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日光灯管嗡嗡作响,陶哲的瞳孔像被磁石吸住般定刻在桌角的照片上,眸底迸出的寒芒几乎要穿透玻璃相框。林雪晴的帆布鞋底擦过地砖时发出极轻的摩擦声,她左手还攥着刚写完的实验记录本,泛黄的纸页边缘被拇指反复摩挲得卷起毛边,宛如历经沧桑的旧船帆褶皱。
“这帮孙子真敢玩阴的。”她低声说,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
陈默在电脑前飞快地敲着键盘,屏幕上不断跳出各种数据流和追踪结果。他的手指几乎是在键盘上跳舞,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丝变化。
“我已经锁定了送信人的行动轨迹,”他说,“对方很专业,走的全是监控盲区,但有个细节——他在拐进后巷之前,停顿了3.2秒。”
“等信号?”陶哲问。
“有可能。”陈默点头,“也可能是确认没人跟踪。”
陶哲深吸一口气,把照片收进信封,塞进抽屉最深处。他知道,现在不是分心的时候。实验室的问题还没解决,资金链还在崩塌边缘,而他们必须完成这次试产。
“继续推进。”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热处理环节不能出问题。”
周振国合上笔记本,抬头看了林雪晴一眼,忽然开口道:“原料预处理时我建议增加一次低温回火,虽然流程手册没提,但我查到一份老军工报告提到过类似工艺,或许能提升结构稳定性。”
林雪晴略显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来。”
她转身离开,脚步坚定,仿佛要把所有不安都踩碎在地上。
陶哲走到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系统界面依旧亮着,刚刚的干扰虽然被屏蔽了,但他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
“调用‘技术理解力提升’功能。”他低声说。
系统提示音响起:【已激活“技术理解力提升”状态,持续时间30分钟,操作失误率上升至300%】
陶哲戴上AR眼镜,眼前瞬间浮现出一连串分子级的动态模拟画面。材料内部的结构在他眼中变得透明,每一个原子的运动轨迹都清晰可见。
“开始解析……”他喃喃道。
林雪晴站在他身后,紧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周振国则在一旁翻阅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时不时抬头看看陶哲的状态。
“这里……这个频率有点异常。”陶哲突然开口,指着虚拟模型中一个闪烁的区域。
“你确定?”林雪晴皱眉。
“不确定,但值得尝试。”他调整参数,将这段异常频率纳入计算模型中。
整个实验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仪器运转的嗡鸣声在空气中回荡。灯光微微闪动,像是某种低频脉冲,与设备的嗡鸣交织成一种压迫感十足的节奏,仿佛在暗示即将到来的危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系统的倒计时显示还剩15分钟。
“再给我一分钟。”陶哲额头已经渗出汗珠,眼神却愈发锐利。
就在这时,系统再次发出警告:
【检测到外部信号尝试接入,建议立即终止当前任务】
陈默猛地抬头,目光迅速扫过几组异常波动曲线,语气冷静中带着紧迫:“是那个未识别频率的特征之一,它回来了。”
“继续执行。”陶哲咬牙,“别让他们得逞。”
林雪晴迅速切换备用网络,切断主线路的连接,同时启动了物理隔离机制。周振国也放下笔记本,走到控制台前,协助陶哲稳定参数。
“还有八分钟。”她说。
陶哲没有回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模型上。终于,在最后一刻,他捕捉到了那个关键的热处理窗口。
“找到了!”他低吼一声,“立刻调用系统资源,锁定参数。”
林雪晴立刻输入指令,将优化后的工艺流程固定下来。
“热处理舱准备好了吗?”陶哲转头问。
“随时可以。”林雪晴回答。
“那就出发。”陶哲脱下白大褂,拿起工牌挂在脖子上,大步朝门外走去。
航天中心的真空镀膜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问题是——它并不属于他们。
“登录凭证没问题吧?”陶哲一边走一边问陈默。
“搞定了。”陈默走在后面,兜帽拉得很低,“不过只有一小时窗口期,错过就得重新来。”
“一小时够了。”陶哲语气笃定。
他们赶到航天中心外围时,已经是深夜。途中,一行人不得不绕行一条临时封闭的道路,林雪晴低声抱怨:“安保最近怎么这么严?我们是不是被盯上了?”
陈默熟练地绕过外围监控,直奔控制室。
“五重加密防火墙,每小时更换一次密钥。”他低声说,“我只能维持十分钟的接入权限。”
“十分钟足够。”陶哲盯着屏幕,“开始吧。”
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指尖快速起落,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细微的反馈震动,仿佛在演奏一段无声的代码交响曲。屏幕上不断跳出复杂的代码和数据流。他先是伪装成维护工程师的身份进入系统,然后利用系统提供的权限快速切换到设备调度模块。
“密码验证通过。”他低声说,“舱体状态正常,准备远程启动。”
“等等。”陶哲突然拦住他,“刚才那个ID……ZhouGJ2024,是不是三年前军工项目里的某个账号?”
“没错。”陈默点头,“是我从老档案里扒出来的。”
陶哲眯起眼:“那就更说明问题了。”
“什么意思?”林雪晴问。
“说明我们不是第一个遇到这种困境的人。”陶哲冷笑,“只是别人没我们有手段。”
“行了,别扯了。”陈默打断他们,“我要开始解锁主控权限了。”
他深吸一口气,输入最后一组破解指令。
几秒钟后,系统提示:
【权限认证成功,设备可用时间:120分钟】
“搞定!”陈默松了口气。
“开工。”陶哲大步走向镀膜舱控制台。
林雪晴已经将原料处理完毕,温度、压力、真空度全都调节到位。周振国也在旁边协助监测温度梯度,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结构畸变。
“开始程序。”她按下启动键。
镀膜舱缓缓闭合,内部环境开始调整。屏幕上实时显示出各项参数的变化曲线。
“保持稳定。”陶哲盯着屏幕,呼吸节奏与数据波动同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过程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
“还有二十分钟。”林雪晴提醒。
“稳住。”陶哲沉声道。
就在程序进行到最关键的一环时,屏幕上的某段曲线突然变得异常平稳,几乎与理想模型完美吻合。
“这不对劲……”林雪晴皱眉。
“系统在暗中优化算法。”陶哲低声说,“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
“聪明归聪明,但别玩花样。”林雪晴冷冷道。
陶哲没有说话,而是伸手轻点屏幕,手动微调了几项参数。
“最后五分钟。”陈默报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镀膜舱缓缓开启,里面的样品散发出微微的蓝光。
“良率……95.7%。”林雪晴念出数据,声音都有些发颤。
陶哲长长吐出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笑:“我们做到了。”
但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
【检测到一组未识别频率波动,建议深入分析】
陶哲低头看向屏幕,眉头再度皱起。
“这玩意儿……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转向陈默和林雪晴,语气谨慎:“先别急着推进下一步,我想先弄清楚这组频率的来源。哪怕多花几个小时,也要确保安全。”
林雪晴轻轻点头,眼神中多了几分信任。
窗外月光如水,洒落在实验室的金属墙壁上,柔和的光辉映衬着内部的科技冷光,如同一场静谧与风暴之间的短暂平衡。
而在那片光芒之下,阴影正悄然蔓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