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晴斜靠在桌旁,眉头拧成了麻花,两只手死死抓着那份国际学术联盟的投资意向书,手指关节都因为使足了劲而变得煞白。
“这帮家伙,越来越没下限了!”她压着嗓子,愤愤道,“先是技术封锁,再搞资本围剿,现在又来个法律诉讼……”说到这儿,她猛地一拍桌子,“分明就是想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陶哲没吱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目光如炬,像钉子一样钉在窗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上。他心里明镜似的,这场争斗才刚刚开场,而且对手的打法变了——不再是那种横冲直撞的硬刚,而是一步一步算计,软刀子割肉的文斗。此时,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时钟的滴答声,每一声都像是在提醒着他们形势的紧迫。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上弹出一条系统提示:
【检测到国际专利仲裁动态】事件类型:WTO技术侵权诉讼预警涉案对象:国产光刻胶核心工艺风险等级:四星(重大)
陶哲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了林雪晴。
林雪晴看完信息,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们连这都不放过?”
“光刻胶可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陶哲语气平缓地说,“咱们现在能实现稳定量产,就等于撕开了他们的封锁网。他们怎么可能坐得住。”
林雪晴咬着牙,捏着文件的手微微颤抖:“那就干!法庭上见真章!”
陶哲看了她一眼,语气平静却透着坚定:“法庭上也得有筹码才行。”
说着,他打开系统界面,调出“专利漏洞挖掘”功能,输入目标专利号,然后轻轻点击启动按钮。
系统开始高速运转,界面上迅速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分析图表。几秒钟后,一条高亮提示弹了出来:
【发现关键线索】目标专利中某项核心技术描述与1985年某军工实验室手稿存在高度相似性。建议路径:查阅国防科大历史档案馆资料。
陶哲瞳孔微微收缩,心跳陡然加快。他立刻联系了周振国教授,约好了见面时间。
办公室里,周振国教授正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一封旧信,神情凝重。
“你们想动这份资料?”他抬起头,看着陶哲和林雪晴,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这可不是小事。”
“周老师,”陶哲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如果不能证明这项技术的优先权属于我们,整个国产光刻胶项目都会被卡住。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科技命脉的大事。”
周振国沉默了一会儿,长叹一口气:“我知道……可是自从当年‘银河号事件’之后,我就不敢轻易碰这些老档案了。你知道吗?有时候,真相比谎言更伤人。”
林雪晴接过话头:“周老师,我们不会让您一个人承担责任。如果需要法律支持,我们会承担全部后果。”
周振国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陶哲,最终点了点头:“好,我去联系当年参与项目的几位老院士。”
说着,他拉开抽屉,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几个字:
1985年材料所联合攻关组
陶哲接过笔记本,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页边缘,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炽热与艰辛。
晚上,陶哲独自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面前摊着一份从国防科大档案馆复制出来的实验记录。昏黄的灯光下,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的气息,远处传来翻书的沙沙声和墙上老钟的滴答声。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纸张,粗糙的质感让他心头一震。
他翻到某一页,突然停住了动作。
纸上有一段关于光刻材料性能测试的详细描述,和国外专利中的关键技术点几乎一模一样。最关键的是,这份记录的时间是1985年7月,而对方专利申请时间是1986年4月。
“先占瑕疵……”他喃喃自语,“他们居然忽略了这一点。”
系统再次弹出提示:
【任务触发:反击准备就绪】任务类型:关键技术突破任务任务内容:收集并整理历史证据,驳回国外企业专利侵权指控奖励预览:国家级科研机构特聘研究员身份确认函
陶哲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他的指尖微微颤抖,脑海中闪过李维那句“你以为在国际法庭上,历史就能当饭吃?”但他很快稳住心神,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他知道,这一战,必须赢。
第二天,陶哲、林雪晴和周振国三人坐在会议室里,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复印件。
“我已经联系了几位老院士。”周振国说,“他们会出具当年的亲笔说明,并协助我们提交正式声明。”
林雪晴点头:“我们也找到了几位当年参与实验的技术员,愿意作为证人出席听证会。”
陶哲笑了笑:“看来,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说着,他打开系统,调出“专家人脉对接”功能,输入关键词:“知识产权律师 国际仲裁经验”。
系统迅速筛选出几位候选人,其中一位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人,”他指着屏幕,“曾在日内瓦处理过类似案件,还成功驳回过一次跨国专利诉讼。”
林雪晴凑过来一看,皱了皱眉:“他是谁?”
“李维,前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顾问。”陶哲顿了顿,“不过他已经退休了。”
“退休?”林雪晴挑了挑眉,“你打算请一个退休的人来帮我们打官司?”
陶哲点头:“他不仅懂法,还了解规则背后的潜规则。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法律条文,而是博弈的智慧。”
周振国沉吟片刻,点头:“我去联系他。”
几天后,一间老旧的办公室里,陶哲第一次见到了李维。
这位曾经叱咤日内瓦的老律师,如今穿着一件褪色的毛衣,坐在摇椅上,手里端着一杯茶,神情淡然。
“你们来找我,是为了那个光刻胶案子?”他问。
陶哲点头:“是的,李老。”
“我听说了。”李维放下茶杯,目光锐利,“你们手里有点东西,但还不够。”
陶哲不否认:“我们找到了历史证据,但还不够有力。”
“历史证据?”李维笑了,“年轻人,你以为在国际法庭上,历史就能当饭吃?”
陶哲没有退缩:“但我们有事实,有逻辑,还有国家的支持。”
李维看着他,眼神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他低头沉思片刻,似乎在权衡什么。许久,他抬起头,语气低缓却不失力度:“我可以答应帮忙,但有一个前提。”
“您说。”
“打赢这一仗,你们得让我看到中国科技真正站起来的一天。”李维的目光穿过玻璃窗,望向远方,像是在看一段还未到来的历史。
陶哲郑重地点头:“一定会的。”
夜幕降临,陶哲走出大楼,寒风扑面而来。
他站在台阶上,抬头望向远处的灯火,心中却燃起一团火。那团火,像黑夜中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知道,这一战,不只是为了光刻胶,更是为了无数像他一样的科研人。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系统提示卡,轻声说道:
“来吧,咱们接着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