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跟着杨总干,物理定律都得拐弯!

换源:

  “原来……还可以这样!”

杨天猛地睁开眼睛,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外部压力,内部催促,竞争对手的挑衅……

所有的困境,在这全新的认知面前,豁然开朗!

他站起身,环视众人,声音斩钉截铁:

“产品化方案,我有了!”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飞快地勾勒出框架图。

“我们不仅要造出来,还要造得比他们更好,成本更低,性能更强!”

“用国产设备,造出超越鹰酱国限制的产品!”

“还有这个……”

他在框架图旁边,写下了一个特殊的算法代号,“这是我们的‘杀手锏’,足以让所有模仿者绝望。”

王德海、刘明等人看着白板上那颠覆性的生产线构想和那个神秘的算法代号,眼睛越睁越大,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逐渐理解其中的精妙,最后化为一片震撼和狂热!

“我的天……这……这简直是……”

王德海激动得说不出话。

“反向工程生产线……用废铁炼金?这太疯狂了!”

刘明喃喃道,眼中却全是兴奋的光芒。

杨天放下笔,转身面对众人,强大的自信感染了每一个人。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银行和上面那边,我去应付。”

“技术方面,老王,小刘,你们立刻组织人手,按照这个方案,全力推进!”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一字一句道:

“风驰科技想抢跑?”

“那就让他们先跑三十米!”

“我们,直接飞过去撞线!”

……

星辰科技,这艘险些沉没的破船,在杨天注入名为“火种”的强心剂后,暂时稳住了阵脚。

但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清楚,风暴并未过去,只是短暂的间歇。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将那惊鸿一瞥的技术原型,转化为能够抵御惊涛骇浪的坚固舰体——

量产!

星辰科技租用的老旧厂房,尘封的角落被重新启用。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焊锡和汗水的味道。

杨天亲自带队,一头扎进了被他命名为“火种一号”的生产线搭建工作中。

这注定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没有进口的高精密设备,只有国产的老旧机床,甚至有些是从废品站淘换回来的“古董”。

“反向工程优化生产线”——这名字听着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透着“反常识”。

“杨总,这台蚀刻机的精度根本不够!参数完全对不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满手油污,急得直跺脚。

“按常规思路,确实不够。”

杨天拿着一个平板,手指在上面飞速划动,调出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模拟数据,“但如果我们调整蚀刻液的配方,再配合这个频率的微电流脉冲……”

他俯身,亲自在老旧的控制面板上输入一连串参数。

嗡——

老旧的机器发出一阵奇异的低鸣,指示灯闪烁的频率陡然变化。

“这……这能行吗?”

老工程师满脸怀疑。

几分钟后,第一块试验品被取出。

显微镜下,原本粗糙的纹路,竟呈现出远超设备理论极限的精密度!

“我的天……”

老工程师看着显微镜下的结果,又看看旁边云淡风轻的杨天,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用软件算法,硬生生把硬件的精度给‘骗’上去了?!”

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

用软件模拟替代昂贵的物理测试台。

调整看似无关紧要的工艺参数,却得到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

杨天就像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工程师,总能在所有人束手无策时,给出匪夷所思却又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从最初的疑虑、不解,渐渐变成了麻木,最后是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跟着杨总干,物理定律都得拐弯!”

刘明私下里对王德海感慨。

王德海深以为然,看着那个年轻得过分、却仿佛无所不能的身影,心中只剩敬畏。

“妖孽……真是个妖孽!”

生产线是骨架,材料和元件是血肉。

鹰酱国的新制裁,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断了许多关键元件的供应。

寻找国产替代品,迫在眉睫!

“这家‘红星精密’!”

王德海指着资料上的一家小厂,“他们的产品精度差了两个数量级,而且……脾气不太好。”

“我去谈。”

杨天拿起资料。

红星精密,坐落在城市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里。

厂房不大,设备也谈不上先进。

厂长是个五十多岁、面色黝黑、手指粗壮的汉子,姓赵,人称“赵老炮”。

“星辰科技?没听过。”

赵老炮叼着烟,上下打量着杨天,眼神带着几分审视和不信任,“我们这庙小,产的都是大路货,怕是入不了你们高科技公司的法眼。”

“我们需要一批特种陶瓷基板。”

杨天开门见山,“精度要求……比较特殊。”

赵老炮接过杨天递来的规格要求,只扫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把图纸扔回桌上:“开什么玩笑?这精度,进口的都未必做得出来!用我们的老掉牙设备?你当我是神仙?”

“赵厂长,我知道这要求很苛刻。”

杨天语气平静,“但如果,我们能帮你解决那个长期困扰你们的烧结炉温控不稳的问题呢?”

PS:新书起航,每日保底十更!求各位读者大佬支持!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各种求!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