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道性不够,且去看书

换源:

  道门、佛门与儒门乃是大周最为鼎盛的三大势力,并称当世三大显学!

佛门有四百八十寺,儒门有三百六十院,道门有一百零八坛。

鬼谷山,自然观。

名义上隶属昆仑道宗,是道门一百零八坛之一。

不过自然观因远离道家祖脉昆仑山,如今越发地破败了。

怎么个破败?

门如败寺,将将能够住人;屋似破窑,堪堪遮风避雨。

窗槅离披,一任风声开闭;香房冷落,绝无烟气蒸腾。

颓墙漏瓦权栖足,只怕雨来;旧椅破牀便当柴,也少火力。

房屋如此,人丁也是一样。

整个道观内就剩下一大一小两个道士。

这一日,当第一抹红光出现在东方天际线上的时候,自然观内依旧传来了钟声。

“当…当…当”(头三下,接三清)

“当当当当当当当”(紧七下,接玉皇赦罪大天尊)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慢八下,接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方神)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平十二,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部仙)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道经佛语,唤回苦海迷路人。

清晨的钟声既显得空灵又显得落寞。

“紧七,慢八,平十二”共二十七声,连撞三遍,合为八十一下。

八十一声道钟响后,小道士就算完成了今日的“开门”任务。

自然观,讲究一个“碧山传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

写意、洒脱,实乃道家身份。

老道士性格如此,小道士也深受影响,不过却比老道士多了几分嬉皮。

今日,在小道士做完晨课后,那老道特地叫来他。

“无量天尊,既入我道门,当迹弥远俗,心弥近道。”

“你本姓李,老道便赐你道号【李长生】。至今日起,你便是我自然观的传度弟子了。”

老道士看着少年人,笑容慈祥地说道。

李长生赶紧抬头,真诚询问:“师父,我可以修炼《自然经》了吗?”

老道士脸上的和蔼蓦然一僵。

“长生啊,我见你常看我观道藏,你可知晓求道二患、法性虚妄?”

“弟子早已知道。”

“那你应该知晓:若要修道,先要通明。通明之要,贵在收心。五念离境,杂绪无有,方可修道。”

“天下之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

“你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方可修道。”

李长生问道:“我年纪尚小,心思在八极之外,精神在万仞当中,所以静不下来心。”

“不过等我精读了《自然经》,悟到了道中玄妙、法中箴章,自然能收心简事、道性因缘。”

老道士笑呵呵的回道:“说到【道性】,为师忘记跟你说了,你虽本性淳善,但却没有道性,没有【道性】就阅览不到《自然经》。”

“师傅骗我,《自然经》不就在后院藏经阁当中么?”

“藏经阁中只有寻常的道藏,你要读的《自然经》却在方寸之地,有了道性,你才能进到方寸、阅览真经。”

李长生:“我……”

老道士笑道:“你也莫急,山无常势、水无常形,你若修【九守凡九】、养【十三虚无】,哪日机缘一到,你说不定就能修来道性!”

李长生深吸一口气,心情平复,道:“我年纪小小的,岂能在蒲团上坐的住?这个道士,不当也罢。”

李长生立马起身,转身要走出自然观。

老道士急道:“现在朝廷无序,家国动乱,兵荒马乱之下,妖魔横行于四方,你一个垂髫小童,就这么孤身下山,岂不是给山中财狼、林中虎豹送食么?”

李长生脚步一顿,转身回来。

他深知老道士此言不假。

李长生穿越到这个世界后,立即就遇到了可怕的妖魔。

当初若非老道士出现的及时,李长生早已经命丧妖魔之口。

也正因如此,在见识到了老道士的厉害手段后,他才知晓这个世道除了有人,还有妖有鬼,甚至也可能有仙。

当然,自从进了自然观后,李长生还没见到过仙魔、鬼怪、妖邪。

但他知道老道士修炼的是《自然经》,而且已经修行到了极为高深的地步。

李长生从未见到过老道士吃过饭,想来自己这个师傅已经修行到了辟谷之上的地步。

只不过也不知道因何原因,老道士始终不曾离开鬼谷山。

说起来,李长生来到自然观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几个月以来,他一个外人都没见过,实在无聊就去擦擦三清法相。

他本以为自己能有个像样的“金手指”,但是至今未曾发现。

迫不得已,李长生只好拜老道士为师,入了道门。

结果……

李长生没有道性,不能修炼自然观的传承——《自然经》!

老道士这时宽慰道:“徒儿莫慌,修道不成也可先行习武。”

“我观有拳,掌,指,腿,步,五样顶尖武学,你若修炼有成,他日也能稳走四方。”

“无量天尊!”老道士眉眼低垂,将手上拂尘一甩,如是说道。

李长生眼睛微红,心底流过一股暖意。

“师父,我不下山了,我便好好学武。”

“大善,我便传你《治天拳》、《擎天掌》、《撼天指》、《残天腿》、《游天步》!”

“老师,您这武学,只听名字似乎不像是我自然观的......”

“你懂什么,修道守清、练武求强。这道与武,讲究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如水火、似阴阳.......”

就这样,春来秋往。

李长生跟着老道士学习了五套与“自然”二字无关的武学。

真还别说,好动的李长生,他练起武来极为顺畅,短短数年便有模有样。

使爪时,十指硬如铁;挥掌时,掌风好似钢;

抬腿时,身动如飞燕;出拳时,拳重如山岗。

真个好武学,真个好武艺。

后来他才知晓,这五样武学乃是道宗密藏中的《少阳真经》,最适合小孩子用来打基础!

修行武学,那就讲究一个勤学苦练。

李长生在老道士的亲自传授下,很快就学完了武学中的招式,欠缺的也就是力量、技巧以及经验了。

这些急求不来,乃是水磨工夫。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一转眼,道观中的松柏高了,竹子黄了。

老道士不用吃饭,但是练武的李长生短不了一日三餐。

斋房之内,柴火、土灶、土罐、陶碗、铁锅、菜刀、锅铲、竹筷、五谷以及一些收集而来的调料被摆放的错落有致。

饭自然是李长生自己做。

此事难不倒穿越而来的他。

起初,老道士只看着李长生独自吃饭。

后来,他被李长生的吃相感染,忍不住吃了一顿。

入口即化的触感,回味无穷的美妙,味蕾跳动的玄奇,这令老道士高兴不已。

甚至在有的时候,老道士还会和李长生“争抢”一些美味。

练武的自然不是修道的对手,落败的李长生只得责问:“师父,修道之人要禁忌七伤、谨记七报。”

“啪!”老道士落筷。

“你不懂,道在天地,也在人间。菜米油盐见阴阳,百态炎凉酿五味。”

“你吃饱了也别闲着,去藏经阁看看书、收收心。”

这时,一道系统提示音,在李长生脑海中响起。

“灯!等灯等灯~,恭喜宿主,成功激活【读书人系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