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拿出全部身家一千两递给小雨,说道:“听闻本地有位御医的亲传弟子陈神医,医术了得,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就是性情高冷,从不轻易就诊。你拿着这些银两请他出山,或许有一线转机。”
“嗯嗯,我现在就去试试。”
小雨赶紧在保镖的护送下,来到神医府上。
神医知道了小雨的来意,说道:“我早已不问世事,归隐田园了,如果需要看病问诊,你就另请高明哦。”
小雨拿出银票,说道:“陈神医,我知道您已不再出山,但这关系一个女子的性命,您悬壶济世,帮帮我们吧,谢谢。”
陈神医把银票收到衣袖,说道:“看你们如此有诚意,我这次就破例一次。”
“感谢您,咱们现在就去吧。”
说着小雨带着陈神医来到李府。
一行人来到李府门口,只是借口知秋不舒服,请来郎中看诊,看门的下人也不敢多问。
王直请神医在客厅稍作休息,说明原委后。神医说道:“这个病人如果是感染者,大家都是极其危险呢。看在你们诚恳的态度,这次就舍命相救了。”
王直连连道谢。
知秋请李夫人到客厅,说道:”母亲,我已经知道琳儿因为家乡瘟疫的缘故,被管家动用私刑,抽打至昏死过去。毕竟琳儿是我们的远房亲戚,而且人命关天,如果出了人命,管家和其他人都要吃官司。你说呢?”
李夫人刚才还怡然自得,听完神色慌张起来,解释道:“李管家太肆意妄为了,竟敢对客人如此无礼。琳儿自幼和你情同手足,我也一直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怎么会不分青红皂白,动用私刑呢,秋儿,你看这下如何是好呢。”
知秋请出陈神医,说道:“这是王直特意请来的陈神医,医术高明,神医给琳儿诊断,不仅能查清是否患病,而且能开方治愈,您看如何呢?”
“如此甚好,还是你们想着周到。”李夫人转身吩咐下人,“带神医给琳儿看诊医治。”
大家被带到锁住琳儿的柴房。里面布满灰尘,琳儿还在昏迷当中。
神医诊断过后,面色凝重,感慨道:“这女子没想到伤势如此之重,她没有被瘟疫感染,但差点被鞭打地失去了性命。”
李管家听后,悻悻地走开了。李夫人想着也是自己授意的,但还是要给个交代,罚了管家半年奉钱,就算敷衍过去了。
毕竟李夫人也是自己的母亲,更是李府的掌事人,知秋也不好多说什么。
知秋安排把琳儿抬到上好的宾客房间,神医开好了一些疗养恢复的药方,说道:”这位女子按这药方买药治疗,不出几日,便能下床走动,但还是要多注意休息疗养。她严重营养不良,应该是长年食不果腹造成的,还是要多补充些营养哦。”
知秋谢过神医,安排下人将神医送回。
琳儿在小雨的照顾下,渐渐好转起来。几日后,琳儿拖着虚弱的身体,走到知秋房间前去道谢。
知秋连忙把她请进屋。
“知秋小姐,这次多亏了您和您夫君相救,否则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您了。”说着琳儿就不由地哭了起来。知秋递过去干净清香的手帕,琳儿接着就掩面擦泪。
“琳儿,叫我秋儿就好哦,你我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我怎么能看见你受难见死不救呢?”
接着让小雨拿出500两银票给她,“你家乡现在闹瘟疫,用钱的地方多,这钱你拿上,可以补贴些家用哦。”
琳儿本想找李夫人借钱,现在这样估计也不好开口,于是接了,说道:“谢谢知秋小姐的美意,我家确有难处,这钱算我向您借的,待到手头宽裕再还您。”
“不用哦,这就是送你的,不用还哦。”
琳儿也不好多说什么。
琳儿赶着回家,知秋准备了送别的宴席。琳儿看着桌子上丰盛的美食,有极品鱼翅,脆皮烤鸭,大闸蟹,香甜荔枝等。不由地感慨道:“感谢秋儿的宴请,实在太隆重了。”
王直看着桌上如出一辙的美食,没什么胃口,说道:“大家边吃边聊,正值端午,大家作诗几句,附庸风雅一回,哈哈哈...”
知秋说道:“夫君,你可能不知道呢,琳儿从小在我家长大,先生教书的时候,都夸她是个才女呢。”
王直点点头,开始说道:“雨打丹桂枝,花香正当时。”
知秋说道:“嗯嗯,说的挺好。情同姐妹花,难躲疫情坎。”
琳儿想着一会,说道:“你们说的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呢?”
王直说道:“没事,即兴发挥就行。”
“佳节欢聚日,贫者万事艰。”
知秋说道,“说的很好呢。”转身对小雨吩咐:“等下安排后厨,再打包一些不易坏的美食甜点给家人尝尝。”
琳儿连连推辞,说道:“李小姐,王公子,我这次已经接受了您们的恩德和款待,而且又收到您们赠与的钱财,不能再麻烦您了。”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呢。”知秋认为这些美食再平常不过了,确是普通人家享受不了的美食呢。
琳儿饱餐一顿后,知秋安排了马车,护送她返还家乡。
琳儿来到熟悉的简陋房舍,家人们都饿了好几天,头晕眼花,看见知秋面色红润地回来,高兴地把她请进屋来。
家人们得知琳儿的经历,都感慨王公子夫妻的大方和恩德。琳儿把带来的美食拿出来,家人们高兴地吃了起来,也不忘给邻居小孩分一些。
琳儿母亲接过她带来的五百两银票。于是先取出100两,购买大米,食盐等必需品,修缮了漏雨的房屋,置办了家具、被子等日用品。琳儿一家一时之间成为了附近的小康之家。
母亲想到最后还剩400多两,也不敢大手大脚乱花掉,想着如果精打细算的话吃饭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书、考取功名的弟弟。之前因为家庭拮据而付不起学费,中途辍学。母亲对琳儿说道:“琳儿,你弟弟一心好学,只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我和你爹没啥本事,你看下能否再去李府,王府做些事情,谋个职位,赚取银两补贴你弟弟的学资呢?”
琳儿知道家人的难处,又考虑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回答道:“嗯嗯,女儿知道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