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陈东满意的是,小李的眼神很正,透着一股子朴实和勤恳。
他不像有些应聘者那样,眼神躲躲闪闪,或者透着一股子精明和算计。
陈东相信自己的【细节观察】能力,这个小李,应该是个靠得住的人。
“你以前干过重活吗?学徒可是很辛苦的,不仅要学技术,店里的杂活也都要干。”
陈东看着小李,平静地问道。
小李用力地点了点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老板,我不怕吃苦!在乡下天天挑水种地,啥苦活没干过?只要能学到真本事,让我干啥都行!”
陈东沉吟了一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对小李说:“行,那你明天就过来上班吧。
头三个月是学徒期,我包你吃住,每个月再给你三十块钱的生活费。
如果你干得好,肯学,三个月后我再给你加工资。
你觉得怎么样?”
小李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和感激的神情。
他连连点头,有些激动地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我一定好好干,不给您丢脸!”
在这个年代,学徒期能有三十块钱的生活费,还包吃住,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就这样,小李成了“东风家电”的第一个正式员工。
小李的到来,确实给陈东分担了不少压力。
他手脚勤快,任劳任怨。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店里店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维修工具和货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顾客来了,他会主动迎上去,热情地打招呼,给顾客倒水。
陈东在忙着维修的时候,他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用心记下每一个步骤和细节。
陈东也没有藏私。
他让小李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认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和功能,学习使用万用表等基本工具,了解常用家电的工作原理。
他还找来一些废旧的电路板和机器,让小李自己动手拆卸和组装,熟悉内部构造。
小李虽然话不多,但学东西很用心,也很刻苦。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虚心向陈东请教。
陈东教给他的东西,他都会默默地记在心里,反复琢磨。
有时候,晚上关了店门,他还会自己一个人在灯下看那些电路图和维修书籍,一看就是大半夜。
陈东看着小李这股子勤奋好学的劲头,心里也很是欣慰。
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这个从乡下来的朴实青年,将来或许真的能成为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有了小李帮忙打理杂务,并且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维修活计,陈东也终于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店铺的长远发展,去钻研更复杂的技术,以及处理一些更重要的对外事务。
店铺的运营,也因此变得更加井井有条,充满了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陈东的事业蒸蒸日上,何家也因为赵三事件的解决而恢复平静的时候,一股新的阴云,却悄然笼罩在了何家三姐何家英的头上。
何家英所在的百货公司,是市里数一数二的国营大单位。
在过去,能在这里上班,那可是件非常体面和令人羡慕的事情,意味着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福利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何家英也一直为此感到自豪,觉得自己捧的是“铁饭碗”,一辈子吃穿不愁。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市场经济的活力日益显现,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国营企业,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效率低下、机制僵化、人浮于事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许多国营企业不得不开始进行改革,而改革,往往就伴随着阵痛。
何家英所在的百货公司,自然也未能幸免。
从去年开始,公司内部就一直在流传着要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的说法。
一开始,大家都没太当回事,觉得这种大单位,怎么可能说裁员就裁员呢?
然而,狼真的来了。
新年过后,公司正式下发了文件,宣布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改革的矛头,首先指向了那些效益不好、常年亏损的柜组和部门。
按照公司的说法,要打破“铁饭碗”,实行“末位淘汰”,业绩不达标的员工,将面临下岗的风险。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百货公司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员工们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那些平日里工作不积极、业绩差的员工,更是如坐针毡,生怕自己成为第一批被“优化”掉的对象。
何家英虽然自认工作努力,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但她所在的纺织品柜组,恰好是整个百货公司业绩下滑最严重的柜组之一。
这几年,随着个体服装店和私营布料市场的兴起,百货公司的纺织品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款式陈旧、价格偏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去外面购买。
柜组的销售额逐年下降,库存积压严重,已经成了公司的一个大包袱。
何家英心里清楚,按照公司的改革方案,她们这个柜组,肯定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虽然她个人表现不算差,但在这种大环境下,她也很难独善其身。
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下岗的危机,那种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铁饭碗”,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摇摇欲坠。
这对于一向心高气傲、习惯了在国营单位里享受优越感的何家英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她无法想象,如果自己真的下岗了,以后该怎么办?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了单位的福利,她还能像以前那样,在亲戚朋友面前保持那份体面和骄傲吗?
巨大的压力和恐慌,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