘厂长,防弹衣厂房的事,你尽快递个条子,需要的钱,材料,人手,我第一时间给你批。”
“是!司令!”
“好了,再带我去看看其他厂房吧。”
“是!司令!”
说罢,刘崇山又带着楚云去了其他厂房,
楚云一一视察之后,便安心的从军工厂离开了.......
三日后,
经过三天的统筹和部署,四旅八团,加上师直属部队共计3.5万,已经全部完成集合!
粮食,军需,子弹,炮弹,火炮也运送到了前线,
各级连,营,团作战单位都已经抵达作战区域,
四位旅长摩拳擦掌,欲试待发,
只待楚云一声零下,他们就会像一头饿虎一样,扑向掸邦的各个土司.......
旅长晋升师长的诱惑,让他们都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