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陕北地区、古浪县、景泰县附近均有猫头鹰分布,而且种类很多,大小不一。
除了雕鸮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大的,比如其中的长耳鸮:属于中等体型的猫头鹰,体长33至40厘米左右。古浪县曾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长耳鸮。它的面盘显著,两只耳朵比较长且明显,羽毛颜色主要为棕黄色,带有黑色的斑纹。
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夜晚活动,白天较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它们多栖息在山林、荒地、悬崖等较为偏僻、安静且有树木或岩石可供栖息的地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猫头鹰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需要强调的是,猫头鹰后世这玩意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非法猎捕或伤害行为,都会倒大霉的。那时候别说这些玩意儿了,就是弄20只麻雀以上都能够判刑的。
好在如今才是1936年,另外也没人能发现。暗中的这些鸟类被高大壮控制了。
因此回到了。基地吃饱喝足了高大壮假装是外出查岗查哨,看看今天的岗哨怎么样?围着外围转了一圈,但其实是将距离这里100多米的一个猫头鹰。给抓了回来,不对,或者说是直接控制成宠灵了。
将这只二头将近1m的大号猫头鹰。派了出去。
目的就是看看周边有没有马家军的追兵。
猫头鹰的视力非常敏锐,尤其是在夜晚,这也是高大壮为什么选择猫头鹰作为自己的第二只鸟类灵宠的原因。
猫头鹰最厉害的势力无疑就是夜间视力了,其眼睛天生嗯高敏感度,在其视网膜上,猫头鹰的视杆细胞特别多,对光线有很大的敏感性,这使得它们在极微弱的光亮下也能看清物体,其夜间视力是人类的100倍以上。在漆黑的夜晚,它们能够发现远处的猎物和潜在的危险。例如,在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探测到70多米外活动的老鼠。
而且远距离观察,猫头鹰的眼睛也非常厉害,有观点认为,在夜晚猫头鹰可以看到1500米以外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亮光。虽然这可能是一种较为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说明它们在夜间的视力远超一般动物,能够看到较远距离的物体。
白天视力:
视觉相对较弱:与夜间的出色视力相比,猫头鹰白天的视力相对较弱。这是因为它们的视锥细胞较少,视锥细胞有感觉颜色的能力,所以猫头鹰在白天的视觉敏锐度和分辨颜色的能力不如一些白天活动的鸟类。不过,某些种类的猫头鹰在明亮的光线下仍然比人类看得更清楚。
总体而言,猫头鹰的眼睛结构和视觉细胞的分布特点,使其特别适应夜间的视觉需求,成为了优秀的夜间猎手。但它们的视力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有较大的差异。
虽然他们白天视力有点拉胯,但无所谓,对于高大壮来说需要的就是其夜间的视力,至于白天他有精雕呢,用不着猫头鹰。
而此时猫头鹰刚刚飞出去没多远。高大壮就有了收获。好家伙,就这个目测距离。同步之后,高大壮用自己的经验测算了一下距离。这至少也是15km以外了吧。
这猫头鹰的视力也太恐怖了,竟然能看到15km以外的。
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人家都说了。有的观点认为猫头鹰能看到1500m以外一根火柴发的光。而同步势力下高大壮发现了那是一群人在点着篝火在取暖。周围还足足有十几个人在那里。看样子应该是。马家军的追兵,只是奇怪的是这竟然是一群民团。好家伙,这民团的士兵比正规军还积极呀。这是争着来送死啊。
所以高大壮派出了猫头鹰飞往那里抵近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十几公里的距离,猫头鹰也就是耗费了几分钟的时间就飞到了。
距离大约有1km的时候,高大壮其实已经看清了。他不仅仅是民团,而是一个班的马家军的人,带着一个排的民团战士。
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马家军的地盘上。正规军只有几万,但民团却有足足十几万。而且人家民团基本上都是骑兵。这战斗力一点不比马家军正规的步兵差哪去了?
为什么马家军民团的战斗力这么强,凝聚力这么高?这没什么奇怪的,很多马家军民团都是自己带的嘛,自己带的枪主动加入的。千万不要小看了。马家军的凝聚力。那是另一种信仰。
没关系,人越多高大壮越爽,必定风浪越大鱼越贵。
很快这伙人的数量就被高大壮看准了。13个马家军正规军,再加上38个。马家军民团的士兵正在那里。一个破落的村子中心。点着火在那里取暖呢。
看到这伙人以及他们的人数高大壮就乐了,正愁明天的手下兵力有点少。又不想带别的士兵出去送死。必定如今的红军战士可以说都是精疲力尽,需要好好的修养。整顿一番才能恢复最大的战斗力。他们去做炮灰实在是太可惜了,还是等着抗日战争的时候当班长,当排长,甚至当连长。带着众多的部下,抗战时期再出死力吧。
如今有眼前这些炮灰就足够了。
第一时间高大壮从自己的意识海里派出了38个募灵,同时又耗费了70个募灵将本尊自己的统率力,增加到了百夫长,拥有了100个统率位置,可以统率100位兵灵战士.
很快,这38个木林就通过意识海的心灵锁链被送到了猫头鹰的意识海里。然后以那里作为中继节点,从猫头鹰的一次海里飞了出来,很快就将那38位马家军,夺舍控制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