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此指点后,陈胜的生活越发漂泊了,在一处待上十天半月,就转向它处去了。足迹几乎遍及了陈郡的各个县邑,并且北边去过砀郡,西边到过泗水郡。
虽然没有遇到过贵人,却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底层百姓,阅历了世间百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洞悉了人性,为日后驾驭变幻的风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间,听到了许多关于秦朝的传闻和段子。
这些传闻和段子,充满了对秦人的仇恨和诅咒。有埋汰秦始皇的,说他并非庄襄王的亲儿子,而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他的长相是塌鼻梁、凸眼睛、鸡胸、说话声音像豺狼。有诋毁秦二世的,说他的皇位来得不正,夺了太子扶苏之位,又派人假传秦始皇遗照,赐扶苏自尽;赵高专权,指鹿为马,群臣顺着自己说假话的,升官,逆着自己说真话的,杀死。也有关于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的丑闻的,说她生性放荡,和吕不韦、嫪毐等人淫乱,还生了孩子等等。
有些传闻反映的是人们的愿望,如扶苏没死,隐藏在民间,伺机夺回皇位;楚国名将项燕还活着,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秦等。
这些纷纷扬扬的小道消息,在楚地野草般地蔓延,折射出楚人此时的心态。
陈胜和其他楚人一样,爱听爱传这些解气的消息,也愿意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解气之后,冷静下来的陈胜敏锐地认识到,这些漫天流传的小道消息,核心是企盼天下大乱,是末世的征兆。秦朝尽管貌似强大,其实平静的水面下,已然波涛汹涌,一旦落下一颗石子,就会激起冲天巨浪。
眼下的道路不通,是由于大雨导致的。
陈胜猛然想起了万年通的预言“遇水则兴”,心里顿时激灵了一下:莫非眼前就是自己的机遇?这场暴雨就是那颗石子?那么,助力自己的贵人又是谁呢?此时他在哪里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陈胜的脑海里,既困扰着他,也激励着他。
吴广可没有什么心事,他满足于眼前的吃吃喝喝,憧憬着未来的出人头地。回到驻地后,就领着几个戍卒,去集市上买鱼买肉去了。
三
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闻听一队戍卒在此驻扎,纷纷前来做生意。戍卒吃的喝的用的,不可能都随身携带,要靠购买,他们有朝廷拨给的经费,有刚需,花钱不像当地百姓那样抠唆,生意好做。一时间,大泽乡商贾云集,俨然一个大集市,卖米卖菜的,卖鱼卖肉的,卖盆卖碗的,卖油卖柴的,代洗衣物的,应有尽有,几天之后,占卜算卦,代写家信的,也趋利来到了这里。
人聚在一起,就容易生事。正当陈胜看着吴广和广大戍卒沉醉于眼前的吃喝安逸,心中焦虑时,一句偶然听到的话,使他顿时茅塞顿开。
那一天,陈胜独自一人来到集市,本想找算卦的算一卦破解心中的谜团,忽然听到了不远处两个商贩的对话。
一个商贩感慨道:“这些戍卒真有钱,每天光是鱼,就要买几千斤。整天大鱼大肉的,真是享福!”
另一个商贩神秘地说:“你不知道吧?他们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才拼命吃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
前者赶紧问道:“怎么回事?怎么就时日不多了?”
后者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吧?他们是去渔阳戍边的。如今大雨,道路不通,他们已不能按期到达了。不能按期到达,是要杀头的。他们肯定知道这个后果,所以才想开了,哪个愿做饿死鬼呀!”
陈胜听了,心里的疑惑顿时解开了:原来这贵人就是这九百戍卒。试想,他们一旦知道自己没了生路,还能不拼了性命!这样一来,自己不就遇水而兴了吗?
想到这里,陈胜异常的兴奋。突然想道:“这个商贩是不是神龙的特使呢?专门前来给自己指点迷津的。”
仔细一看,但见此人身量高大,头戴白色斗笠,身披褐色蓑衣,招呼客人时,并不过分热情,急于做成生意,相反,却神情自若,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越看越像信使。
得了神谕的陈胜,自然不用算卦了,于是回转身来向营地走去。
陈胜一面慢慢踱着步,一面琢磨如何发动戍卒。思来想去,觉得吴广是关键的少数,要从他那里打开突破口。
(感谢诸君厚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