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必须分!狗都不稀罕!

换源:

  他回到家时,母亲刘芬芳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做晚饭。父亲李建国则坐在堂屋的小马扎上,抽着旱烟,看着一份有些发黄的报纸。

“爸,妈,我回来了。”李振华打了个招呼,将身上略显陈旧的工装脱下来,挂在门后的衣钩上。

“回来了?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了。”刘芬芳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李建国也放下报纸,对儿子点了点头,问道:“今天厂里忙不忙?累不累?”

“还行,不怎么累。”李振华笑着回答。

他看着眼前这对淳朴善良的父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他今生的父母了,他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再像原著中那样,为了原身的婚事操碎了心,最后还落得个凄凉的晚景。

晚饭很简单,一盘炒白菜,一盘土豆丝,还有一锅玉米面糊糊。虽然简单,但在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饭桌上,李振华将系统奖励的二十元现金悄悄地塞到了母亲刘芬芳的手里。

“妈,这是厂里最近发的补助,您拿着补贴一下家用。”他找了个借口说道。

刘芬芳接过钱,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然是两张崭新的十元大团结,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么多?振华,厂里什么时候发这么多补助了?”刘芬芳有些疑惑地问道。她知道,厂里的补助一向很少,而且都是几块钱的样子,从来没有一次发过这么多。

李振华早就想好了说辞,笑着解释道:“妈,这是厂里搞技术革新,我们小组提了几个小建议,被采纳了,厂领导奖励的。您就放心拿着吧。”

刘芬芳听了,半信半疑,但看到儿子说得煞有介事,也不好再多问。她将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我儿子有出息了,知道为家里分忧了。”刘芬芳高兴地说道,但随即又有些心疼地看着儿子,“不过,振华啊,这钱你自己留着花吧,你马上就要结婚了,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和你爸还有工资,家里暂时还过得去。”

李振华摇了摇头,说道:“妈,我年轻力壮,用不着什么钱。这钱您就拿着,给家里买点好吃的,或者添置点什么东西。我跟家喜的事情,您不用操心,我自己有分寸。”

刘芬芳见儿子态度坚决,只好点点头,说道:“那好吧,妈就先替你收着。以后用得着了,再拿出来。”

她看着儿子,觉得儿子今天似乎比以前懂事了不少,也更会说话了,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除了现金,李振华还用工业票和自己身上剩下的一点零钱,去供销社买了一些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细粮,比如几斤白面,几斤大米,还扯了几尺颜色鲜亮的棉布,准备给父母做件新衣服。

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当李振华将这些东西拿回家时,刘芬芳和李建国更是惊喜不已,连连夸赞儿子懂事孝顺。

李振华看着父母脸上露出的久违的笑容,心中也感到十分满足。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会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至于何家喜那边,李振华则采取了刻意冷处理的方式。

他并没有像原身那样,对何家喜千依百顺,更没有急着去想那辆遥不可及的自行车。

当何家喜再次打电话或者托人来问自行车的事情时,李振华都以工作忙、票难搞、家里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等理由,暂时拖延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也没有再主动去找她。

他知道,以何家喜的性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她的下一次“发难”。

他要让何家喜明白,现在的李振华,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任她拿捏的软柿子了。

果然,何家喜等了几日,见李振华那边迟迟没有动静,心中愈发不满和焦躁。她觉得李振华就是在敷衍她,根本没把她和自行车的事情放在心上。

这天,何家喜特地打扮了一番,换上了一件她自认为最好看的碎花布拉吉(连衣裙),头发也精心梳理过,还偷偷抹了一点雪花膏,脸上带着几分刻意的娇媚,在李振华下工的时候,直接堵在了轧钢厂的大门口。

工厂门口人来人往,都是下班的工友。何家喜的突然出现,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她一眼就看到了从厂门里走出来的李振华,立刻几步上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李振华”何家喜的声音尖利而响亮,带着浓浓的火气。

众目睽睽之下,她双手叉腰,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指着李振华的鼻子大声质问道:“你什么意思?自行车的事情你到底上不上心?我都等你好几天了,你连个准话都没有我看你就是不上进,一点都不想为我们的将来打算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不想跟我好了?”

她的声音又尖又亮,像一把锥子,刺得人耳朵疼。

周围的工友们听到动静,纷纷停下脚步,好奇地围拢过来,对着李振华和何家喜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哎,那不是轧钢车间的李振华吗?他对象怎么在厂门口跟他吵起来了?”

“听说是为了自行车的事情,他对象想要辆飞鸽牌自行车,李振华没答应。”

“飞鸽牌自行车?那可金贵着呢这姑娘也太不懂事了,这不是难为人吗?”

“可不是嘛,李振华家条件一般,哪有那么多钱买自行车啊”

“这姑娘长得倒是挺俊俏,就是脾气太火爆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点面子都不给李振华留。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