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因为乡愁而略显沉闷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这顿原本普通的食堂午餐,因为这场意外的拼桌和深入的交谈,变得格外有意义。何家文不仅倾诉了心中的乡愁,更从胡建军那里汲取到了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希望。
她看着对面那个眉宇间带着从容自信的年轻男子,心中对他的好感,又不知不觉地加深了一层。她觉得,能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甚至……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或许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而胡建军,看着何家文重新焕发光彩的笑脸,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自己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真的能给这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姑娘,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这,或许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除了施展自己的技术才华之外,另一种更有意义的价值所在吧。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厂职工的技术水平,激发大家钻研业务、争当先进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了响应上级关于“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发展”的号召,红星机械厂的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在全厂范围内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大比武。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全厂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工人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看家本领,也为自己的班组和车间争光。
技术大比武的项目设置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机械厂所有的主要工种,包括车工、钳工、铣工、刨工、焊工、铸造工等等。每个工种都设立了相应的比赛内容和评判标准,既考验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也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厂里对这次技术大比武高度重视,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组委会,还从各个车间抽调了经验最丰富、技术最过硬的老师傅和技术员担任评委。比赛的奖品也相当丰厚,除了荣誉证书和奖状之外,各个项目的优胜者还能获得不菲的物质奖励,比如崭新的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或者是一笔可观的奖金。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些奖品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胡建军作为厂里新晋的技术骨干,又是技术攻关小组的核心成员,自然也在被鼓励参赛的名单之列。钳工车间的李副主任特意找到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建军同志,这次技术大比武,可是你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啊!咱们钳工组的荣誉,可就看你的了!”
对于这种全厂性的技术竞赛,胡建军自然不会推辞。他虽然对那些物质奖励并不十分看重,但也很乐意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厂里的技术地位,同时也为自己所在的钳工车间争光添彩。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这次比赛,检验一下自己脑海中那MAX级别的八级钳工技艺,在实际操作中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钳工组的比赛。
钳工组的比赛项目,是按照一张指定的复杂零件图纸,在规定时间内,用锉刀、锯条、钻头等基本工具,手工制作出一个符合精度要求的成品。这个项目不仅考验选手的识图能力、划线精度、基本功的熟练程度,更考验选手的耐心、细心和对整体加工流程的把握。
比赛当天,红星机械厂的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热烈非凡。各个工种的比赛场地都用绳子隔离开来,围满了前来观战的工人和家属。厂领导们也都悉数到场,坐在主席台上,为参赛选手们加油鼓劲。
钳工组的比赛场地设在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大棚里,里面并排摆放着十几张装有台虎钳的工作台,每张工作台旁边都堆放着统一规格的毛坯材料和一套崭新的工具。
胡建军和其他十几名来自不同车间的钳工好手,穿着统一的工装,胸前别着号码牌,依次走进了比赛场地。
参赛选手中,有的是经验丰富、在厂里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师傅,有的是年富力强、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年骨干,也有像胡建军这样初出茅庐但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新秀。
胡建军站在自己的工作台前,神情平静,目光沉稳。他快速地检查了一下工作台上的工具和材料,确保一切都处于最佳状态。他那双曾经略显粗糙但此刻却异常稳定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冰冷的锉刀和锯条,仿佛在与老朋友打招呼。
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钳工组比赛,现在开始!”
整个赛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锉刀摩擦金属的“唰唰”声,锯条切割材料的“吱吱”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榔头敲击声。
胡建军深吸一口气,拿起那张复杂的零件图纸,目光专注地审视着。图纸上的每一个尺寸,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技术要求,都清晰地映入他的脑海。八级钳工的MAX级技能,让他对图纸的理解能力远超常人,几乎在看到图纸的瞬间,一个完整而优化的加工方案就已经在他心中成型。
他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将整个加工过程快速地模拟了一遍,确认每一个步骤都万无一失之后,才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精光。
只见他拿起划线工具,动作精准而迅速地在毛坯材料上划出了清晰的加工基准线。他的手腕稳定得如同磐石,划出的线条笔直而均匀,没有丝毫的偏差。
光是这手漂亮的划线功夫,就让旁边观摩的几位评委老师傅暗暗点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小胡师傅,基本功确实扎实!
划线完毕,胡建军拿起钢锯,开始切割多余的材料。他的锯割动作看似不快,但每一锯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速度,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