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陈胜的苦水后,天目公依旧面如止水,语气平静地问道:“陈涉啊,你当初给人家佣耕时,可曾有报酬。”
陈胜小心地答道:“有啊。哪有白干活的道理。”
“有多少啊?”
“一般是一天一升小米,也有多一点的。”
天目公又问:“有报酬更高的活吗?”
陈胜答道:“有啊。比如割谷子,有农时和天气限制,割得要快,所以很累,报酬就高好多,一天得两三升、三四升。再比如挖煤什么的,因为要下到矿井,很危险,报酬也更高。”
天目公听罢,点了点头,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东家说,因为给了你活计,让你有了饭吃,就不给或少给你报酬了,你愿意吗?”
陈胜猛然明白了天目公的用意,就问:“您是说武臣——”
天目公道:“你认为武臣干的是什么活?”
陈胜思索一番,答道:“应该是很累的活。”
天目公又问:“危险吗?”
陈胜又是一番思索:“有危险。如果兵败,或者被杀,或者被追责。”
天目公再问:“你觉得武臣做得怎样?好,还是不好?”
陈胜想了想:“算是好吧。”
这时,天目公的拂尘突然垂在了陈胜眼前,一时间,满眼白茫茫一片,不见了天目公。
陈胜以为天目公走了,急得大喊:“仙师,仙师!”
突然,拂尘移开,又显出了端坐的天目公。
天目公喃喃地说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
陈胜听罢,赶紧说道:“陈胜愚钝,望仙师不吝赐教,陈胜绝不敢不敬。”
天目公道:“成大事者,不能像常人那样小肚鸡肠。否则,怎么能成大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你这句话,你要牢牢记住。”
见陈胜似懂非懂的,天目公就形象地教诲道:“‘吃亏是福’总听说过吧。这也是成大事者的秘诀啊。”
接着,天目公就给陈胜讲了一个两兄弟打雁的故事。
有兄弟二人一同去打雁。眼看大雁越飞越近了,哥哥兴奋地说:“打下来后,我们烤着吃!”
弟弟却不同意:“还是炖蘑菇吃吧。”
两人互不相让,激烈地争论起来。
就在两人争论期间,大雁飞远了。
望着大雁远去的身影,兄弟俩不禁为刚才的愚蠢尴尬地笑了。
讲罢故事,天目公意味深长地说道:“不做好眼下的事情,却嘀咕以后的事情,这是人们常犯的糊涂。多少事情就是因此没做成的。那两个兄弟,如果先把大雁打下来,怎么吃还是事吗?大不了一人一半,爱咋吃咋吃。”
说道这里,天目公教诲道:“陈涉啊,你是做大事的。且要牢记:做大事者,要从大处着眼,从要害处着手。万不能向常人那样,不识大体,一味纠缠那些细枝末节。时刻要从常人的对立面提醒自己,要学会反向行事。如果占了常人的‘便宜’,就是吃亏;吃了常人的‘亏’,才是占了‘便宜’。”
为让陈胜理解透彻,天目公就说起武臣的例子:“就说武臣吧。你让他做的是什么?”
陈胜答道:“攻取赵地,屏障楚国。”
“这就对了嘛。攻取赵地,这才是要害,才是关键。至于‘武信君’‘赵王’什么的,是要害吗?”
这句话触动了陈胜,不禁张大了嘴巴。
想了一会儿,心有不甘地答道:“不是。”
天目公道:“这就对了嘛。只要据有了赵地,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嘛。没夺取赵地,不要‘武信君’‘赵王’,与占领赵地,要‘武信君’‘赵王’这样的封号,你选择哪个?”
陈胜顿时开了窍,立即答道:“要后面那个。”
天目公微笑道:“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吧?”
陈胜高兴地点了点头。
天目公很满意:“这后面还有更深的道理呢。”
陈胜赶紧请教:“请仙师赐教。”
天目公道:“凡成就大事,光靠自己或几个人是不行的,要靠众人啊。要合众人之力,成就非凡之功。而众人也是有诉求的,和给人干活要拿报酬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有的人,大家愿意追随;有些人,没人愿意跟。道理很简单,就是跟着你有没有好处嘛。与‘无利不起早’,是一个道理。
“所以啊,一定要站在众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他们要得到什么?希望我怎么做?诉求满足了,他们会怎么样,不满足,他们又会做什么?而只考虑自己,是愚蠢的,也是行不通的。”
(谢谢您关心与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