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换源:

  这些人都是不在户籍上的,也收不到税。

对于官府来说,他们就是不存在的。当然他们也得不到保护,被人欺负,甚至打杀了,官府都不会管!

白芷有些难以想象:“税这么高吗?把人逼成这样?”

陆鸣长叹了一口气:“苛政猛如虎!先皇的时候还好,女帝登基后,为了坐稳她的皇位,好大喜功。

对靠近她的大臣大加赏赐,对其他人就大肆打压,朝廷的能臣干臣,被她贬得贬,关的关,又大建宫廷,对外也是连连征战。

朝廷的那点收入哪里够她花的,一直加税百姓油都被榨干了!”

“侯爷在朝廷的时候,兴修水利,改善良种,提升工艺......为朝廷增加了多少收入。就因为女帝忌惮,就被流放到此处,实在是可恶!”

李长青在一旁道:“在外面别说这些了,小心隔墙有耳,万事需谨慎!万宁县人口比我想象的多,这是好事,有人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先出城!”

出了城门后。

外面就是一大片田地。

正常的县城城门外面一般都会有一些商铺酒肆之类的,供来往的行人客商休息吃饭,买卖。

可这里什么都没有。

城外的田地,最好的就是临河的水田。

有天然的水源,夏天不怕干旱,水稻对水源的要求非常高,水稻抽浆的时候缺水,就会歉收......甚至是绝收。

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所以经常会发生为了抢夺水源引发的群殴大战。

整个村、乡的人都会参战。

死伤无数,官府管不了。

毕竟,这可是关系全家老小的性命,没收成、没粮食,在这个时代无外呼就是等死。

在田地买卖中。

临河的水田价格是其他水田的几倍之多,被称之为上田。

离水远,但是能用沟渠引水灌溉的,被称为中田,附近没有水,只能人工去浇灌的,就是下田。

很显然。

上田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或者官宦之间,要么是大富之家,普通人是想都不要想的。

普通人别说上田,中田都不可能。

那些也是村里的有势力或者有武力的人,才能把握住。有个下田可以种就是老天保佑了。

大部分人压根没田,都是租地主家的地来种。

打下的粮食自己只能拿三成,七成都是人家的,就这,不听话的话,都没得种。

总督府下辖的官田,那肯定是最上等的那种。

怎么可能会被爆民强占去种呢?

王虎当时回来禀报的时,李长青就觉得有问题。

在大周王朝,从上到下,从皇帝到最下面的穷苦百姓,都知道,土地是财富,是命根子。

一块好地是可以作为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的,土地比金银还要金贵,还要保值!

总督府的那百亩良田,当地的官府、大户怎么可能不动歪心思?

李长青太懂这些官员了。

当地的地主大户,这些人贪婪得恨不得石头里都要攥把油,能看着好处不动心?

总督府的良田十有八九是被他们私吞了。

知县张崇仕并不是个能干的官员,城池管理混乱、道路也没有修缮,坑坑洼洼,尘土满天,水利也没有修整。

每天不知道在干什么。

万宁县的先天条件不错,县城外面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靠着县城的这一大片田地都临河,可以有河水直接灌溉。

总督府下辖的百亩良田,就在其旁不远处。

李长青几人走到田边。

这时候上一季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新插的水稻苗正在茁壮成长,一片绿色。

每亩水田里都有农民在里面忙碌。

没有农药化肥的时代,种地是如此辛苦,除虫只能要手工一点点的去捉,既耗时又耗力,肥料也是少的可怜,都是收集的人畜排泄物,加入茅草,秸秆这类堆肥发酵出来的。

量少不说,效果也一般。

但也是非常宝贝的,普通人家还弄不到这些东西。

白芷站在田边的田埂上问道:“侯爷,这就是我们总督府的官田吗?”

李长青仔细看了一下:“没错,就是这里,和文书上记载的位置、大小、形状都对得上!”

白芷指了指田里的农作的百姓:“那现在正在种地的是什么人呐?是那个宋师爷说的流民、暴徒?”

农作的百姓瘦骨嶙峋,衣衫破旧满是补丁。

怎么看也不像是暴民,如何能强占良田?

连白芷一眼都能看出来,李长青等人怎么看不穿?

李长青:“你可以亲自去问问他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我看还是等会他们闲忙时再去问吧,否则没空理你。”

李长青他们在田埂上站着,头顶是大太阳,没有树木遮挡,一会就被晒得冒汗,而田里辛苦劳作的百姓却一直弯着腰在田里忙碌,丝毫没有休息的迹象。

白芷咂舌道:“我站着不动这么长时间,腿都要发麻了,他们一直弯着腰干活,肯定更辛苦,种地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李长青叹了口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是大周最辛苦的,也是负担最重的,大多数的税收都是他们在交,好事没他们的份,加税第一个找他们。

最可笑的是,农民大多还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租别人的地,或者帮别人种地!

以女帝的好大喜功,现在妨碍她的人都被杀被贬,没人能制,老百姓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李长青虽想拿回属于自己的田地,但也不忍心贫农:“就算拿回也要想办法安排,不能让他们饿死!”

午时。

有人过来送饭,田地的农民才直起腰,走到田埂上,拿着食物吃了起来。

李长青几人走过去,向一名衣衫褴褛的老汉道:“这位老丈,有礼了!”

老汉被他的行礼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他虽然一直在田里忙碌,但也看到了李长青几人的到来。

但这些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贵人和他一个老百姓没有任何关联,估计是哪位贵人下来视察田地的,也没在意。

没想到几人居然找到了自己,还对自己如此客气。

实在让他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