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

换源:

  除掉了独孤怀恩后,蒲州王行本等几个知晓独孤怀恩谋反的人,也被李渊一一剪除。至此,从屈突通到尧君素,从尧君素再到王行本,这座曾经由隋军独占誓死不降的孤城终于插上了大唐的旗帜。李渊亦感慨:“这座河东城总算是拿下了!”

河东归降,粮道就不会受到侵扰,李世民再无后顾之忧了。局势对于唐军十分有利,众将领都认为是时候与宋金刚交战了,皆磨刀擦枪,枕戈待旦,唯独李世民依然不动声色。

军旗炽烈如火,仿佛战事一触即发。然而主帅丝毫未动,谁敢擅自行事?众将领纷纷请求出战,“殿下,末将已准备就绪,愿领前锋,可探宋金刚虚实。”程知节第一个说道。

“殿下,臣也休整完毕,随时等候殿下差遣...”殷开山说道。

“殿下,末将也准备就绪...”

“殿下,末将也是...”

“末将也是...”

...

放眼望去,一屋子的人信誓旦旦,没有一个退缩。但李世民仍然不为所动,他只问道:“你们知道宋金刚现在最想干什么吗?”

片刻的安静之后,只听为首的几个将领说道:“当然是尽快与我唐军决战。”

李世民点点头,而后又问道:“宋金刚为什么想要尽快决战?”

“粮草,一定是宋金刚的粮草物资不够了”殷开山说道。

“不错,兵部尚书所言极是。”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但是话说回来,宋金刚想尽快交战,我们就要顺着他的意思吗?”

“这...”众将领面面相觑,不知道秦王是什么意思。

相似的场景,相同的情形,殷开山很快想到了浅水原,那场让他一雪前耻的胜仗。年轻的秦王像山一样沉稳,似乎凌驾于高山之巅俯瞰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一切逃不过他的双眼,对局势的预判精准到令人难以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他。秦王说不能出战就一定不能,如果擅自出战必定会输。秦王说可以出战了就一定是最好的时机,一定会赢。这就是李世民,让老将殷开山自愧不如,也让众将领不得不佩服。

“殿下是要等到宋金刚粮草耗尽再趁机将其一网打尽么?”

李世民向殷开山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说道:“宋金刚手下集结了精兵强将,倘若我们此时出战,硬碰硬地去打,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仗就算打胜了,又有什么意义?”

众将士这才明白秦王为什么坚持不出战,纷纷表示赞同。李世民接着说道:“所以此时仍不宜出战。众位将军大可不必着急,现在大家养精蓄锐,等到宋金刚粮草耗尽,士气低落之日,便是交战之时。届时自有大家的用武之地。”

...

寒冬已过,转眼间又见万物复苏。眼看着宋金刚被李世民盯得死死的,一步也进不得,驻守在晋阳的刘武周似乎预感到事情不简单,于是派兵增援。

令刘武周更加无语的事情发生了。千山万壑的地形,连绵不绝的山脉,能走的路就那么几条。李世民似乎算准了刘武周会从哪里进军。每一条必经之路上都埋伏着唐军,接连败退,刘武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与此同时,唐军将领张德政袭击宋金刚的运粮队伍,斩杀了为宋金刚护运粮草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了张难堡,彻底切断了宋金刚的粮道...

与李世民相持了五个多月的宋金刚终于因为粮草不足而坚持不住了。于是以寻相为后卫,开始撤退...

千里汾河,蜿蜒曲折。两侧山脉绵延不断。当年李渊起兵之后便是沿着汾河一路南下,不到半年就拿下了关中。刘武周入侵太原后,宋金刚也是沿着同样的路线,一路所向披靡攻占浍州。如今还是沿着汾河向着来时的路撤退,已再无当日的气势。

唐军早已整装待发,一声令下,万马奔腾,风驰电掣。自柏壁出发,沿着汾河一路向北,经过绛州、晋州直到吕州,为宋金刚殿后的寻相来不及排兵布阵,便被唐军追上。唐军士气正盛,他们根本不是对手,转瞬间,便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唐军乘胜连夜追逃军,昼夜行军二百余里,未曾停歇。太阳早已落下,余下的几道残阳逐渐消失在夜幕中,短暂的休整后,李世民又跳上了战马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殿下且慢”刘弘基跑过来拉住了李世民的马。“殿下,咱们孤军深入,不宜再继续追了。将士连夜奔波,疲惫不堪。不如在此处扎营,等粮草齐备再行军不迟。”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宋金刚无计可施才逃跑。他此时军心涣散,疲于奔命。若等他缓过劲来,只怕更难对付。前方就是雀鼠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让宋金刚有时间守在那,我们就更被动了。”

刘弘基想了想,咬咬牙,放开了李世民的马,躬身抱拳道:“殿下思虑周全,末将遵命!”

李世民穷追不舍,果然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一日多次交战,俘杀数万人。宋金刚慌忙逃至介休城中。

从满天朝霞到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又将被黑夜吞噬,连夜奔波的将士们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了。两天未曾进食的李世民发现全军上下仅有的口粮只剩一只羊了,于是命令全军将其分而食之。

万籁俱静,天与地都像被墨染了一样。唯有李世民的营帐中灯火通明。一张小小的地图被李世民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虽然李世民心中对此战是志在必得,但到底该怎么打还需要反复斟酌。几个月的对峙就为了打好这一仗...介休城里宋金刚还有两万人,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做最后的挣扎。穷寇莫追是害怕其趁机反扑,不如就先给宋金刚一个反扑的机会...

慌乱不堪的介休城里,随处可见伤兵败将。将士的脸上根本没有逃过一劫的庆幸,而是兵败如山倒的颓废。当初进攻时有多么得意,现在撤退了就有多么狼狈。宋金刚彻夜难眠,本以为撤退可以保存实力,却招致对方的穷追猛打,损失如此惨重。宋金刚始终不明白,到底是哪里错了让本来胜利在望的局势变得如此被动。如果当初坚守阵营,或许不会如此...

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懊悔,对手就在眼前,用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保住介休城,拦住李世民的进攻才是最重要的...宋金刚想来想去,死守一座孤城不是办法,似乎除了正面迎战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两日后,介休城下,宋金刚手下两万余人背对着城墙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阵列,从南到北足足有七里长。宋金刚站在城墙上看着这长龙般的阵势,不管是从正面进攻还是从侧面进攻,都没有那么容易能攻下来。更重要的是整个山谷都被占据了,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更别说李世民的骑兵了...宋金刚脑海里闪过一丝得意的念头,不过这样的局势根本不允许他得意忘形,所以又立刻严肃起来。他深知自己没有退路了,此战必须胜...

没过多久,唐军就出现在了宋金刚的视线所及之处,远远的只看见黑压压的一片,在不停地向前移动。前锋营在李世绩的带领下已经在宋金刚军阵的北面列阵。随后翟长孙带着部分将士在宋金刚南面列阵。

不过,看似互为犄角的两队唐军其实士气并不高,开战并没多久他们就显得力不从心,勉强迎战。宋金刚立即抓住机会,猛烈反击。李世绩见局势不利,连忙命令部下后撤。唐军由进攻方转为防守方。宋金刚随即命令部下追击李世绩。另一边翟长孙虽拼尽全力帮李世绩解围,但也逐渐处于下风,也打算撤退。

求胜心切的宋金刚完全没有意识到对他一路穷追猛打的唐军为什么此时战力如此不堪一击。他只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带着人向唐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李世绩并没有退多远,而追上去的宋金刚浑然不觉自己无意间给李世民开了一条可以绕道后方的路。直到发现李世绩不再撤退,又展开激烈反扑时,宋金刚才反应过来是自己中计了。

从雀鼠谷出发以后,李世民命李世绩和翟长孙等人继续沿着汾河进军,他自己则带着秦叔宝程知节等将领过汾河,从小路绕道宋金刚后方。待宋金刚队伍前移时,李世民立刻绕到后面,打乱他的阵脚。

宋金刚欲后撤,却发现没人听从他的命令,就算有人听从也撤不回去。李世民已经打到了他的帅旗底下了。宋金刚的人马已经被唐军三股势力冲散。先前佯装失败的李世绩翟长孙等人又卷土重来,双方拼尽全力激战。宋金刚部下本就士气不足,加上整个阵势被李世民打散,没过多久就露出了败相。宋金刚见手下士兵或被杀,或被俘,或逃跑,几乎无胜算,便骑马向北逃走。

像风一样的战马,驰骋在沟壑纵横的原野上。飞扬的尘土仿佛在昭示着胜利。李世民带着部下又追出了几十里,并没有发现宋金刚的踪影。眼前的张难堡,守军正是唐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与张德政。二人占据堡垒自卫,见秦王到此,难掩激动。一支孤军苦守于此,如今终于等来了大唐的军队,二人如释重负,急忙邀请李世民进入堡中,并献上堡中的粮食。忍饥挨饿的将士们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另一边,尉迟敬德与寻相不敌众将围攻,带着残部撤入城中,紧闭城门,准备镇守介休城。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去招降尉迟恭等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加上之前唐俭的劝说,尉迟恭与寻相等人见殊死抵抗已是无谓,便顺势而为以介休和永安两座城降唐了。

随着尉迟敬德的归降,唐俭等人终于被释放了。见到了李世民,唐俭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李世民禀报独孤怀恩欲谋反。得知独孤怀恩的阴谋已被识破,人已被处死,唐俭便将尉迟敬德释放刘世让的事情告诉李了世民。早就听闻尉迟敬德勇猛无比的李世民对其更加赞赏,对于他的归降更是喜出望外。于是,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并让他仍然统领八千旧部,和各营相杂在一起。

老将屈突通私下对李世民说道:“殿下,让尉迟将军统领旧部不妥呀!”

“有何不妥?”

“尉迟将军刚归降,他跟殿下也没有什么情分,万一哪天他有了别的心思,那八千旧部他说带走就全带走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依我对尉迟将军的了解,他不会有什么坏心思的。老将军放心吧!”

“不是老臣信不过殿下和尉迟将军,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李世民笑了笑,又摆摆手说道:“老将军不必担心,如果是别人我或许会防着,但是对尉迟将军,我就是要给他足够的信任。”

“这...”屈突通错愕不已...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大败,忽然感觉六神无主,惶恐之际放弃并州逃往突厥。宋金刚欲收拾残部再战,众人都不想与唐交战。见无再战的希望,宋金刚也逃到突厥。后来刘武周和宋金刚都被突厥人所杀。

然后李世民继续向北进军,到达晋阳、并州等地,将被刘武周占领的城池纷纷收复,并派兵驻扎。李世民命总管李仲文镇守太原。至此太原旧地全部收复,大唐之危局得以解决,将士们欢呼雀跃。

微风习习,汾河流水碧波荡漾,三晋大地青山依旧。有将士利用旧曲调入新词,即“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在军中传唱,以歌颂秦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是为“秦王破阵乐”。